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攤這個名詞並不新鮮,在購買房屋時都會涉及公攤,但對於公攤,你真的瞭解嗎?關於公攤你要是不知道這些事情,虧了錢再後悔就晚了!首先明確什麼是公攤,公攤面積是由整棟樓的戶主共同擁有產權的公共部分的建築面積,仔細算來,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很多購房者希望自己房屋的面積公攤越小越好,但你知道你買的房子公攤是多少嗎?其實公攤並非越小越好!公攤面積減少,便會意味着樓梯、電梯間等面積減少,除了帶來諸多不便外,更會影響到住宅的品質。市場中所謂的低公攤,大多是以犧牲社區的居住品質爲代價的,社區的公共設施規模縮減,公共的樓梯、過道、門廊等狹窄陰暗,居住舒適度會大大降低。

業內默認的標準爲:6層以下低層商品房的公攤係數一般爲12%左右,11層左右的小高層商品房的公攤係數爲20%左右,18層以上高層商品房公攤係數爲25%左右,超過25層的商品房上約爲30%

但關於公攤面積“貓膩”,現如今並沒有相關法律條文、規定出臺,對於購房者來說就比較被動,有些開發商則會利用這一樓棟來賺錢。面對這類現象,購房者該如何避免呢?

在簽訂購房合同時,購房者應讓開發商出示有關計算公攤面積的數據,包括整幢建築的建築面積、套內建築面積之和、不應分攤的建築面積等基本數據。特別是有關共有建築分攤部位變更的情況,約定得越詳細,對購房者就越有利。業主們有權自查或者聘請律師向設計單位、規劃單位、測繪部門等機構查閱所購房產的相關文件,比如最終設計圖紙或者最終設計方案、最終面積測量報告、各種數據的計算方式及其文件等等。

公攤面積與房屋實際面積是成反比的,總建築面積固定不變,公攤面積大,則實際面積便會減小,所以購房中公攤作爲必不可少的部分,購房者更應關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畢竟花了百平米的房錢,住幾十平米的房子是一件相當糟心的事情。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