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區聖燈山鎮發展“組團式”全域旅遊

花開林海 景區供圖

商報記者 譚柯 實習生 李佳倩

重慶商報訊 昨日,記者在重慶天碩文化主題公園香草世界國際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區的施工現場看到一片繁忙景象。項目部負責人趙波介紹,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佔地約1000畝,預計明年五一節開園,屆時將帶動周邊經濟發展,爲聖燈山鎮居民提供300個就業崗位。

“聖燈山鎮在巴南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加快打造全域旅遊新版圖,推動旅遊產業快速發展。”鎮黨委書記張永稱,聖燈山鎮將全鎮11個村落組織規劃,打造3個“組團式”旅遊景區,有效帶動全鎮近萬人走向致富增收的道路。

三大“組團式”景區覆蓋11個村

鎮黨委書記張永介紹,聖燈山鎮將以聖燈山村、石林村、梁崗村等11個村落爲支點,着力建設集觀光休閒、現代效益農業、鄉村旅遊、養生養老產業和避暑休閒產業於一體的“組團式”全域旅遊景區,形成自然生態的旅遊景區產業鏈。

三大“組團式”景區規劃:一是“佛影峽—如來谷”漂流組團——以一品河水岸爲基礎,打造以刺激漂流、水上探險、觀光遊覽、運動休閒爲主題的旅遊娛樂項目,包含永隆村、沿灘村、兩河村、大溝村;二是“茶山一林海—紅葉”觀光組團——整合五洲園、林海、石嶺茶山等景觀資源,打造以養生度假、觀光遊覽、戶外運動、文化體驗爲主題的旅遊項目,包含灘子口村、石林村、思慄村、梁崗村;三是“聖燈山休閒避暑”組團——以聖燈山爲形象引領高地,在海拔800米以上區域發展以宗教朝聖、避暑養老、山地運動、鄉村休閒、文化體驗爲主題的旅遊項目,包含聖燈山村、大佛村、天坪村。

打造良好城市環境

“良好的城市環境是聖燈山鎮全域旅遊的吸引力所在。”張永說,在場山鎮環境整治工作中,聖燈山鎮從基礎設施抓起,在石林村、灘子口村、梁崗村新建3個污水處理池,完成跳石、陳家、聖燈山場鎮二三級污水管網。同時,在旅遊道路沿線分段設立保潔人員;清理和規範公路沿線戶外廣告500餘塊,新安裝沿線旅遊標識標牌23塊,規範旅遊交通標識標牌56塊;啓動3個場鎮和80餘家農家樂店招店牌改造工作;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硬化景區周邊農村公路50公里;完成五洲園景區道路拓寬改造,完成3個場鎮的人行道和路燈改造,建成聖燈山郊野公園。

發展全域性“組團式”旅遊

昨日上午,剛走到大佛寺農場,農場老闆劉建便放下手中的鍋,熱情迎上來打招呼。“我今年46歲了,全靠鎮裏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兩年前開了這家農場,入住客人都要提前預訂。”劉建說,該農場佔地170畝,可同時讓20~30個人居住,年收入可達20萬元。“夏天來這裏住需要提前預訂,現在已經預訂了10多頭年豬了。”劉建笑着說,他從未想過自己能當老闆,“多虧了鎮政府的支持和全域旅遊的發展”。

“組團式”旅遊不僅給聖燈山的村民提供了創業平臺,也讓當地貧困戶有脫貧的路子。“我在農場打工,年收入2萬餘元,這可比耕地來得實在多了。”在農場打工的貧困戶梁昌建說,再加上土地流轉,脫貧不成問題。

張永介紹,聖燈山鎮通過“組團式”旅遊發展,旅遊人次逐年上升,今年以來,遊客337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8.8億元,有效帶動當地近萬農戶增收致富。

據悉,聖燈山鎮“組團式”旅遊鏈的形成爲全鎮居民開通了多條增收渠道,增加了大量就業崗位,景區及景區周邊僅從事旅遊、餐飲、住宿的店鋪就新增百餘家,提供就業崗位3000餘個。周邊羣衆通過出售林產品、林權出讓、就地就業等形式,人均年增收2000餘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協同發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