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位妈妈问我:“我的孩子今年下半年开始上小学,新学期开学了,我突然之间感到很茫然,因为以前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觉得只要让孩子好好玩,能够健康成长就行了,没有考虑太多。但现在孩子上小学了,就不得不要考虑他的教育问题了,我觉得很没有把握,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心里面很慌,你能指点我一下吗?”

很多父母在孩子刚上小学的时候都会感到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我的建议是:小学阶段是孩子打基础的时候,一定要把他人生的基础打好。

《论语·学而》篇第2章有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君子要致力于树立自己的根本,有了根本,道路就自然会出现,就会有路可走,而且会越走越宽。

对小学生的教育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搞明白什么是根本,把根本的事情做好了,给孩子的一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小学阶段对孩子的教育,最根本的是教什么。我认为是教以下的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有一些父母从孩子小学一入学,就开始抓学习成绩,让孩子做大量的练习题,这是很糟糕的,因为这样是在透支孩子的学习能力。为什么这样说?我说一下其中的道理。

我的孩子小时候经常跟一个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他妈妈给他吃了很多保健品,所以那个孩子长得特别快,在三四岁的时候,就明显比我的孩子高一截。但是到了孩子快速长高的年龄,那个孩子却不怎么长了,因为那些保健品往往含有激素,短期内能够刺激孩子生长,从长期来看,却会透支孩子的生长,让他们长不高。

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些同学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到了初中就不行了;有一些同学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上了高中就不行了。很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是靠刷题来提高学习成绩的,这样就会透支学习能力,导致了学习的后劲不足。而那些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都是基础打得很扎实的同学,所以他们的学习后继很足。

那小学生要怎样才能打好扎实的基础,提高学习能力呢?我告诉你两个技巧:

1、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书。

课外书读的多,知识储备量大,孩子的基础就扎实,学习的后劲就足。有一些妈妈说,我的孩子没空看课外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学校的作业多,而我自己又给孩子买了很多的习题,等孩子做完这些就没有空余时间了,我说你这样做完全是本末倒置了,就像是在给孩子吃保健品,短期虽然有效,但是你的孩子基础不扎实,以后一定会学习后劲不足的。

2、要让孩子多背优美的古诗词和《论语》这样的国学经典,锻炼孩子的记忆力。

等到孩子上中学之后,你就会知道那些文科的科目,要想考高分完全要靠背诵,这样一来,孩子的记忆力就非常重要了。而要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只能在小学阶段甚至要在幼儿园阶段,到了初中之后就来不及了。

第二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

孩子不能只是学习成绩好,培养孩子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好习惯,对于孩子的一生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都要在小学阶段培养。

我们在生活当中,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些人学习成绩很好,但是生活习惯很不好,待人接物很差,这样的人走上社会之后,在单位上往往就会被人看不惯,很难融入社会、适应社会。

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当前的教育体制,最缺乏的就是孩子的人格教育,所以很多孩子身上容易表现出思想品德、性格修养、意志信念方面的缺陷,出现了性格叛逆、缺乏孝心、不懂感恩、脾气暴躁、过分自我、不守规矩、内向孤僻、沉迷手机,甚至有心理疾病等等的问题,作为家长们一定要关注孩子的人格成长,对孩子进行人格教育,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人格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在孩子的头脑当中装入一个“人格系统”,给孩子们树立一个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那什么是“人格系统”呢?在人的头脑当中,它叫“人格系统”;在社会上,它叫“社会道德价值系统”。人们公认的社会道德价值系统一般来说有两类:

一类是“宗教道德价值系统”。比如基督教有基督教的系统,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系统,佛教有佛教的系统。我们都知道,这些系统在当前的国情下,是不是不适合给孩子们安装的。

另一类是“非宗教的道德价值系统”,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价值系统”。在当前国家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是最适合给孩子安装的系统。

所以,通过国学教育来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当下家长们的最佳选择。假如您能够在小学阶段培养好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习惯健全人格打牢基础,孩子未来的人生道路就会越走越宽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