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酒業家記者 翟庭俞

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一地化平臺早已提上日程,三地通過優勢互補,正在打通地域瓶頸。京津冀酒業一體化的前景也十分值得期待。

11月29日,由北京釀酒協會、天津市釀酒工業協會、河北省白葡萄酒工業協會,聯合《中國酒業》雜誌、中國釀酒網、酒通社共同主辦的2018中國酒業京津冀一體化品牌發展高峯論壇在北京召開。三地的成熟型知名企業如何基業常青?老字號酒企如何煥發新生?成長型企業又如何做大做強 ?

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會長劉兆彬、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助理劉雪清,世界中餐業聯會祕書長尚哈玲、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技質量部主任楊強等20多位行業專家均在活動上建言獻策。牛欄山、紅星、北京二鍋頭、華都等70多家酒企業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協同發展新路。

京津冀成立品牌發展創新聯盟,共贏新機遇

劉兆彬認爲,2019年中國酒業將迎來不錯的發展機遇,一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導向向好,如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對雄安新區的戰略規劃等;二是消費的升級拉動拉酒業市場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三是新的技術進步,很多酒企正在朝着自動化物聯網的方向在發展,朝着工業4.0的方向在努力;四是國際化、開放化在快速發展,未來白酒就可拓展銷售渠道走向更多的國家。

京津冀一體化對酒業來而言意味着什麼?

王延纔在致辭時指出,京津冀作爲傳統酒類生產、銷售的重地,三地人口加起來一億多,土地面積是21.6萬平方公里,且京津冀一體化發展趨勢已經形成,三地間產業鏈互通和消費差距正在縮小,消費者品牌和市場共識正在同步,這些都爲京津冀酒類市場一體化的形成提供了條件。

活動當天,針對這一充滿活力與潛力的區域市場,北京釀酒協會、天津市釀酒工業協會、河北省白酒葡萄酒工業協會及《中國酒業》雜誌聯合三地的酒企、酒商共同成立了“中國酒業京津冀品牌發展創新聯盟”,以促進三地酒業共同探索適合行業自身的區域變革之路。

“酒行業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特點,有快速增長期也有深度調整期,但是發展的勢頭始終向上。40年來,白酒行業在結構調整實現了成功轉變。”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科技質量部主任楊強回憶中國酒業在改革開放40年間的發展歷程時總結道。楊強認爲,京津冀三地的差異也是機遇,說明三者存在巨大的大合作空間與潛力。

據劉兆彬介紹,最近一家英國的品牌評估機構發佈的2018世界烈酒50強價值的榜單上,我們中國製造的烈性酒茅臺、五糧液、洋河、古井貢、瀘州老窖等名酒品牌均榜上有名,且我國烈酒品牌的價值總和達499億美元,近乎佔整個榜單品牌價值的50%。對此,劉兆彬感嘆,這說明我國的白酒業已經在國際烈酒的舞臺上有了自己重要的地位,但好像沒有京津冀的品牌,所以參與到京津冀一體化的酒業,還需繼續一起努力。

“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多年來難落地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地不對等、難連成片、一體化理由不清晰,但是2016年雄安新區的成立,讓整個一體化成爲可能。”北京卓鵬戰略諮詢培訓機構董事長、首席顧問田卓鵬認爲,從長遠來看,雄安有望成爲比肩深圳的戰略制高點,所以佔據雄安市場將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由此,河北市場在變得越來越重要。雄安新區跟河北可形成兩個制高點,而雄安也可帶動整個大保定市場。

“三個一體化”與因地制宜相結合

對於接下來的酒業所面臨的挑戰,劉兆彬分析,目前酒業依然面臨着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不高、機制不靈活、假貨假冒嚴重、受限制發展的產業、國際化帶來的進口酒入侵壓力加劇等挑戰。

京津冀酒企應該如何應對?劉兆彬建議這三地的酒企可以用質量去佔領市場,抓好標準化、計量、檢驗檢測、質量管理、技術創新;同時,也可以更加註重健康、生態和環保,倡導喝健康酒喝好酒,打健康牌,尤其對年輕人,可強調酒體所含的營養成分;也可以構建綠色生態鏈、產業生態鏈;更加註重品牌的引領。

京津冀一體化對哪些酒企是機遇?據田卓鵬分析,首先是一二線名酒,包括一二線白酒和葡萄酒,其二是一些醬酒品牌,其三是像牛欄山這樣的大衆酒,其四也包括河北、天津的省級酒廠。

