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石请制造局的杨金水,还有郑泌昌、何茂才两人一起商量改稻为桑的事情。中间沈一石让下人沏了三杯茶,分别端给了杨金水三人,自己却只端了一杯白开水,陪着三个人一起喝。

他给三人喝的是什么茶呢?以他的话说,是今年第一茬的狮峰龙井,还是赶在夜里露芽的时候采的。三个人喝了以后连连称好,那是一个赞不绝口,足以见这茶是有多好。

而且请他们喝茶还不算,一个人还给他们送了一斤,并且皇宫里面的吕公公和内阁的严嵩和严世藩,每个人也送了两斤。

沈一石自己个却享受般的喝起了白水,一点都没保留。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喝白水喝习惯了?

在《大明王朝1566》中,沈一石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名下资产无数,是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他名下的财产,有三千架织机,几万亩桑田,还有上百家的绸缎行、茶叶行。所有的这些加起来,不要说喝一些名贵的茶叶,就是整天可劲儿的造,那也足够他挥霍的。

可是他倒好,整天就是喝白水,穿粗布衣服,过的日子好像是一般的小老百姓。其实不是因为他喜欢这样,毕竟谁不喜欢过得舒服一点呢。他只是因为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或者说看的比较通透而已。

接下来我就来来给大家说说,沈一石有多少难言之隐。

其一,名下财富虽多,却不敢妄动。

沈一石的名下虽然有非常多的财产,刚才也给大家一一列举了,但是这些财产却并不属于他一个人。因为织造局是皇帝的聚宝盆,能够成为织造局的商业伙伴,要么是手眼通天,背后有人。要么就是舍得花钱,肯出力气。沈一石显然属于后者。

虽然与织造局的合作让他赚得盆满钵满,但是这种合作却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的。所谓的合作基础,就是用钱上下打点。宫里面的太监要打点,内阁里面的当家人也要打点,地方上的官员还要打点。逢年过节要打点,做成一笔大买卖还要打点。就这些加起来每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所以与其说这些是沈一石自己的财产,不如说是所有的利益分配者共有的财产。其他人凭借权势,只需要躺着就能挣钱。他却要负责所有的运作,保证利益合理的分配,而且一旦出了事情,他就是第一个背锅侠。

其二,自己身份低微,不得不放低姿态

在明朝商人的地位还是很低的,根本得不到官方的认可。他们的地位之低,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来。沈一石面对这几个人的时候,总是一副低眉顺眼的嘴脸。而且胡宗宪当时还逼迫富商大贾卖粮,他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宁可逼迫这些商人,也不能逼反了农民。胡宗宪这种行为,足以说明明朝商人地位之低,面对官府,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沈一石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时时刻刻都知道摆正自己的心态,放低自己的身段。所以当大人们可以喝好茶,穿丝绸的时候,他要求自己喝白水,穿粗布衣服。

通过这种方式,既是时刻提醒自己明白自身的地位,也是为了让这些权贵们看到自己的自觉,让他们更加的放心利用自己。

其三,身为棋子,无可奈何

其实在这一整个利益链中,沈一石是最薄弱的一环。所以之后严党倒台的时候,第一个完蛋的就是沈一石。

在这盘大棋中,沈一石至始至终都是别人手中的一枚棋子,只是一台别人的赚钱机器而已。可以这么说,即使没有沈一石,也会有王一石、李一石。

沈一石非常明白自己的位置,但是他无可奈何。他并没有改变棋局的能力,只能做好一枚棋子,不至于成为别人眼中的弃子。所以他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加倍的努力挣钱,曲意逢迎这些官员,为的就是能够成为一枚有用的棋子。

沈一石正是看到了这些,所以说才会过如同修道士的清苦日子。这是他的一种伪装,也是一种自我保护。说到底,其实沈一石也是一个身不由己的可怜人。

陷入了权力场,他又怎么能够干自己想干的事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