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l星球的每週書單

爲您送上

01《柏拉圖四書》

《斐德若》與《會飲》是公認的“愛慾對話”姐妹篇,《普羅塔戈拉》則明顯是《會飲》的戲前戲,其戲劇時間不僅處於雅典民主政制時期的一個特定時刻,而且揭示了蘇格拉底個人經歷的一個決定性時刻: 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方式面臨民主政制的挑戰。至於《斐多》,則不僅與《斐德若》有直接關聯,而且不難看到,即便在被判刑後受死之前的那一刻,蘇格拉底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充滿愛慾。因此,有理由將柏拉圖這四篇基本作品編成“柏拉圖愛慾四書”———不用說,它們不僅相互關聯、值得對觀,而且每一篇也都還與這出“四聯劇”織體之外的其他柏拉圖作品相互關聯。

02《移動的桃花源:東亞世界中的山水畫》

山水畫起源於中國,後逐漸爲韓國、日本所接受,在擁有共同理念和傳統的基礎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淨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將理念付諸筆端,加以形象描繪的過程中,都與各國當地文化傳統相結合,不斷被再創作與輾轉流傳,生髮出各種變種,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異的文化意象,其間故事,頗值玩味。

書名“移動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紀山水畫在東亞的傳播與發展。在這幾個世紀當中,山水畫發展成爲東亞文化世界中有最具代表性的藝術類型。作者以此爲切入點,將之視爲研究中、日、韓等東亞國家之間文化互動的考察對象。

03 《美麗公主:達·芬奇“新作”鑑定記》

這是一幅少女的側面像,繪製在犢皮紙上,技巧極端繁複而精妙,畫中人的穿着帶有顯著的15世紀晚期米蘭的風格,權威達·芬奇專家馬丁·坎普(Martin Kemp)將它命名爲《美麗公主》(La Bella Principessa)。《美麗公主》經受了來自多角度、多方位的物理及各種科技方法的檢驗,包括對畫框的碳14測年及其創作和傳世過程中方方面面的各種分析,被證明很可能是一件新發現的列昂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真跡。

04《我的父親蘇秉琦:

一個考古學家和他的時代》

蘇秉琦是中國著名考古學家,近代考古學開創者之一,新中國考古學奠基人之一,中國考古類型學的奠基人。本書是蘇秉琦先生的長子蘇愷之從家人的角度回憶父親的一生,記述了蘇秉琦先生的家庭生活和學術活動,通過自己的回憶和對蘇先生遺留下來的手稿等,展現了一個考古學家的足跡歷程和他的時代,其中披露的大量資料是以往從未發表過的,對研究考古學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05 《魯迅 救亡之夢的去向:

從惡魔派詩人論到》

周樹人在仙台醫專退學後,回到東京開始從事“文藝運動”。本書“講述他在此期間學到了什麼,怎樣學的,又產生了怎樣的主張”。作者呈獻的處在學習成長過程當中的“魯迅”,與後來人們所熟悉的“高大全”自然有很大的不同。從這個“魯迅”身上可以知道,“國民精神之發揚,與世界識見之廣博有所屬”(《摩羅詩力說》),並非面向曠野的空疏的呼喚,而是一個正在求學的青年自身精神建構的有機組成部分。

歡迎轉發文章到朋友圈

關注標星SoulApp公衆號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次推送哦

如想投稿 請將作品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

(調戲我的就不用發了)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