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立於2012年的老牌志願服務組織——房縣大愛義工聯合會第一時間加盟文明實踐,組建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病殘弱孕等“三關愛”服務隊3支200餘人,積極對接全國知名公益組織、公益基金會和慈善總會,募集捐款物資100餘萬元,推出留守兒童溫暖包、女童保護、兒童平安、公益小天使、慈善醫療衆籌、“童享陽光”困境兒童助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發展等10大項目,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20餘場次,投入義工3818人次,服務時長15272小時,溫暖羣體4000餘人,羣衆戲稱他們是爲廣大羣衆解難題的“第二民政局”。今年3月以來,鶴峯縣融合志願者服務平臺、精準扶貧工作平臺、網格化管理平臺,依託融媒體中心搭建服務需求“一鍵呼叫”系統,初步搭建起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體育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信息發佈服務等5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爲羣衆提供“點菜”式的服務,由各鄉鎮分平臺收集轄區內各實踐站“線上”“線下”服務需求,縣主平臺統一提供“派單式”服務,努力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的無縫覆蓋。

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主體是志願者,主要活動方式是志願服務。2019年以來,湖北各地統籌整合資源,以志願服務爲基本形式,推出多種多樣服務羣衆利益、滿足羣衆需求的服務,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有熱度,更有溫度。

大冶:資源下沉 志願服務遍地開花

大冶立足“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不斷完善供需精準對接。統一印製了志願服務需求“點單表”“派單表”“評單表”,自下而上收集梳理羣衆需求,大冶市文明實踐中心將村(社區)實踐站、鄉鎮(街道)實踐所逐級上報羣衆需求,整理成志願服務項目菜單,通過媒體向公衆發佈,逐步構建了“摸清需求——拿出清單——出單——派單——評估”的流程化配送機制,讓文明實踐項目更加精準。

與此同時,按照項目清單安排,大冶持續推進志願服務隊伍力量下沉,統籌宣傳、文化、科技、司法、衛健等市直部門特色志願服務隊力量,下沉到基層農村、學校、企業、站所,自上而下將志願服務活動送到羣衆家門口。

今年8月10日,大冶湖高新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根據市民要求,組織轄區內金融機構志願者,在新冶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普及金融知識萬里行”活動,努力提升市民的金融安全意識和防範風險技能。“沒想到自己隨意‘點了個單’,居然真的實現了。”社區居民張欣榮高興地說,他前幾天在社區文明實踐站,填寫一個金融知識需求“定單”,想不到幾天後,一批金融衛士幫他實現了願望。

到目前,大冶已推出市級文明實踐服務清單126項、鎮級文明實踐服務清單312項,成功開展實踐活動3167場次,服務羣衆20.6萬餘人,市民評單率95.4%,好評率達98.97%。

夷陵:羣衆需求與志願服務充分對接

在宜昌市夷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部署下,夷陵區志願服務聯合會通過成立的8支分隊和94支支隊,將可提供的志願服務項目對外公開,採取“自主點單”志願服務超市的形式,提供對羣衆的服務和對下級所、站的支持,實現“幫老、幫貧、幫困、幫病、幫急、幫心”和“護校、護家、護城、護山、護水、護綠”。

基層宣講分隊、精神扶貧分隊、文化惠民分隊、生態環保分隊走近鄉村,帶去了政策的解讀、法制的宣傳與普及,助力脫貧攻堅。臘八節、菊花展、夷陵區作家讀者見面會、元旦長跑、賽龍舟、冬泳比賽等傳統文化節日、文體藝術實踐活動,以廣大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爲羣衆提供提供一場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大餐。“生態小公民”、“科普大篷車”、“未成年人法制宣傳教育”等實踐活動,爲青少年種下生態環保、科學知識和法制教育的種子。

宜昌第33屆菊花展活動現場,頭戴小紅帽的龍泉古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爲遊客提供志願服務。(圖片來源:人民網 張國榮攝)

