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元 青花孔雀牡丹帶蓋梅瓶 成交價:RMB16,675,000

瓷器類,在衆多器型當中梅瓶作爲傳統名瓷,在現代藝術品拍賣中出鏡率較高。北京保利2018年春拍,其中一件“元青花孔雀牡丹帶蓋梅瓶”最終以1667.5萬元成交。這件梅瓶肩部裝飾孔雀穿牡丹花圖案,一面繪雄孔雀回首收翅,另一面則是雌孔雀俯首翔飛,與雄孔雀相呼應。腹部繪主題紋飾爲纏枝牡丹紋,佈局疏朗清新,筆意酣暢灑脫。青花之色,蒼翠妍麗,深入胎骨,兼有丹青之妙;底部澀胎,泛瓦紅色,留有明顯的墊燒粘結高嶺尾砂的痕跡,爲元青花裝燒工藝的重要特徵。

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清 青花纏枝蓮梅瓶 武漢市博物館藏品

在存世的梅瓶中,除了牡丹紋裝飾外,常見的還有以纏枝花卉、折枝花果紋和穿花龍紋等圖案裝飾的梅瓶。

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那麼近十年,在一些主要拍賣行中,因爲所處年代和裝飾紋樣的不同,梅瓶的拍賣價格也不盡相同。不少經典器型不乏拍出破億價格。如,2011年10月,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出了一件“明永樂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當時成交價約爲1.3億多人民幣,那麼八年後,在梅瓶系列拍品中,該件拍品依然雄踞榜首。

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明永樂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 1.68億港元

梅瓶,作爲一種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器型,人們之所以具有極大的興趣關注和挖掘它的文化價值,更多的不是看重其在歷史上所具有的使用價值幾何,而是看中了這一類瓷器的欣賞價值和藝術價值,因爲這些往往影響着該種器型在當下的收藏價值。

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宋 吉州窯黑釉剔刻梅花紋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綜合各種文獻資料,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實際上,在歷史上,梅瓶各大窯系都有,而不同時期,梅瓶的形制和紋飾也都有細微的變化,相比較其他器型而言,“梅瓶”這種器形出現的比較早,但是得名比較晚。

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清 青花釉裏紅海水龍紋梅瓶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品

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盛行於宋代,這沒有什麼爭議,但是關於“梅瓶”這一名字的由來,版本很多,一種說法是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其內容寫道:“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有人認爲,在這個時候,該種器型才以“梅瓶”一詞被記錄於文獻當中;還有一種說法,在宋朝時期梅瓶也叫“經瓶”,明朝以後被稱爲“梅瓶”。也就是說,自明以後,該器型便已梅瓶出現在大衆視野。

1667.5萬元,梅瓶何以熠熠生輝拍賣價格不菲!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