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隨着武俠小說界鼻祖般的人物金庸的突然逝世,很多他的書迷都展現出了相當大的悲傷,而作爲小品界頭一把交椅的趙本山沉匿了這麼久之後,也在這個時刻因爲一幅遺照而再次引起了一波話題。網絡上傳聞《蝕日風暴》劇組道具使用失誤,嚴重影響了趙本山老師的形象,隨後劇組也積極發文道歉,引網友熱議。

這消息一傳出,網友們驚訝紛紛譴責該劇組的不認真,而趙本山女兒球球也發文稱憤憤不平,不過生氣的同時,還是要學習爸爸的寬容大度。不得不佩服本山老師的教子有方,滿滿的正能量。

大家都知道,趙本山在小品中飾演的一些呆傻而搞怪的形象,被很多人爭相模仿,這也造就了他本人演藝領域的一大特色。但以他如今的知名度,可能也不再需要自己親自登上舞臺,因此逐漸在走向屏幕之後的趙本山,也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反觀趙本山本,作爲一個從草根階級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出來自己風格的小品演員,他的經歷也註定了他的言論能影響着半個娛樂圈子,所以他的沉寂儘管在外人看來不合常理,但也不能不從另一方面說是他本人的豁達。

趙本山剛出道的時候並不被外界看好,首先他出身農民家庭,身上沾染了屬於農民的過重氣息,與當時雖思想宣傳開放但仍留有等級觀念的傳統人士看來,他就是娛樂場上的一個獨自堅持的異類。不過也是由於他在農村長大,所以他比很多人都更加懂得農村裏的生活,小品王的稱號,大部分的功勞也得益於農村的諸多素材。

因此結合他以前的經歷,他將這種樸實而真實的農村生活,改編成一個一個充滿幽默風趣懂的小品故事。而作爲這些故事裏的主人公趙本山,善於用肢體和本地土話,將自己賦予在小品裏的那種社會常態展現出來,所以在每年的春晚之上,觀衆們都會在他的表演下笑到停不下來。

不過很多自認爲懂得什麼是藝術的成功人士認爲,他的作品之中並沒有參雜任何的藝術效果,他只是低俗地將農村的生活展現在大衆熒屏之上,因而對趙本山自導自演的小品總是表現出一種偏頗的蔑視。當然百家紛紜,人們的思想並不能真正地能融合在一起,他們的這種觀點於其他人而言也不能完全的是錯誤。

但咱們不得不承認,伴隨着九零後整個童年時代的趙本山,他將農民的生活真正地搬到了大衆面前,讓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農民,什麼是土地,什麼又是農村的現狀,這本身就是他已經達到的成就,也是別人無法做到的經典。

尤其趙本山慣於將自己融入到每個小角色之中,他不在乎這個角色自身處於的地位,也沒有過多地要求這個角色的外在包裝,比如賣柺裏:坑蒙拐騙自以爲聰明的大忽悠、小崔說事裏面老實本分,卻也想舉起火炬的黑土、不差錢裏摳門到令人啼笑皆非的老頭子。這些角色都被趙本山以一種鮮活的表演演活在舞臺之上,在讓觀衆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之後,也讓社會的另一面受到了抨擊。

然而他的這種幽默式的小品風格,會不會隨着他的隱退而褪去它原先的光彩呢?未來的小品界的發展是將要重新洗牌?這還是需要時間去證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