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開始每天都腿軟,現在心態從容了。”向中新社記者談起在武漢的工作歷程時,中國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稱“天天都有難忘的事”。

2月5日凌晨抵達後,焦雅輝旋即撲到重症救治工作中去。這50天,她見證了武漢從“危城”逐步復甦的過程。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 (3月21日拍攝)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初抵武漢的焦灼,焦雅輝仍記憶猶新。“眼看着開一家定點醫院,牀位立刻就滿了,開一家方艙醫院又滿了,大量病人無法入院治療。”焦雅輝回憶,那段時間她和同事穿梭在武漢各家醫院,想方設法擴大牀位供給,提高收治能力。“每天走路太多了腿軟,看到病人住不了院也着急腿軟。”

“腿軟”並非因爲“沒經歷過事兒”。事實上,焦雅輝曾在“非典”、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諸多突發公共事件中“戰績”不俗。但她坦言:“跟這一次疫情帶來的挑戰相比,其他的經歷都不算什麼了。”

“以往從未遇到過醫院裏所有病人都需要吸氧的情況,初期我們的呼吸機不夠,氧氣供應也跟不上。”焦雅輝說,當時把社會捐贈的各種設備都用上了,只要能出氧氣就先給病人用。氧氣壓力不夠就分時分區來用,優先給ICU裏的患者。

“醫務人員上陣‘殺敵’,連大刀長矛甚至擀麪杖都用上了”,焦雅輝介紹,爲解燃眉之急,國家衛健委要求各醫療隊攜帶設備前來,“大家傾其所有,後方支援前方”。

圖爲焦雅輝。(3月21日拍攝)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2月中旬後,武漢市醫療資源短缺現象得到緩解,救治工作從無序轉爲有序,醫生上陣也逐漸“要槍有槍、要炮有炮了”。2月20日,焦雅輝迎來了難忘的一天。武漢市當日新增確診病例319例,新增出院病例553例,首次出現新增出院病例高於確診病例。

“看到數據的瞬間非常激動”,焦雅輝說,這意味着我們如期實現了“應收盡收、應治盡治”的目標,進而將掌握疫情防控的主動權。此後,武漢每日好轉、出院患者日益增多,她的內心也更“從容”了。

在武漢期間,焦雅輝曾多次亮相新聞發佈會,因全程脫稿、邏輯嚴密、各項數據娓娓道來被網友評價爲“用數據、事實、良知說話”。在嚴謹、幹練之外,她也因溫情與柔軟頻頻“圈粉”。

“醫療隊出發前,很多小夥子把頭髮剃光、小姑娘把長髮剪短了。”在這段採訪中,焦雅輝忽然轉過身去,擦拭眼淚。在回應醫務人員感染的問題時,她說“不需要用任何英雄主義號召醫務人員,防護用品要保障充足到位,要讓醫務人員有科學的工作時長,合理輪替”。

作爲調集援鄂醫療隊的主要負責人,焦雅輝在武漢陸續迎來了4萬餘名全國各地的醫務人員。現而今“戰場”收縮,她又把一支支隊伍平安送上歸程。

在3月17日登機送別天津醫療隊時,焦雅輝拿起廣播話筒,剛說一句“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就哽咽了。她再次致謝並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回去之後再見”。

送別醫療隊,焦雅輝自己的歸期仍未定。她說:“我會堅守到最後,什麼時候患者都出院了,什麼時候就算是圓滿完成了在武漢的任務。”(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