山坳上的中国金融之危崖与猛药

​2018.08.04
 
      五年前,面对当年3月末国内广义货币(以下同)投放量已高达155万亿(达到全社会商品流通需求量的3倍以上)、持续通胀的金融形势,我以“山坳上的中国金融之通货膨胀”为题,简要写了我对央行量化宽松、货币超发必将孕育金融危机的判断和担忧。五年过去了,而今,国内货币供应总量更是高居170万亿、站上危崖之巅。
      那么作为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些年,我们的货币量化宽松,效力如何呢?
      根据如是金融研究院的统计分析,量化宽松的作用力已显然走向颓废。
       2008年第一轮宽松,两个季度见效,GDP从6.4%反弹到12.2%,反弹5.8个百分点,持续4个季度;
       2011年第二轮宽松,5个季度见效,GDP从7.5%反弹到8.1%,反弹0.6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2014年上一轮宽松,8个季度才见效,GDP只从6.7%反弹到6.9%,反弹0.2个百分点,持续2个季度。
       以上数据表明,靠增加人民币投放规模的量化宽松,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力已呈现出明显的疲软之势。
      在量化宽松刺激经济增长已渐趋无力,反而推动地方政府加杠杆搞建设、大面积陷入债务危机和房地产泡沫巨增楼市越发妖艳畸形等情况下,暴发金融危机的风险条件不断被加强(以致对量化宽松负主要责任的央妈和财爸焦虑到公开互怼的地步)。
      近两年经济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显示,金融危机的无形危崖,体量越来越高大,崩塌的迹象越来越突出,风险暴发的压力越来越高强。
      正因为上述原因,才有了2015年底中央全面叫停各地政府加扛杆的英明之举,进而,最近政治局会议提出“六稳”要求,涉及房地产的提法,更是一改以往“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这两招可谓化解金融风险之猛药,前一招各地政府已全面落实,期盼这后一招也能象“不去扛杆就去职”一样、得到强力执行。
      (另,笔者完全拥护中央关于全面去扛杆的英明决策,但对有些地方执行中出现的下述情况深不以为然,一刀切造成的巨量资金财富损失令人痛心。
       1.有的在建项目已完成大部分,因停止给后续工程融资借债而整个工程被报废;
       2.有的经济效益非常好的国资企业,为增加产品产量、融资借债改造企业扩大生产,为还债去扛杆,而将未完成改造的企业及其产品专利,出让给私营企业。)

​附:

​山坳上的中国金融之通货膨胀
2013-09-04  天宇春涛   阅 1 
修改
微信 分享:

    货币发行量与经济总量基本一致,是政府最基本的货币政策。超过经济总量的货币发行量,一般都会造成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对普通民众来说,多印钞票,手里的钱就会缩水、就会钱不值钱。

上届政府为拉动经济增长,两次增发货币两个4万亿,使流通总量接近经济总量的两倍(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万亿,而当年末广义货币,即流通中纸币和可转化为纸币的凭证,却达97.4万亿,为GDP1.88倍),至20133月末,全国155万亿元的货币供应量,已达全社会商品流通需求量的3倍以上,加上货币战争美国4次量化宽松、迫使人民币升值、为对冲美元对中国财富“剪羊毛”,人民币跟进量宽、在国内消费市场不断贬值,以及之前境外投机热钱在投资领域的多年烘托,造成人们生活必需消费方面,物价持续高企。与此同时,过量货币形成的通货膨胀,使财富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

在此背景下,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不计财力、大搞基本建设,如今贷款到期,偿还乏力,面临破产危机。2012年末中央和地方政府共负债22.8万亿,是2012年财政收入11.7万亿的1.95倍,加上利息,政府一分钱不花,两年也还不清。

债务危机的条件已然生成,中央财政救是不救?天雨春涛以为:救,就意味着政府和百姓要继续忍受物价高企造成的社会压力和巨大潜在危机:不救,最终必将面对一次中国式金融危机的断崖之危。

中央财政施不施援手,我们都面临了一个危机悖论。严重后果,可预见如下:1、房地产泡沫破裂;2、政府可能面对债务危机;3、股市可能崩盘;4、粮食来源可能出现危机;5、国际支付可能出现困难;6、优势资源可能变为劣势;7、环境恶化可能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以上仅为个人忧见,仅供亲们参考。数据均来自公开的权威媒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