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以來,***已連續六年獲得中央網信辦獨家授權,負責採編製作世界互聯網大會官方會刊,並在北京和烏鎮會場同步發行。2019年10月19日至22日,***共完成四期(108個版面)會刊,總覆蓋量達3.8億+人次。

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已經落下帷幕,大會留給我們的除了烏鎮印象、5G技術暢想、互聯網大佬……這些“互聯網記憶”外,更有一些能夠留存下來、接受時間檢驗的“記憶”。會刊上的白牆黛瓦、石拱橋、烏篷船……又承載了怎樣的故事?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刊共四期,其封面設計頗有巧思,你看出什麼了嗎?
傳媒君特邀請互聯網大會會刊採訪團隊總統籌、***時政新聞部主編溫薷,負責會刊新媒體平臺傳播的總編輯中心主編賈一鳴,負責會刊封面創意設計的***首席編輯梅棟,一起爲大家揭祕會刊及新媒體產品出爐的前前後後——
***何以能夠承辦互聯網大會會刊?
Q:***爲什麼能夠承擔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刊這一重任?這是一本怎樣的會刊?對於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刊承載着怎樣的功能?
溫薷: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中國官方舉辦的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互聯網大會。從第一年起,***就獲得了國家網信辦的獨家授權,負責大會官方會刊的製作和採編。我想這首先取決於我們過硬的水準。***一直致力於做中國最好的報紙,如今已“不止於紙”,但在紙質閱讀的世界裏,我們依然能夠以內容專業、製作精良而驕傲。在烏鎮,我們製作的會刊會提供給互聯網大會所有的與會嘉賓。在大會主會場和主要公共區域都能看到,它也是大會的一張“面孔”。在北京地區,會刊也隨主報同時發行。
功能上,會刊承載官方授權的、最權威的會議內容動態發佈的職能。同時,由***精心製作的會刊本身也是一部很難得的、完整的作品。它完整地記錄了與會的領軍人物、重量級嘉賓的精彩見解、觀點碰撞和科技成果展現等等。另外,會刊的顏值也很高,很貌美。
Q:世界互聯網大會已經舉辦了6屆,***作爲會刊承辦單位,也已經制作發行了6期。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刊有何不同,亮點在哪裏?
溫薷:每年,大會會刊都會秉持一定的風格和品質,但每年會力求創新,不斷創造一些不一樣的閱讀和視覺感受,這也是***人的自我要求。今年會刊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不少亮點。
在內容上,2019年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第25年,我們會有意識地爲會刊帶入一些更厚重的歷史感,像首期綜述回顧了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昔日老網民用貓撥號上網、中國在互聯網領域一步步從一個“引進者”變成了“引領者”......在嘉賓的採訪中,今年也集齊了各國的“互聯網之父”,這些互聯網世界的先驅們也會談起一些有趣的細節,比如當初壓根沒想到還有無線上網這碼事,科技的發展超越了每個人的想象。
再比如,5G元年的來臨是今年的一個熱點,我們的會刊在最初的訪談設計中,就設置了一個同樣的問題,例如大咖們怎麼看待5G,5G會帶來哪些影響和改變。另外我們也突出了5G的各種暢想元素,包括博覽會上的5G未來新體驗,還有現實的新應用,比如在會場巡邏的不是民警,而是機器人。這些內容在會刊裏都有大篇幅的、圖文並茂的展現。
配合會刊的推出,我們在新媒體方面今年也做了很多拓展,比如VR全景,我們做了航拍,實現了俯瞰整個烏鎮的視覺新體驗,360°全景觀看黑科技展位,數據新聞的動圖回顧“網事”,還有抖音的參與,微博話題的推廣,朋友圈的海報,今年都進行了強化。
Q:會刊的內容定位是什麼?每天要生產多少內容?出版規模如何?
溫薷:會刊是經過官方獨家授權,進行最權威的大會內容發佈。所有的內容定位都是圍繞這一出發點進行的,也就是致力於如何在一套會刊出版物裏,最充分、最精準、最完整地體現大會的主旨、議題、精神。
製作量上,今年大會期間做了四期會刊,一共104個版面。每天的標配是24個版,開幕當日加到了32個。在一天之內,前後方的團隊要根據大會議程,採寫二三十個版面需要的所有內容,以及編輯、製圖、排版。
Q:四期會刊之間存在什麼樣的內在邏輯?版式設計有何用意?