“以前的志願服務,各個單位都在開展自己的特色活動,存在項目供給和羣衆需求不對等的情況。”夷陵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副主任陳新嶠表示,通過“點單+派單”,讓志願服務和羣衆需求實現了精準對接,也讓服務活動更有“溫度”。

宜都:構建城區一刻鐘便民志願服務圈

“非常感謝‘飛鳥’志願服務隊,定期將快遞送到村裏來。”10月15日,宜都市王家畈鎮古水坪村一組村民黃豔在村委會領取快件時說道。

作爲山區鄉鎮,該鎮僅王家畈集鎮、毛湖埫集鎮、全福河集鎮3處有快遞收發點,村民收取快件極其不便。爲解決這一問題,該鎮17個村聯合成立了“飛鳥”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到集鎮辦事就將郵件和包裹捎帶回村,把以前到集鎮取件變成到村委會取件,方便了羣衆,節約了資源。目前,“飛鳥”志願服務隊共有志願者70名,爲羣衆收發快遞1.3萬餘件。

“飛鳥”志願服務隊,只是宜都市打造便民志願服務圈的一個縮影。2019年,宜都市被納入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試點縣市,該市圍繞新時代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誰來做、做什麼、怎樣做”的問題,精準對接基層羣衆需求,將服務羣衆與教育羣衆有機結合。

“今年,宜都市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建設黨員、便民、文體、衛健、科技、法律六個志願服務圈。”宜都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龔華介紹,通過構建各級黨委書記主責、宣傳部門主抓、職能部門主動、志願者主力、羣衆主體、全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努力打通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目前,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宜都市將圍繞六個志願服務圈建設,在2020年前實現全市155個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全覆蓋。”

今年6月,宜都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信息系統”開通,整合網上點單、志願者註冊、志願服務項目網上發佈招募等功能。“其中羣衆點單系統對接六個志願服務圈,根據農村留守老人多的特點,提供了電話點單、網上點單、親友代點單等多種模式。”龔華介紹,羣衆選擇的服務項目直接向志願者點單,在城區一刻鐘內響應服務、農村半小時內響應服務,開通了羣衆“點單”到志願者“送單”的信息直通車。

赤壁:讓志願者當先鋒作表率

愛心粥屋是赤壁誌願服務組織起來的一個公益項目,施粥對象是附近的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生活貧困殘疾人、環衛工人等。

走進愛心粥屋,一切井然有序,排隊、領粥、喫粥,身穿紅色服裝的志願者穿梭期間,在不停的忙碌着。隨後,映入眼簾的一張張笑臉,讓你會不自覺被感染。一碟鹹菜、一碗熱乎乎的粥、一個饅頭,人們喫得異常幸福、滿足,笑容從未離開。

家住體育路的童老漢說,自己孤身一人在家生活,在天寒地凍的時候,能從志願者手中接過一碗熱乎粥,聽到一串暖心話,感覺真好。

志願者爲環衛工人盛粥 圖片來源:赤壁網

熟悉赤壁情況的人,都羨慕赤壁有着良好的文明風氣,更羨慕赤壁龐大的愛心隊伍。文明風氣、愛心隊伍來源赤壁市委市政府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高度重視,引導志願者當先鋒做表率。

2017年8月,赤壁成立了赤壁市志願者協會,隨後,逐步建成文明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文化志願者、社區志願者、機關志願者、治安志願者、教育志願者、敬老助殘志願者、衛生志願者和環保志願者等不同的志願隊伍。

以此爲基礎,赤壁市健全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組織構架,在市、鎮、村三級同步建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由市、鎮(辦事處)、村(社區)黨組織負責同志分別擔任中心主任、所長和站長。同時組建了赤壁市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各鄉鎮志願服務支隊、村社區志願服務大隊。

