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风散热饮(《审视瑶函》)

【组成】羌活10g 防风10g 薄荷10g 连翘15g 牛蒡子10g 大黄10g 栀子10g 赤芍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风热外障,眼睑红肿,目赤如火,翳膜骤生,羞明畏光,眵泪俱多。

【证析】目红似火,翳膜骤生,是此方主证;疫毒侵目,是此证病因。此证因具相互传染特点,古籍称为天行赤眼。疫毒侵目,气郁化热,侵入血分,血充眼络而遍布白睛,故目红似火;壅于胞睑,故胞睑红肿;侵及角膜,则黑睛生翳,畏日羞明;眵泪俱多,是水液阻滞而外泄所致。此证涉及气郁化热,血充于络,津凝成泪,是气血津液同病。其基本病理是:疫毒侵目→气郁化热,血郁于络,津郁外泄→产生上述征象。

【病机】疫毒侵眼,气郁化热,血滞津凝。

【治法】疏风散热,凉血散血法。

【方义】疫毒侵犯目窍,当务之急,在于消除病因,故用大黄、栀子、连翘清热解毒。气郁化热,当祛之外散,导其下行,故用羌活、防风、薄荷、牛蒡子开泄肺卫闭郁,疏散气郁所化之热;大黄引导血分郁热从胆与肠道下行。血充眼络,法当活血行滞,故用大黄、赤芍、当归、川芎行其血滞;芍药、甘草有解痉缓急作用,可助羌活、防风解痉退翳;以此组合成方,能呈祛风散热,凉血活血功效。

方中大黄具有三种作用:一是清热解毒,消除病因;二是釜底抽薪,导热下行;三是活血行瘀,通其血滞。若欲增强解毒力量,可加金银花、千里光;若欲增强凉血力量,可加生地黄、牡丹皮;若欲增强退翳力量,可加蝉蜕、蒺藜子;若欲兼顾津液凝结之泪,可加木通、车前子。

【应用】

1.以眼红似火,胞脸红肿为其用方指征。

2.常用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角膜炎,翼状胬肉进行期等风热眼病。

【歌括】

《瑶函》驱风散热饮,羌防蒡薄合栀翘,

大黄芎归芍药草,热散血行红肿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