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鄔城店,後有介休縣”。

這是市井百姓談論起

介休歷史變遷的話題時,

提及最多的一句民謠,

欲說明的是介休縣邑建制先後的歷史時序。

那麼,這種說法的史實原委如何?

介休正式建制始於何時?

又經歷了哪些滄桑變遷?

11月30日,我市政協副主席荊玲玲、郝繼文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前往我市連福鎮鄔城店村調研鄔縣文化,荊玲玲、郝繼文一行實地考察了鄔城店永利寺遺址、鄔城店東村口門樓、古陶遺址及介休晉商冀氏祖塋地,並在鄔城店村委聽取了政協委員原家敏的彙報。

原家敏從鄔縣與鄔城店區域考證、歷史上鄔縣出現過的重要記事、文物遺存及古蹟保護、鄔城店村歷史文物保護和開發的重要意義四個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了古邑鄔縣,還原了歷史的變遷中古邑鄔縣與現今鄔城店的關係。原家敏詳細完整的介紹讓在場人員深入瞭解了這個存續二千六百多年的古邑鄔縣,曾有戰國鄔幣的出現(現存山西省博物院),曾是介休三大晉商冀氏的祖地,也是鄔姓氏起源的發源地(《河南穎川·鄔氏宗譜》姓氏起源序記載),原家敏期望大家能尋找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信息來探尋、見證這座古邑鄔縣歷史風采和輝煌。

荊玲玲指出

鄔城店的歷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學價值和保護價值,古邑鄔縣可以說是介休的起源,是介休發展的寶貴財富,值得我們以敬畏之心去對待,我們要呼籲全社會引起對鄔城店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視,增強保護意識,要充分認識加強鄔城店遺址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採取有效措施,加大保護力度,保護和開發好鄔城店的歷史文化。

郝繼文強調

要深入挖掘古邑鄔縣、鄔城店村和“鄔”姓背後的歷史意義和價值,要結合自身實際,積極研究鄔城店永利寺遺址的保護工作,從搶救性保護、文化內涵和特殊的歷史文化價值挖掘等方面,深入研究與探索,充分利用好永利寺遺址文化資源,讓優秀歷史文化活在當下、服務當代。要加大對鄔縣、鄔城店歷史文化資源的宣傳力度,推動鄔縣、鄔城店歷史文化研究,進一步提高和擴大鄔城店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努力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重新煥發活力,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段厚重的歷史,使其成爲我市文化發展中的一張名片。

文史小課堂:鄔縣、鄔城店與介休的前世今生

內容節選自《古邑鄔縣抹不掉的胎記——鄔城店》《 講述:先有鄔城店後有介休縣》

鄔城店村坐落於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連福鎮(公元2000年介休市鄉鎮合併前歸屬東湖龍鄉轄區),地處三晉腹地,村中間峽長的街道東西走向自古就是一條官道,是歷史上京陝官商的重要通道。

在今天介休市境內最早設置的縣級政區,應該是鄔縣,鄔城店爲春秋晉置鄔縣的故治,《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記載:晉“魏獻子爲政,分祁氏之田以爲七縣……司馬彌牟爲鄔大夫。”公元前514年,即春秋晉頃公十二年,著名的晉大夫“祁黃羊”祁奚的孫子祁盈爲晉侯所殺,祁氏之田被分爲七縣,介休境內始置鄔縣,封司馬彌牟爲鄔大夫。《辭海》中也有相關記載:“鄔縣,古縣名。公元前514年晉分祁氏采邑置七縣,鄔居其一,治所在今山西介休東北。”公元前221年,秦代設郡縣,始置界休縣,與鄔縣同屬太原郡。新莽改爲界美。東漢複名界休。西晉改爲介休。

《介休縣誌》亦有記載,“鄔城在縣東三十里,即彌牟鄔大夫時故城,今稱鄔城店。”鄔城爲縣邑,位於官道旁,供過往客商行侶飲水歇腳之鋪店林立,後縣邑廢置,稱之爲店。

從相關鄔縣和鄔城店的研究資料上分析,鄔城位於鄔城泊以南,也即鄔城店村位置所在。鄔城店村北部、東北部有大片的鹽鹼地,村南土地鹽鹼程度卻相對弱一些,這也是北臨鄔城泊區域,水源消失後存在的基本特徵。史料研究有諸多的觀點和不同論證,鄔縣到底在何處?是史學研究和熱愛本土文化的學者更多關注和思考的課題。

在村西北方向,官道北面的不遠處,穿過鐵路(清未時閻錫山修建),有一處規模宏大的寺廟——永利寺(村裏人和舊版縣誌稱鄔城寺),宋代大觀年間建造。相傳有多年前,有幾位和尚要到洪山源神廟修行,渡船過了汾河後,不知什麼原因,走在最後面一位和尚,當他趕到此地時,同伴已經不見蹤影,眼見天色已晚,不便前行,他只好留宿到此地。第二天,這位和尚講:此處結緣,禪修亦緣。便開始籌建此寺廟。寺廟門口兩旁是近兩米高的大石獅看護寺院,進去寺院是前後兩進院落,前面中間和兩邊殿的名字老人們回憶不清。後面院是正殿五間,妝金佛像,側塑三身四智,壁懸千佛,左觀音殿,右地藏殿,中水陸天王殿。

朝代更迭,寺廟曾遭火災和嚴重損毀,但都得到了修復和補救。重要的幾次大修覆在介休縣誌及重要的文史資料文獻中均有記載。

據老人們講,永利寺原供奉一巨型鐵佛,高約5米,重達10噸,遍體鑄滿經文,可謂鐵佛之最。可惜1966年遭拆毀,以很低的價格賣給了廢品收購站。時至今日,村民提及此佛,無不爲之惋惜。永利寺院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被夷爲平地,現僅有兩尊巨大的石獅,雖一尊被掩埋的只露上身,一尊遭肢解已經移位,卻依然忠實地守候着荒涼的廢墟。在整理統計鄔城店《原氏族譜》印行前兩尊巨大的石獅已經不見蹤影。僅存的兩座大土堆上隨處可見到古寺廟拆毀後留下的各種構件石雕、古磚、陶瓷等碎塊,目前也在面臨被周圍工廠侵沒的處境。

現在該寺只剩一座石碑尚保存在村委大院內,數百年風雨侵蝕,風化剝落嚴重,部分碑文已經模糊不清,好在有心人已將之拓印了下來。自小在鄔城店村長大的,介休市文化促進會副會長兼祕書長原家敏,進行了原碑拓片保護,在碑拓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重修鄔城永利寺妝嚴功德碑”“大明正德九年”等字樣。

在村南的田間地頭,有大量的繩紋陶片出現,後來,文物部門做過普查收集,並有相關研究學者調研。1953—1955年之間,山西省考古所(舊稱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鄔城店村周圍插了好多旗子,進行大面積勘探測量,遺憾沒有找到相關的照片和文字信息。

鄔城店作爲介休最早的縣邑,悠久而文明的歷史是介休文化的背景,將隨着介休城市的發展和文化的繁榮而爲世人傳承!

文、圖:範晉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