目前,赤壁市有大大小小志願服務隊近300支,註冊志願者人員達4萬人,成爲了推動赤壁社會文明、引導社會風尚的主要力量。

五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惠民服務點

“以後在村裏開個農家樂,讓遠來的外地客都能喫上地道的土家養生菜。”6月26日,在五峯縣仁和坪鎮林家坪村活動現場,專注讀書的高勝羣格外引人注目。33歲的高勝羣家住林家坪村三組,一直鍾愛養生菜系,此前已通讀了林家坪村農家書屋裏的相關書籍。這次,五峯圖書館流動圖書車開進村頭,她又如願借到了四本愛書。

“爲了更方便羣衆閱讀,我們的流動圖書車會定期進村入戶,爲村民提供借閱服務。”五峯圖書館志願者徐小筆說,隨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進基層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人享受到了圖書借閱的便利,各地各村的文化愛好者互相交流讀書心得,推薦閱讀書籍,實實在在獲得了活動帶來的紅利。

五峯圖書館流動圖書車進基層

目前,該縣借力新時代文明實踐契機,圍繞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明交通勸導、潔淨家園、關愛慰問、鄰里互助、扶貧濟困、移風易俗、家風傳承等開展實踐活動。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註冊五峯志願服務聯合會總隊,註冊志願者總數40525人,實名認證37438人。註冊單位志願服務隊91支,各村(社區)組建基層志願服務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爲羣衆的惠民服務點、志願愛心站。

房縣:全方位聚焦百姓難

如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既不“空對空”,又不是“一陣風”?房縣的回答是讓志願者挑大樑,把志願組織打造成黨的宣傳隊、服務隊、實踐隊。激發守望互助的善良道德意願,推動“羣衆工作羣衆做”的志願服務形式,撬動各方力量,全覆蓋推進縣鄉村三級志願隊建設。推出法律、文體、教育、科技、陪護、健康、家政、就業、救災、助殘、救孤、理論宣講、扶貧幫困、孝老助老、關愛兒童、心理疏導、愛心助學、義工孵化、矛盾調解、四好創建、文明創建、鄉風文明等22項志願服務“菜單”。

房縣政法委等部門在白鶴鎮東浪村開展新時代法制宣講

城關鎮立足社區服務實際,把志願服務引入社區治理,將社區劃分爲20個網格,推行“網格+”志願服務模式,按照“三官五長”模式,組建幫老、幫困、幫病、幫殘、幫教、幫事、幫心“七幫”服務隊近百支,推動羣衆講、羣衆聽,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推動羣衆演、羣衆看,讓羣衆在歡聲笑語中受教育,推動羣衆事、羣衆幫,幫一個人暖一片心,小主題切入,爲羣衆解決大難題。

成立於2012年的老牌志願服務組織——房縣大愛義工聯合會第一時間加盟文明實踐,組建關愛空巢老人、關愛留守兒童、關愛病殘弱孕等“三關愛”服務隊3支200餘人,積極對接全國知名公益組織、公益基金會和慈善總會,募集捐款物資100餘萬元,推出留守兒童溫暖包、女童保護、兒童平安、公益小天使、慈善醫療衆籌、“童享陽光”困境兒童助養、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發展等10大項目,開展文明實踐活動120餘場次,投入義工3818人次,服務時長15272小時,溫暖羣體4000餘人,羣衆戲稱他們是爲廣大羣衆解難題的“第二民政局”。

鶴峯:新時代文明實踐義診走進百姓人家

圖片來源:鶴峯網

8月28日上午,在鶴峯縣下坪鄉東洲村五組組長家一幅暖心的義診畫面映入眼簾。下坪鄉衛生院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隊走進該村對65歲以上的老年人、貧困戶等重點人羣,開展第二階段入戶免費義診活動。據志願服務隊負責人謝玲介紹,此次免費檢查的項目包括身高、體重、血壓等基本檢查,還包括血常規、血糖血脂、肝功能、腎功能、尿常規、心電圖、B超等特殊項目。義診活動分兩輪進行,第一輪體檢會診在5月份已完成,覆蓋全鄉共體檢886個人。此次進村上門服務,主要針對離集鎮較遠、兒女不常在家的老人和貧困戶家庭。

