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派使者去趙國面見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藺相如答:“秦國比趙國強大,自然要給。

謀士,在紛爭不斷的戰國時期是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一個優秀的謀士可以幫助國君治理國家,提升國家實力。一個優秀的謀士也用三言兩語就可以扭轉局勢,轉危爲安。藺相如就是我們熟知的謀士,完璧歸趙的故事很好的給我們展示了他有勇有謀的謀士形象,他也因此被趙王拜爲上卿。然而,對於趙國來說完璧歸趙真的是好事嗎?
公元前283年,趙惠文王偶然得到了一塊來自楚國的寶玉,此玉晶瑩剔透,美不勝收是天下罕有的美玉。因它是由楚國一個姓和的人發現的,世人都稱之爲“和氏璧”。秦國的昭襄王早就聽說世上有這樣一塊美玉,現在美玉在趙王手中,便想佔爲己有。他派使者去趙國面見趙王說:“秦國願意用十五座城池換取和氏璧。”
趙王立即召集衆臣商議此事,大家都覺得:把玉給秦國,秦國恐怕不會履行諾言;如果拒絕獻上和氏璧,又怕激怒強秦,招致戰爭。趙王再三思慮怎麼也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處理方法。此時,有一個叫繆賢的太監保舉本身的食客藺相如。
趙王立即召見藺相如,問他:“可以把玉給秦國嗎?”藺相如答:“秦國比趙國強大,自然要給。若趙不給,則趙國即將背上破壞兩國友誼的罪名。若給了,秦國又不願劃十五座城給趙國,那麼秦國就要揹負不守諾言的罪名。臣願意出使秦國,如果秦給了城池,就把玉給他,如果秦不給,臣保證把玉完好無損的帶回來。”趙王答應了。
到了秦國,秦王接見藺相如。藺相如獻上和氏璧,秦王仔細觀看後立即拿給左右美人和大臣們觀賞,態度很是輕慢。藺相如立刻就感覺到秦王不會守諾,他撒謊說:“和氏璧上有一點瑕疵,請讓我指給您看。”秦王也很好奇,就把和氏璧拿給藺相如。藺相如手拿和氏璧怒不可遏,作勢就要砸碎它,說:“大王說要用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趙王知道後齋戒五日,送走和氏璧,這是對大王的尊重。可是,我來到秦國,大王在偏殿接見我,還把和氏璧隨意拿給身邊妃子賞玩,實在是對我趙國的侮辱。今天,我就算冒着死罪也要砸破這塊和氏璧。”藺相如突然來這一招,秦王也是嚇了一跳,急忙答應齋戒五日,還把藺相如安置在驛站。
晚上藺相如把和氏璧交給同行的使者,連夜抄小路趕回趙國。到了第五日,藺相如坦白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秦王感覺自己被戲弄一般,揚言要活煮藺相如。藺相如說:“我死不要緊,但我死後世人都會知道秦王不守信用,強秦威嚴可能會受損。爲了我一個小人物,傷害強秦的威嚴實在是不划算。”秦王身邊的謀士勸說秦王,不如還用使者的待遇好好款待他,讓世人都知道秦國是個有禮度的國家。藺相如三言兩語就逃過一劫,回去後趙王封他爲上卿。
趙國雖然保全了名聲和和氏璧,但也得罪了秦王。此後秦國攻打趙國,奪取了石城。次年,秦再次攻打趙國,殘殺趙國兩萬百姓。藺相如設計保住了和氏璧,卻給趙國百姓帶來了戰爭,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