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至10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開放的中國市場,敞開雙臂歡迎全世界企業的到來和參與。而對毗鄰上海的蘇州而言,其中又孕育着哪些發展的新機遇?

開放心態,推動蘇州發展提質增效

在之前的幾十年裏,承擔着中國對外交易重任的是廣交會。1957年4月,在廣州創辦的廣交會最早稱爲“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回顧歷史,廣交會早已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衝破封鎖、打開通向世界大門、與各國平等互利、互通有無、對外貿易的時代窗口。

從今年開始,進博會走上了嶄新的歷史舞臺。與廣交會相比,進博會將辦展的重心從“出口”轉移到了“進口”。事實上,不唯廣交會,全球範圍內的博覽會的舉辦目的多爲促進出口。而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爲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這絕非偶然現象。舉辦進口博覽會,標誌着我國從過去的鼓勵出口,向擴大進口、進口與出口並重轉型,可謂我國外經貿發展歷史上的標誌性事件。

作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要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就要更好地全方位參與全球資源配置。一種傳統的看法是,出口可以賺錢,而進口需要花錢,要提高經濟發展水平,進口不如出口。可實際上,辦好進口博覽會、主動擴大進口,也將給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一來,國內消費者可以以更優惠的價格購買國外商品,提高生活品質。二來,引進國外新產品、新技術,將有力地促進中國產業升級,發展提質增效。

可見,從廣交會到進博會,體現出的不止是名稱上的更迭,更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對改革開放的排頭兵之一、在經濟發展方面始終走在全國前列的蘇州而言,大可借鑑相關思路,爲今後的發展開闢新的道路。

目前,蘇州已是全國第七大城市經濟體,工業經濟總量僅次於上海,是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不僅如此,2017年的蘇州城鄉居民收入比爲1.96∶1,是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城市之一。但是,同樣不容忽視的是,蘇州經濟發展依然面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當下蘇州的優勢產業主要集中在電子、電氣、鋼鐵、通用設備、化工、紡織等領域,且以加工製造業爲主。就此而言,緊跟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蘇州,也不得不面對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陣痛。

蘇州的當務之急,不是丟棄曾經創造過輝煌的製造業,而是用創新驅動發展,促進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應用。論創新成果,進博會必定是一個最佳的展示舞臺。但應該看到,比引起產品和技術更重要的是創造一個公平競爭、機會均等的市場環境。有競爭纔有活力,有競爭纔有效率,有競爭纔有質量。將簡單的經濟增長轉變爲高質量的發展,關鍵就在於此。

盛虹集團紡織女工蘇州紡織企業升級其設備並向高端產品轉移。

不過,這一切必須建立在毫無保留的開放姿態之上。在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反全球化逆流不斷湧動的情況下,中國用舉辦進口博覽會的實際行動,表明了維護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這是充滿勇氣的選擇,也是極具智慧的戰略。亟待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蘇州,是否能從進博會的舉辦中汲取思想養分,又能否將參展的無數創新成果爲我所用?這是值得思考與探索的問題。

綠色理念,助推蘇州轉型發展

要論本次進博會與一般展覽會的不同,“綠色辦展”是另一個不能不提的亮點。進口博覽局制定的《綠色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標準》,涵蓋綠色設計、綠色選材、綠色安全施工、綠色運輸、綠色倉儲等,共計14項具體標準,力保博覽會全程綠色環保。綠色的進口博覽會,將爲上海會展業乃至全國會展業注入“綠色動能”。

“綠色辦展”離不開高新科技的支持,但我們更應該看到轉變辦展方式背後所蘊藏的先進發展理念。

7月27日,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標識和吉祥物正式發佈。進博會的標識由中間的地球、外側的淺藍色圓環、進口博覽會中英文名稱和英文縮寫(CIIE)等部分組成。地球上的綠色中國,充分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表示進口博覽會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着力打造一流綠色展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作爲指導生態文明建設的理論指南,首次從生態文明建設指導思想的高度指出:“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爲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可以說,進博會對辦展方式的創新,正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的生動體現。

改革開放40年,蘇州常住人口增加約1.6倍,生活品質越來越高,自由支配的財富越來越多,這是老百姓的切身感受。不過在城市不斷擴張的進程中,交通的擁堵、人羣的密集、環境的嘈雜,也逐漸開始困擾我們的生活。素有“江南水鄉”“東方威尼斯”等美譽的蘇州,歷來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對宜居城市的打造。如何根治“城市病”,是擺在蘇州面前的一道難題。

