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獲悉,日前,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開《關於印發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方案的通知》。《工作方案》總計二十五條,從總體要求、推動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新風尚、切實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 、統籌推進其他固體廢物處置工作、強化工作保障六個方面做出詳細規定,全面推動四川省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

到2025年 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工作方案》指出,四川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工作的目標是在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鼓勵縣級城市(含縣城,下同)、鄉鎮和農村因地制宜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到2020年,國家確定的成都、德陽、廣元3個生活垃圾分類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攀枝花、瀘州、綿陽、遂寧4個生活垃圾分類省級示範城市初步形成黨建引領、宣傳發動、體系建設等有效做法。其他地級城市的公共機構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和收集設施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到2022年,成都、德陽、廣元市不斷鞏固提升生活垃圾分類成果,形成一批示範片區。攀枝花、瀘州、綿陽、遂寧市中心城區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他地級城市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和收集設施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

到2025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縣級城市、鄉鎮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成效,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顯著提高。

推動形成生活垃圾分類新風尚 公共機構先行先試

《工作方案》指出,要大力開展宣傳發動。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持續開展生活垃圾處理分類公益宣傳,普及相關知識,引導羣衆自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積極搭建公衆參與平臺,暢通參與渠道,使羣衆意見更好地轉化爲政府決策,形成人人蔘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新風尚。

深入抓好學校教育。以中小學爲重點,深入推動生活垃圾分類進校園、進教材、進課堂活動,融入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形成教育一個學生、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好氛圍。

廣泛開展青少年志願活動。鼓勵和引導青少年深入基層、社區等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引導和服務等志願活動,主動踐行低碳、環保、公益的綠色生活方式,充分發揮其在生活垃圾分類中的生力軍和突擊隊作用。

深入實施家庭主題活動。面向廣大家庭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宣傳、主題實踐等活動,普及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引導家庭成員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成爲生活垃圾分類的參與者、踐行者和推動者。

公共機構先行先試。在各黨政機關和學校、科研、文化、出版、廣播電視等事業單位,協會、學會、聯合會等社團組織,車站、機場、碼頭、體育場館、演出場館等公共場所管理單位,率先實行生活垃圾分類。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和賓館、飯店、購物中心、超市、專業市場、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商鋪、商用寫字樓等經營場所,比照公共機構積極落實生活垃圾分類要求。

開展示範片區建設。地級及以上城市應以區爲單位,有條件的縣級城市應以街道(鄉、鎮)爲單位,整體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地級及以上城市按照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全覆蓋、分類類別全覆蓋、設施體系全覆蓋”標準,選取條件相對成熟的街道開展示範片區建設。鼓勵各地積極創建生活垃圾分類示範鄉、鎮和示範村。

切實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 建立責任區制度

《工作方案》指出,要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城鎮生活垃圾分類以“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也可稱爲餐廚垃圾,下同)和其他垃圾”爲基本類型,確保有害垃圾單獨投放,努力提高可回收物和廚餘垃圾的單獨投放比例。制定全省生活垃圾分類目錄和分類投放指南,指導單位和個人準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

建立生活垃圾分類責任區制度。《四川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條例》明確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各責任區的責任單位,是本區域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第一責任人,主要負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日常管理制度,公告生活垃圾的投放時間、地點、方式等,合理配置分類收集容器,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指導監督單位和個人分類投放行爲,建立分類管理臺賬,記錄生活垃圾類別、數量、去向等信息。

規範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制定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設置規範,確保收集容器的顏色和圖文標識統一規範、清晰醒目、易於辨識。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羣團組織等單位的辦公或生產經營場所,以及住宅小區應當因地制宜設置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四類收集容器。廚餘垃圾產生單位應當配置相應數量、符合標準的廚餘垃圾收集容器。公共場所至少設置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兩類收集容器。鼓勵居民濾出廚餘垃圾水分,採取專用容器盛放廚餘垃圾,逐步實現廚餘垃圾“無玻璃陶瓷、無金屬雜物、無塑料橡膠、無餐巾紙張”。鼓勵各住宅小區設置裝修垃圾和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

加強分類投放行爲的引導監督。依靠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統籌各責任區責任單位和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等力量,發動黨員骨幹、熱心市民、志願者、保潔人員,建立現場引導員隊伍,加強現場宣傳、引導和監督,及時糾正不規範的投放行爲。鼓勵各地在充分徵求居民意願的基礎上,採取建立有人值守垃圾分類驛站、撤桶撤站實行定時定點收集、上門收集廚餘垃圾和可回收物、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智能投放箱等多種方式,方便羣衆分類投放。鼓勵有條件的城市通過建立居民“綠色賬戶”“環保檔案”等方式,對正確分類投放垃圾的居民給予獎勵。

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探索具有農村特色的生活垃圾分類方法,鼓勵採取農戶初次分類和保潔員二次分揀的“二次四分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村莊保潔精細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城鄉統一的保潔機制,細化明確保潔員的職責及考覈辦法,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和引導。引導和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在村莊設置回收站點,建立以縣(市、區)或鄉鎮爲基礎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科學規劃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因地制宜佈局鄉鎮生活垃圾轉運站,配備各類轉運車輛,構建統一完整、運轉順暢、閉環高效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