今年3月以來,鶴峯縣融合志願者服務平臺、精準扶貧工作平臺、網格化管理平臺,依託融媒體中心搭建服務需求“一鍵呼叫”系統,初步搭建起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體育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信息發佈服務等5大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爲羣衆提供“點菜”式的服務,由各鄉鎮分平臺收集轄區內各實踐站“線上”“線下”服務需求,縣主平臺統一提供“派單式”服務,努力實現文明實踐活動的無縫覆蓋。

竹山:小學生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體驗志願服務

6月19日下午,竹山縣麻家渡鎮柿樹坪小學49名五年級學生,走進該鎮羅家坡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參觀學習體驗等活動。活動中,學生們重點了解羅家坡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設施建設、功能制度、服務項目、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等詳細內容,當地剪紙民間藝人志願服務隊還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剪紙課,讓孩子們親臨其境感受身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志願服務。

朱本雙 攝

2019年3月以來,竹山縣爲方便各個志願服務組織高效開展活動,精心編制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項目庫。活動項目按季度進行編排,志願服務組織在每個季度均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取適當的活動項目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切實做到每個月、每個季度都有活動開展。

目前,竹山縣在縣鄉村三級搭建了1箇中心和志願服務總隊、17個實踐所和志願服務分隊、244個實踐站和志願服務隊的組織體系,在縣直單位採取共建聯建方式組建了23支專業志願服務支隊,在民間孵化8支特色志願服務隊,不斷壯大志願者隊伍,全縣註冊志願者人數突破5.4萬人。整合打通全縣600多個場館陣地和項目資源,縣誌願服務總隊、支隊、分隊、小隊累積開展各類志願服務700餘場次,受衆11萬人次。

宣恩:文明新風吹進羣衆心坎

走進宣恩縣曉關侗族鄉黃河村,村道乾淨、村貌整潔。這離不開一羣甘當“清道夫”的志願者,68歲的陳萬桃便是其中一個。

“現在都‘流行’美麗鄉村,黃河村本來就山清水秀,打掃乾淨了就更美噠!”陳萬桃家有幾畝茶園,農閒時,她總愛邀上幾個村民一起自發打掃村級主幹道衛生,一干就是半天。村裏被納入全縣文明實踐試點站後,她報名成爲志願者。

和陳萬桃同歲的楊技念也是該鄉野椒園村文明實踐試點站志願者,但與陳萬桃扮靚“顏值”不同的是,楊技念側重的是“內涵”。從教師崗位退休後,本是野椒園村人的楊技念被村委會主任楊傑邀請擔任“家風家訓”志願者。

野椒園村是全國傳統村落,境內張家寨子、楊家院子有數百年曆史,張、楊兩家的十二條家訓世代相傳。藉助這一優勢,該村決定將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站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以學者講課的模式,打造家風家訓、廉政教育基地,對家風文明實踐進行打造,通過開展一“講”、二“傳”、三“評”、四“獎”、五“榜”,逐步引導村民在參與文明實踐中提高道德素養,培育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8月底,楊技念在楊家院子正式開堂授課,百餘名村民齊坐侗韻古寨,接受家風文明洗禮。“這些都是村裏的老傳統,還有新理念,帶着後輩們來聽聽很有必要。”村民楊繼祝說。

雛鷹志願服務隊

一村一品、一鄉一品,宣恩以文化品牌彰顯特色的同時,還着力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志願服務項目化、系統化。例如珠山鎮工農街社區圍繞創建省級文明縣城和打造文旅融合特色縣城的目標,重點打造“喂佯咗”志願隊、紅太陽”志願隊、“雛鷹”志願隊,分別針對不同年齡段,開展文化傳承、愛心公益、青少年引導等不同志願活動。

如今,尊老愛幼、鄰里和睦、熱心公益等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已在宣恩城鄉羣衆間蔚然成風。文明新風傳遍貢鄉大地,走進尋常百姓家,吹進羣衆心坎裏。(湖北文明網綜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