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所以輿論對相聲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因爲不少人對相聲所承載的文化含義與文化影響有了別樣的期待——當相聲進入了流行層面,開始面對無數年輕人,公衆便會對相聲的內容質量與價值傾向有了更敏感的反應,創作者不能只被粉絲的歡呼所迷惑,而要看到自己在引領流行之後所無法迴避的責任。這兩則引起風波的視頻其實都不是最近錄的,所謂“人紅是非多”,如果張雲雷還是個不知名演員,或許不會掀起軒然大波,但這就是“紅”了的公衆人物不得不承受的監督——越是知名度高、影響面廣,越是要在創作與表演時倍加慎重。

作者:韓浩月 來源:正義網

相聲如果要成爲一門藝術,就不應該如一些粉絲說的,除了俗和葷段子就沒法體現魅力。幽默有無數種方式可以傳達出來。沒有尊重與智慧作爲底蘊,是誕生不了經典相聲的

德雲社的當紅演員張雲雷又一次禍從口出。前不久因爲拿唐山、汶川、玉樹大地震做梗的視頻引來廣泛批評,這次又一則老視頻被翻了出來:張雲雷把張火丁、李世濟兩位京劇名角編進了葷段子。

這兩則引起風波的視頻其實都不是最近錄的,所謂“人紅是非多”,如果張雲雷還是個不知名演員,或許不會掀起軒然大波,但這就是“紅”了的公衆人物不得不承受的監督——越是知名度高、影響面廣,越是要在創作與表演時倍加慎重。

也有粉絲爲張雲雷辯解,認爲把張火丁寫進段子是正常的相聲表達。這段相聲的完整劇情,是張雲雷在冒充藝術家,吹噓自己都認識哪些名角兒,結果連對方性別都不知道。這種自吹自擂、醜態百出的角色,在相聲表演中確實很常見。客觀來說,如果是位老先生在砸掛同輩,可能不會如此刺眼。但由張雲雷來說,女前輩和葷段子一結合,確實讓普通人感覺很難接受。

就葷段子表達方式而言,在過去某個時間段,相聲處在發展特殊時期的時候,這樣的編排可能會被當成見怪不怪的現象。可現在,人們對相聲的認識,相聲所面對的觀衆羣體,以及相聲的傳播途徑,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必須對一些所謂“相聲傳統元素”抱有審視態度。

當年郭德綱幾乎憑藉一人之力讓相聲重新進入公衆視野,無非是他改變了觀衆對相聲的認識,讓相聲擁有了鮮活的時代元素,並且增強了相聲的智慧含量,在這方面,郭德綱與馬三立、侯寶林等老一輩藝術家的努力方向是一致的。從不登大雅到登堂入室,無數人爲相聲藝術所作出的付出,應該得到珍視與尊重。人們也沒法接受相聲在某一個層面上走回頭路。

現在圍繞相聲以及相聲演員所產生的衍生娛樂產品以及形成的飯圈文化,也將這一藝術形式推向了更廣、更復雜的觀衆羣。之所以輿論對相聲有了更高的要求,是因爲不少人對相聲所承載的文化含義與文化影響有了別樣的期待——當相聲進入了流行層面,開始面對無數年輕人,公衆便會對相聲的內容質量與價值傾向有了更敏感的反應,創作者不能只被粉絲的歡呼所迷惑,而要看到自己在引領流行之後所無法迴避的責任。

張火丁的女性身份,以及京劇藝術家的名銜,是批評者不滿張雲雷的原因之一,但要看到,這樣的批評,主要是建立在公衆注重人格平等、拒絕低俗下流的新輿論環境基礎上。也就是說,即便被編進葷段子的人不是張火丁,而是別的普通女性,也一樣容易帶來反感。潮流滔滔不可逆,相聲也不能例外。

相聲就像任何藝術門類一樣,當然不可能討所有人喜歡,表演者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如果誰真的要捍衛“相聲傳統”而和大衆價值觀對着幹,就要有承受各種後果的勇氣。相聲如果要成爲一門藝術,就不應該如一些粉絲說的,除了俗和葷段子就沒法體現魅力。幽默有無數種方式可以傳達出來,比如言語間的機鋒、段子的智慧含量、批判與反思的力度等等。

拿師友、親人家屬進行調侃也可以,但對分寸的掌握,特別考驗表演者的水平,什麼叫點到爲止,什麼是話留三分,什麼叫隱惡揚善……有些相聲表演者該認真思考一下了。畢竟,沒有尊重與智慧作爲底蘊,是誕生不了經典相聲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