加快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配套體系 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

《工作方案》明確,要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引導生產企業規範商品包裝設計,減少包裝材料使用。推進快遞行業綠色發展,鼓勵企業研發生產可循環使用、可降解和易於回收的包裝材料,大幅降低快遞包裝耗材。倡導低碳生活、適度消費,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倡導淨菜和潔淨農副產品進城。積極推進“光盤行動”,鼓勵各餐飲單位通過現金抵扣、優惠券獎勵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光盤”或打包。加大“限塑令”執行力度,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逐步減少塑料袋的銷售、使用。

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體系。以“全過程分類”爲目標,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網絡,合理確定收運頻次、時間和運輸線路,足量配備分類運輸車輛;分類運輸車輛應噴塗統一規範的標誌標識,明示承運垃圾種類;有中轉需要的,中轉站點應具備分類運輸、暫存條件。加強運輸環節監管,建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主管部門執法監督、收運單位和責任單位相互監督、新聞媒體和熱心市民社會監督等工作機制,防止生活垃圾“先分後混”和運輸環節“二次污染”。規範有害垃圾收集、分類貯存、分揀和運輸,嚴格風險防控。規範廚餘垃圾收運行爲,禁止未經許可的企業和個人從事廚餘垃圾收運工作。積極推動餐飲企業和單位安裝固液分離、油水分離裝置。嚴禁工農業固廢、醫療廢物、園林綠化及建築垃圾、污泥等固體廢物混入生活垃圾收運系統。

提高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水平。推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強化企業的產品及包裝物回收再利用責任。指導電商和快遞企業建立“互聯網+”平臺與線下物流相結合的機制,利用社區營業網點回收快遞包裝。積極推進快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建設。優化城市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合理佈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和交易市場,逐步推進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系統的有機融合。鼓勵建設城市大件垃圾等可回收物分揀中心,實施預約上門服務,提高廢舊傢俱、家電的回收利用水平。鼓勵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和經營,努力構建再生資源收集、分揀、運輸、加工和利用完整產業鏈。建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臺,及時向公衆提供回收種類、交易價格、回收方式等信息。

完善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設施。落實《四川省城鄉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三年推進方案》,適時啓動新一輪規劃建設,構建與生活垃圾分類相匹配的分類處置系統。從事危險廢物的處置單位應當依法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並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無害化處置。加快廚餘垃圾處置設施建設,鼓勵區域統籌規劃建設廚餘垃圾處置中心,力爭2022年實現地級及以上城市廚餘垃圾處置設施全覆蓋。鼓勵利用廚餘垃圾開展生物處置和生產工業油脂、生物柴油、土壤調理劑、沼氣等,嚴禁廚餘垃圾飼餵畜禽。鼓勵各地採取適當方式,支持引導農貿市場、餐館等廚餘垃圾主要產生單位安裝符合標準的處理裝置,就地處置廚餘垃圾。統籌加快以焚燒發電爲主的生活垃圾處置設施建設,鼓勵建立集焚燒發電、廚餘垃圾資源化利用、再生資源循環回收、有害垃圾安全處置於一體的垃圾綜合處理基地。鼓勵以縣(市、區)爲單位整體打包,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置。

統籌推進其他固體廢物處置工作 加強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

此外,《工作方案》還強調,要加強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深入開展污染源普查,結合危險廢物管理計劃,進一步摸清工業、醫療等重點行業和社會源危險廢物產生、貯存、利用和處置情況。落實危險廢物環境污染防治全過程監管職責,嚴厲查處涉危險廢物違法行爲。強力推進全省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項目建設,科學評估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規劃,優化能力配置。

深入推進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全面提高生產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平,強化資源高效利用和精深加工,減少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打造一批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能源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和靜脈產業園,着力提高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水平。積極推動礦山企業改進開採方法和選礦工藝,減少礦業固體廢物,切實加強尾礦庫風險預警和防控,嚴防發生環境污染事故。

統籌推進農業固體廢物治理。積極探索構建“市場主體回收、專業機構處置、公共財政扶持”的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和集中處置機制,建立健全秸稈、廢棄農用薄膜、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置體系,提高農業固體廢物回收和處置水平。鼓勵研發、生產、銷售、使用可降解的農用薄膜覆蓋物。積極推動秸稈綜合回收利用。嚴格落實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畜禽養殖場(小區)應根據養殖規模和污染防治需要,建設相應的雨污分流設施和畜禽糞便貯存、綜合利用、無害化處理設施,或者委託第三方代爲處理處置。鼓勵分散飼養向集約飼養方式轉變。

加強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嚴格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推動工程建設和施工單位、建築垃圾運輸和處置企業依法依規處置建築垃圾。按照“源頭減量、規範處置、資源再生”原則,建立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體系,推進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推廣應用建築垃圾再生產品,政府投資的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應優先使用建築垃圾再生產品。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因地制宜推行裝配式建築,減少建築垃圾產生。

來源:四川新聞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