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健康中國”提升爲國家戰略,健康產業迎來黃金髮展時代,醫藥產業、商業保險及新興互聯網醫療都呈現一片藍海。

健康產業呈現“爆炸式”發展前景

多企業進入 掀起併購、融資熱潮

根據《“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到2020年中國健康產業產值將達到8萬億元,到2030年達到16萬億元。到2030年健康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立起體系完整、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按照2020年8萬億目標,產業增速需要達到12.9%。隨着經濟社會發展,行業消費和規模增速始終快於經濟增速,這個目標雖具有挑戰但也能夠實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生髮展研究中心衛生費用覈算與政策研究室主任張毓輝11月2日在“2018‘健康中國’產業峯會”上表示。

目前看來,醫藥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提升,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發展較快。數據顯示,2017年醫藥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8萬億元,同比增長12.2%。截至2016年年底,中國互聯網健康醫療用戶規模爲1.95億人,年增長率爲28%;商業健康保險2017年保費收入達到4389.5億元,近三年保費年均增長率達到40%。

同時,健康食品行業中的特殊食品也呈現爆發式增長。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祕書長劉學聰在會上指出,十幾年來,中國嬰幼兒奶粉產業快速發展,逐漸贏得消費者信任。截至目前,中國共有113家符合嬰幼兒奶粉生產資質的企業,批准了1195個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

隨着消費市場的擴大,健康產業湧現出越來越多的企業,掀起一股併購融資熱潮。以阿里、百度、騰訊等爲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進入移動醫療健康領域,萬達、萬科、恒大等諸多大型房地產企業也進軍健康產業。

“健康產業目前已上升到國家重點培育的、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新興產業,也是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共同提高,增強可持續發展後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李小軍稱,隨着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健康產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行業會是“爆炸式”發展前景。

專家提出頂層設計解決行業弊端

“健康智能化”將成爲新引爆點

儘管中國健康產業市場潛力巨大、前景廣闊,但在健康領域投資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專家提出,健康市場有待整合,產業需要升級。

數據顯示,中國目前在健康產業領域的投資僅佔總投資的6.5%左右。相較而言,美國在2000年以前對健康產業的投資比例已達到了17.6%。

張毓輝提出,當前中國健康產業存在重硬件、輕軟件,空心化、同質化競爭嚴重。有些健康產業園區利用政策拿地,但內容佈局非常弱,造成部分資源浪費。另外,各地對健康產業理解不太準確,部分將其等同生物醫藥產業,部分將其泛娛樂化。

就此來說,“應儘快推進頂層設計,推動產業協調發展。”具體來看,首先基於不同地區健康產業要素特點進行佈局、引導,和規劃;其次,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實現社會資本辦機構有所收益;再次,實施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推動醫療生產企業、技術企業平臺建設,鼓勵健康領域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最後,加強監管創新,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

“中國在健康醫療行業的差距主要是由兩方面造成,一是產業技術實力;二是輿論。”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瀋陽說,健康行業在傳播方面可以做的很多,如大規模地使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精確、精準地識別出每個人標籤,從而能夠提供更好的個性化服務。

“健康智能化”被視爲健康產業藍海。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健康產業數據涉及每個人的每分每秒,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爲全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健康管理,邊際成本幾乎爲零,服務人口越多,得到的健康數據就越豐富,對提高藥物研發、醫療器械製造都是值得開掘的“金礦”。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