表面上來看,生態文明是經濟問題。但本質上,它又屬於理念問題。改變發展的觀念,才能反饋於實踐層面。把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頂層設計,既是首屆進博會的辦展目標,也是蘇州未來的發展方向。如何利用好地理優勢,充分消化和吸收進博會的先進理念,無疑是值得蘇州思考的大課題。

當然,進博會所能提供的絕不僅是頭腦風暴。其中日本企業極爲重視中國市場,認爲進博會將成爲日本企業拓展中國市場銷路、介紹和宣傳日本技術和產品的大好機會。進博會的綠色發展理念,也得到了日方的高度認同。注重環保材料的日本建築企業對於進口博覽會的青睞,充分體現了中國市場和對外開放的吸引力。而蘇州能否抓住這一難得機遇,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爲今後的綠色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值得期待。

在進博會舉辦期間,出入上海虹橋高鐵站—虹橋2號航站樓的中外客人,一眼就能從醒目的燈箱廣告中,領略到“崑山,生態宜居科創之城”的城市新形象。

互利共贏,長三角一體化與世界同行

本次進博會的舉辦過程中,有一些數據堪稱亮點。全球44個最不發達國家中,有超過30個前來參加進口博覽會。進口博覽會還爲參會的最不發達國家免費提供兩個標準展位。在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考慮起自身利益,不願接納他國,尤其是欠發達國家的背景之下,中國的寬廣胸懷顯得更爲難能可貴。這充分證明,進口博覽會所搭建的經貿合作平臺,具有包容和互惠的特點。

不同國家的採購商和參展商在現場對接洽談。

地處中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吸納外來人口最多的長三角地區,又位於“一帶一路”建設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會地帶,蘇州在地理條件上得天獨厚的優勢,無需贅述。衆所周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宗旨,就在促成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互利共贏。那麼,進博會的舉辦又能給立足區域協調發展的蘇州帶來哪些啓示?

今年6月,進口博覽會籌辦方舉辦了一場食品及農產品展區的參展商與採購商展前對接會。結果,會場氣氛空前熱烈,可謂盛況空前。據透露,在進博會上將有來自近10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家食品和農產品企業參展,產品則包括乳製品、飲料、酒類等,全面“對接”中國老百姓的生活需求。

不過,產品擁有高端進口食品的身份,不代表就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參與對接會的一位展商表示:“現在老百姓消費不光要看價格,還要看品質和性價比。”可見,只有符合平臺定位、符合新生活方式的高品質商品,才能在進博會中獲得一席之地。所以,進博會的開放不等於照單全收,進博會的合作也不等於不加選擇。

對接會上,展商展出做成CD狀的巧克力。

概而言之,求同存異、取長補短才能使合作各方達到互利共贏的結果。如何在區域協調發展上,既彰顯優勢又協調聯動,顯然是蘇州應該積極靠攏的方向。蘇州一直走在全省發展的前列,強調“求同存異”並不意味着放緩經濟建設的腳步,而是要更加明確自身的產業定位,堅持產業的分工協作、錯位發展,打造特色產業,形成合理分工、協作有序的發展格局。

比方說,與上海、杭州等城市一起發展經濟的同時,擁有2500多年悠久歷史的蘇州,又該如何打造自身的文化旅遊產業?早在1982年,蘇州就成爲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但要利用好歷史文化遺蹟,創設具有特色的旅遊服務項目,並不是一件易事。既不盲目保護,又不隨意開發,這需要蘇州方方面面力量的共同參與。進博會舉辦期間,蘇州有沒有辦法讓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感受到古城的濃厚韻味,以至流連忘返?須知,一張出挑的文化名片,可能爲一座城市的發展提供意想不到的助推力。

進博會已經來了。它對蘇州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宏大的盛會,是一面可供蘇州檢視自身的鏡子;開放的盛會,又是一扇可供蘇州走向世界的大門。進博會,孕育着無數蘇州發展的新機遇,智慧的蘇州人民,一起加油吧!

作者李勤餘爲上海《文匯報》資深評論員

編輯: 徐向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