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宋朝的對策是放棄佔領地,將百姓全部撤回,但是遼國的反擊讓身爲主帥的潘美一時之間不知怎麼辦,因爲朝廷的命令是保護百姓安全撤離,但是百姓人太多,行動緩慢,如果讓遼軍追上來勢必會有一場血戰,而此時軍心不夠穩定,士氣低落,一旦與遼軍交戰,後果不堪設想。大家都知道宋朝皇帝就是武將出身,所以重文抑武,對武將非常不信任,因此如果得罪了監軍,很可能潘美等人就要掉腦袋了。

宋朝有一員武將,功勞不比楊家將差,但卻被後世文學描寫成爲了一個奸佞小人,這個人叫潘美。

看過《楊家將》的人都知道,在楊家將最大的敵人不是遼國,而是潘仁美,因爲楊業和他的兩個兒子老三和老七都間接死在了潘仁美的手中。

宋朝被黑得最慘之人,明明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卻被後世寫成大奸臣

但小說畢竟是小說,它爲了凸顯楊家將的忠烈,不惜將一個忠臣寫成了奸臣,與此有同樣效果的還有初唐的張士貴,他在小說《薛仁貴》中被描寫成了一個奸臣,和他們有着同樣遭遇的歷史人物非常多。

潘仁美的原型是潘美,他是北宋初年的武將,對趙匡胤忠心耿耿,陳橋事變之後一直跟隨趙匡胤南征北戰,爲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潘美在趙匡胤的心中也還是有一定的份量的。

潘美和楊業兩個人確實有一定的聯繫,但也僅是上下級的關係,當初宋遼開戰,趙光義讓潘美、曹彬等人率軍出擊,結果只有潘美這西路軍取得了大勝。但這種勝利不會持續太久,因爲遼國開始出兵反擊了。

宋朝被黑得最慘之人,明明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卻被後世寫成大奸臣

宋朝的對策是放棄佔領地,將百姓全部撤回,但是遼國的反擊讓身爲主帥的潘美一時之間不知怎麼辦,因爲朝廷的命令是保護百姓安全撤離,但是百姓人太多,行動緩慢,如果讓遼軍追上來勢必會有一場血戰,而此時軍心不夠穩定,士氣低落,一旦與遼軍交戰,後果不堪設想。

不過這個時候副將楊業提出可以用疑兵之計拖住遼軍,其實他這個方法是當時最好的方法了,潘美也很想採用,但他身爲軍中主帥,其實完全做不了主。

宋朝被黑得最慘之人,明明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卻被後世寫成大奸臣

軍中實際上最高的統帥是監軍,因爲監軍代表着皇帝,如果回朝之後,監軍在皇帝面前參他一本,那可就讓他喫不了兜着走了。大家都知道宋朝皇帝就是武將出身,所以重文抑武,對武將非常不信任,因此如果得罪了監軍,很可能潘美等人就要掉腦袋了。

監軍不同意楊業的做法,他認爲之前能夠打敗遼軍,那麼現在也一樣,再說了,自己手中還有幾萬精兵,所以他認爲應該主動出擊,打退遼軍。

所以楊業只好讓自己做先鋒,監軍坐鎮後方,一旦前方有什麼不對,立刻發兵救援。可是楊業沒有想到這個監軍在戰鬥一打響的時候就撤退了,留下楊業率部與遼軍拼死,楊業最終因爲沒有援兵戰死了。

宋朝被黑得最慘之人,明明是戰功赫赫的大將,卻被後世寫成大奸臣

雖然潘美是主帥,而且他也應該爲楊業的死負責,但不是主要責任,那麼臨陣脫逃的監軍才應該爲楊業的死負責,潘美只不過是替人背黑鍋了,而且這一背就是上千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