“京津冀酒業要想實現真正的一體化,至少要做到戰略產品一體化、作戰中心一體化,運營管理一體化。”田卓鵬認爲,一方面統籌戰略很重要,另一方面,各個酒廠定好價格帶也很重要,200-400元價格帶的產品如果能在市場立足,區域酒企面臨消費升級帶來的生存壓力就小一些,老名酒復甦的機會也在於此。

“爲什麼很多酒廠意圖佔領北京市場,卻總三進三出?除了茅臺、五糧液,連國窖也很困難?因爲北京通常被看成一個市,更多的酒企希望能實現以點帶面的效應,但其實可以從兩點上發力攻克北京市場,其一是從郊區的某個縣開始突破,如當年板城在北京能做到一兩個億,主要是先佔領了豐臺,其二是從某一個渠道開始突破,如餐飲渠道,當年板城就圍繞北京三環的幾萬家餐飲來做市場,成效很明顯。”田卓鵬分析道,“天津則不同,天津實際是一個大城市,市區很容易啓動,所以因地制宜很重要。”

就酒商層面而言,與酒企一起創新營銷手法、順勢升級轉型是必經之路。在田卓鵬看來,新零售基本上分爲兩個流派,阿里系和京東系,未來百億級的酒商一定是新零售的大商,新零售也是傳統酒商的最後機會。

“請進來做沙龍品鑑會,走出去做聯盟。”具體操作上,田卓鵬也在活動上介紹了一些新的思路。線上有微店、移動商城或者小程序,可以是24小時營業的智能終端;線下則可把專賣店開成有茶館、酒館、餐廳三合一的終端,品鑑會結合各種主題沙龍則更吸引意見領袖,白酒和葡萄酒都可以嘗試,還可以加入VR體驗。

振興和升級需提前佈局未來消費主力

“我們現在應該研究的課題不是如何復甦,而是如何振興和升級。”王延才表示,酒不僅是快消品,也是資本融通的橋樑,更應爲區域形象代言,這個是由酒類產品所沉澱的厚重歷史和文化特性決定的。

據王延才透露,前三季度京津冀三地酒類生產數據都在增長,其中北京產量高達32.11萬千升,同比增長33.6%;天津是2.06萬千升,同比增長0.26%,河北13.57萬千升,同比增長0.24%,全國的總體增幅在4%左右。王延才表示,目前酒行業發展正處於全面升級的關鍵時期,京津冀作爲協同發展的區域市場,更應該把握趨勢和區域優勢去積極創新,不能再有過去路徑依賴的思想。

據CBDdate的數據,70後到95後人羣的酒類消費越來越多元,同時客單價在降低,在這一形勢下酒企要如何贏得這批未來消費主力的青睞?

現場酒水行業研究者、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新浪簽約自媒體人歐陽千里建言,酒企們應該逐漸改變品牌傳播方式,不妨藉助互聯網、社交平臺等渠道去了解消費者,與他們多互動,將品牌曝光率更精準地轉化成購買率。也有專家認爲,在碎片化營銷的時代,酒企不僅要持續提升品牌力,還要管理好自己的粉絲,讓消費者變成品牌的傳播者,因此無論是生產還是營銷都要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

同時,也有行業研究者在海外做街訪時發現,其實很多外國人對於中國白酒的看法實際上跟國人的傳統的想法是不太一致的。所以面對來勢洶洶國際的競爭,進口酒的日漸盛行,國內酒企也可嘗試用國際化的營銷途徑進軍國外市場,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或與西方文化的融合來改變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刻板印象。

“我們現在的消費,要用新視角來看,要適應代的消費理念和消費人羣的變化,80後、90後的消費比例和增長幅度的變化需要引起我們的關注,此外一些創新的生產、商業模式正在深入各行各業,京津冀企業也不能落後,要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等新技術的湧現迅速自我創新迭代,才能走在行業前列,尋求更多的話語權。”王延纔在聽完行業人士演講後感慨道。

現階段80後、90後和00後都是互聯網消費的主力軍,從今年的雙十一消費數據中可以看到時尚酒品的銷量大增。田卓鵬預判再過五年,80後省長、市長會很多,不少90後也逐漸進入企業高管階層,他們的帶動作用不可估量,他們普遍“不愛電視愛手屏、不愛權威愛大V、不愛獎盃愛口碑、不愛大衆愛小衆、不愛教育愛參與”,所以酒企的品牌定位、營銷手法與方式都應該提前做好佈局和調增,才能適應未來的變化。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