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

“水通了、路通了、客車也通了,人居環境改善了,村民的房子一家比一家蓋得好,居家環境一家比一家整潔……”10月29日,原州區三營鎮團結村村支書沙彥治說起村裏的變化,侃侃而談。

團結村是原州區首批建設的縣內生態移民村。2008年,寨科、炭山、張易、河川等鄉鎮的503戶羣衆搬遷到團結村,2011年又有357戶羣衆搬遷到團結村。現在,團結村有860戶4229人居住。

沙彥治2008年從炭山鄉炭山村搬遷到了團結村。回想原來的生活,看看現在的生活,他的感觸很多:“我們老家就在炭山煤礦附近,天氣乾旱,種的糧食收不了多少。我在煤礦打工,後來用積攢的錢買來貨車跑運輸,生活漸漸有了好轉。到了團結村後,不但我的生活更好了,和我一同來的140戶人的生活都好了。剛到這裏的時候,只有我一家有小轎車,現在70%的人家都有小轎車。”

沙彥治2014年當選村支書,2016年當選原州區人大代表。這幾年,他和村主任姬廷貴帶領村幹部進戶瞭解村情民意,辦了很多帶動發展的實事,解決了很多阻礙發展的問題。

村民沙小軍30多歲,原來靠打工維持生活,後來眼睛失明,家庭生活困難。沙彥治了解到情況後,借了5萬元讓買牛發展養殖,還鼓勵他努力往前幹。現在,沙小軍家裏養了10頭牛,走出了生活困境。

團結村有日光溫室181棟、大拱棚309棟,種植設施蔬菜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大,種植戶經常因爲用水發生矛盾。沙彥治帶領村民逐個下井檢查,發現供水管道有問題需要維修,蓄水池儲存的2萬方水也不夠用。2017年原州區人代會上,他提出議案,得到政府重視。當年,蓄水池擴容到7萬方,181棟日光溫室裏新建了蓄水池,維修了供水管道,種設施蔬菜用水難的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服務羣衆無小事,點點滴滴見真情。2017年,養殖戶海斌、沙德功、馬廷選家裏各有一頭牛死亡,沙彥治召集村幹部開會商議後,將情況上報到鎮上,鎮上開會研究後給予每戶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臨時救助。村上蓄水池存在安全隱患,村上安裝了監控設備,如果發現問題,會及時到現場解決。

多年前,村上的環境衛生差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有的人把垃圾堆放在家門口的道路上,破壞了居住環境,影響到交通秩序。沙彥治組織村幹部集中清理垃圾,村民家門口實行“三包”制。有了村規約束,村民自覺保潔,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

村部的門是敞開的,村民有啥糾紛、家庭有啥矛盾都會到村部反映,沙彥治和村幹部不會推諉扯皮,不會坐視不管,而是盡心盡力答覆解決,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讓大家在文明和諧的人文環境中勤勞致富。

村容村貌變了,村風民風變了,團結村的發展躍上了新軌道。沙彥治說:“團結村有三大產業,分別是養殖、種植和務工。現在村上養牛戶有370戶,養牛1600頭。村上日光溫室和大拱棚以種植黃瓜、西紅柿、辣椒爲主,拱棚甜瓜收益很樂觀,一個棚純收入1萬元。務工人員主要在三營鎮區和固原市區打工,收入也不錯。”

團結村的發展充滿了活力,村民的文化活動也是越來越豐富,日子越過越舒心。

(來源:固原日報)

編輯:蔡 蕊

責編:李 蓉

監製:郝彥暉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