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具體爲子路問津、明妃出塞、貴妃曉妝、南華秋水、吹簫引鳳、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潯陽琵琶、捉柳花圖等。此幅圖是《漢宮春曉圖》裏的一個剪影,描繪的是“貴妃曉妝”的故事。


明四家之一的仇英,並非科班出身,早年是個漆工,後來以畫爲生,他不善詩文,也不精於書法,就一門心思畫畫,終在畫壇上擁有了自己的一席之位,與唐伯虎、沈周、文徵明並列“明四家”。他不似唐寅風流,留下許多韻事,也沒有文徵明那樣有名望,他的畫上也只是在角落裏不打眼的地方留下小小的一個“仇英實父制”。仇英的青綠山水連文徵明也是比不過的,仇英的仕女圖更是時下老百姓最喜愛的。

在仇英畫的人物裏,仕女還不是最出挑的,他更擅長的是在歷史故事畫中表現人物,“發翠毫金,絲丹縷素,精麗豔逸,無慚古人”。今天就來欣賞仇英的《人物故事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這套畫冊共十開,是仇英的工筆重彩人物代表作之一。整套冊頁精麗豔逸、神采生動。內容取材廣泛,既有歷史故事,又有文人軼事;既有民間傳說,又有唐詩畫意。具體爲子路問津、明妃出塞、貴妃曉妝、南華秋水、吹簫引鳳、高山流水、竹院品古、松林六逸、潯陽琵琶、捉柳花圖等。

吹簫引鳳


此故事取自漢劉向的《列仙傳》,描繪弄玉在鳳台吹簫,引來鳳凰的情景。



圖繪雲遮霧罩的半山腰中,皇家樓宇、亭臺輝煌壯觀,平臺上秦穆公端坐椅上,聽着女兒吹簫如癡如醉。


仇英這幅《吹簫引鳳》,人物佈局錯落有致,整體形象精麗豔逸,衣紋精細而流暢。


《吹簫引鳳》青綠着色,勾勒爲主,山水境界宏大繁複,華美典雅中不失文人畫的清新秀麗。



二隻鳳凰自遠處飛來。鳳凰,雲霧,山巒,使畫面仙境十足。



貴妃曉妝


此幅圖是《漢宮春曉圖》裏的一個剪影,描繪的是“貴妃曉妝”的故事。



楊貴妃清晨在華清宮端正樓對鏡理髻爲中心,將宮女奏樂、採花和攜琵琶等情節同現於一個畫面。


集中表現了貴妃愛牡丹、喜簪花、善聲樂、好打扮的習性,也概括反映了貴妃奢華縱樂的生活內容。



仇英擅長人物畫,尤工仕女,他的仕女畫已成爲當時仕女美的典範。




高山流水


本圖描繪春秋時期,俞伯牙撫琴曲,鍾子期賞琴聲,琴聲悠揚,知音和睦。


圖繪山巒層疊,山腰松樹林枝葉如蓋,樹下涼廳內一翁盤腿而坐,詩書、古琴、茶几擺放整齊,偏房一白髮老者烹茶,表情專注,似正在欣賞優美的樂曲。

南華秋水


本圖取自莊子的《秋水篇》,爲河神和海神對話內容。


圖繪遠處羣山延綿,山上綠樹成林,山腳處水流湍急;一官人伏於岩石上,緊盯着河面,作深思狀,旁邊一女子眉清目秀,身材修長。


凝望流水的男子代表“南華”(後人稱莊子爲南華真人,亦即代表莊子),侍立女子爲“秋水”化身,高山、叢林、河石、樹、人之間的大小對比,則象徵天地萬物間的相對關係。


明妃出塞


《明妃出塞》講述的是王昭君爲漢、匈之間和好而嫁匈奴呼韓邪單于的故事。

圖繪馬車涉水前行,車內坐着昭君和仕女,兩位漢使者擁在馬車旁。


衆多匈奴使者騎馬隨行,使者戴頭巾着長袍,身形壯碩,表情嚴肅,一副邊塞匈奴人形象。



松林六逸


本圖描繪的是唐代李白、孔巢父、韓淮、裴政、張叔明、陶沔等號稱“六逸”的文士結社徂徠山的故事。



世人仰慕他們,儘管總是覺得有些狂妄而不可狎近。他們有着隱士與逸民的心理特徵,性之所至,高風絕塵。他們寄情于山水林泉,桀驁不馴,放曠不羈,柴門蓬戶,蘭蕙參差,妙辯玄宗,尤精莊老,那是一種悠然自在的文化態度,更是一種理想而浪漫的生存方式。


圖繪河面水平如鏡,松樹高大挺直,河邊樹下“六逸”們談詩論畫,觀山賞景,不亦樂乎!


潯陽琵琶


本圖取自白居易的《琵琶行》,潯陽江頭,琵琶聲聲,感慨於人生不得志,也許又帶有一些仇英自身的寫照。



另一舟微露船頭,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商人婦的乘船。大船以編葦作頂,一夫撐篙將船定住,一童正整理酒具,桌上則佳餚並陳,白衣者白氏也。



岸旁老樹前,二僕一掌燈一牽騎,正待主人送客歸去。


左巖樹叢後二舟並列,一舟華麗寬敞,爲青州司馬白居易送客之行舟。


遠處水面遼闊,山峯朦朧,一望無際的空曠陡增幾分傷感。

竹院品古

品古是指文人雅士聚於竹庭之中,品評古玩字畫,此圖描繪衆人品茗賞畫之場景。


此處翠竹環繞,幽靜典雅;二塊屏風圍起的一角繪四張書桌,桌上擺滿古董書畫,落座的雅士們賞玩時專心致志,一旁的童子們燒水烹茶忙得不亦樂乎!


翠竹林前作一圍屏,畫屏一作花鳥,一作山水,款亦落於屏畫邊際。右二人坐湘妃竹椅。正全神貫注於鑑賞桌上所陳之古畫冊頁。


綠衣小童正捧古玩,左童則方啓盒,陳瓷器於另一高士前。二女供手侍之,秀麗端姘。另一小童負掛軸來。


四周羅列觚、爵、簋、卣、罍等銅器,惜器稍大,古器物形狀明人僅從圖錄中得知,方有此誤。


屏後二童,一生爐烹茶,一於竹林空際石坪上,正置棋具,供對子手談之用。前二犬相戲,一犬側地舉首之狀,與仇氏最擅之畫馬形態如出一轍,正所謂得意者必常用之。



竹林山石間還隱藏着仙鶴


捉柳花圖


“捉柳花”在唐宋詩人的詩句中,常被用來借喻閒散輕快的心情。白居易《別柳枝》:“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


此圖應該也是從詩意中擬寫出來的。既寫出了文士觀看捉柳花的閒逸心緒,又生動的表現了兒童嬉戲的活潑情緒。


楊柳依依,綠草成茵,清池漣漪的景色,充滿着濃厚的田園詩意。 小童頑皮可愛,先生駐足賞柳,小小的一幅圖刻畫的細緻精彩!


子路問津


此圖取自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去葉反於蔡”之際,就是正要離開楚國的葉邑時,途中遇見長沮桀溺二人,子路向長沮、桀溺二人詢問渡口。


圖繪蒼翠樹下停了一輛馬車,車上一須白老者攏袖垂眼,一塊石頭堵住了去路,前方河水粼粼,已無路可走,故子路向農夫長沮、桀溺尋問渡口,畫家就將此典故以圖畫的方式描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