溫薷:在我看來,會刊的內容主要包含如下幾個層次。首先是官方對大會議程的安排,我們以時間順序爲邏輯,展現每天的會議動態。這裏面有發佈,我們就做深度化解讀。有展覽,我們就做現場探訪。有成果,我們就做延伸採訪。每期會刊都會首先着重安排這部分內容。
第二,大會雲集了非常多的重量級嘉賓,他們具有前沿性、前瞻性的觀點,可以說是大會內容上的一個“靈魂”,能增強會刊的可讀性和價值意義,也是***的重要優勢所在。因此,每期會刊都會較大規模的呈現重量級嘉賓的專訪,其中很多是獨家專訪。
第三,作爲在大會會場、配發所有嘉賓的刊物,它要兼具服務性、功能性。比如有展覽,你就要告訴嘉賓們到哪兒去看。另外,每期還會安排一些相對統一的設置模塊,比如每期都有現場版,是我們的攝影記者用他們的視角,用一組畫面講述烏鎮故事。
Q:此次會刊的製作團隊一共多少人?如何分工協作?
溫薷:整個互聯網大會參與會刊報道的人員,前後方團隊估計有近百人了。前方團隊,也就是爲會刊直接提供內容採寫的人員,包括時政新聞部10人、經濟新聞部11人、視覺部6人、我們視頻5人,版式設計部(抖音)1人。後方還包括總編輯中心、報紙編輯部、版式設計部等等。
Q:今年會刊,您最滿意的是什麼?
溫薷:來自不同部門、但同爲***人的通力合作,所有人傳遞着同樣的價值理念,一起製作同一份作品,並能感受到一份無需多言的默契,我會覺得這是最令我開心的一件事情。這也是***十六年文化紮根的結果,它非常牢固、非常明顯地存在着。
Q:如果滿分是10分,您會爲今年會刊打幾分?
溫薷:9分,對團隊的努力致以高度敬意,保留1分進步的餘地。
附四期會刊鏈接:
第一期:5G全覆蓋 黑科技亮相
第二期:大咖雲集烏鎮 峯會今日開幕
第三期:習近平致賀信 烏鎮峯會開幕
第四期:“直通烏鎮”全球互聯網大賽今日終極PK
融媒體產品、話題傳播覆蓋3.8億+人次
Q:平面化呈現的會刊,如何與互聯網做到無縫鏈接?
賈一鳴:自從承辦會刊以來,***對於互聯網大會在線上的傳播力度,一直很大。今年在***APP側上線了專屬的“烏鎮頻道”,推薦各類相關稿件,搭建5個專題,策劃6張系列海報;微博端官方微博發佈22條相關微博,單條微博總閱讀量爲1132萬,共建立8個相關話題,總閱讀量爲2550萬;發佈相關稿件10篇,其中10萬+稿件1篇,增設烏鎮峯會專題模板;視頻方面,共發佈短視頻40條、直播4場、小視頻39條,並在騰訊、抖音、快手等主流視頻平臺展現大會亮點,全網播放量爲6865.4萬;
由***經濟新聞部創建的#大佬在烏鎮#話題獲得1億閱讀量,設置“大咖說”等主題,業內大咖雲集,馬雲、李彥宏、張勇、雷軍、丁磊、張朝陽等等,引起衆多媒體和網友的加入,討論量大,影響廣泛。
製作發佈多個融媒體產品,如“360度VR全景看世界互聯網大會”、“一組動圖帶你回顧‘網事2019’”等,口碑良好,傳播效果出色;多渠道、多樣式、多位一體、全方位報道大會盛況。
Q:新媒體團隊專門爲互聯網大會製作了哪些融媒體產品?
賈一鳴:專門爲互聯網大會打造的融媒體產品有很多,比如:
1. 全景H5
《沒到烏鎮現場也沒關係,帶你360度全景看世界互聯網大會》
以360度VR全景呈現烏鎮全景,帶領用戶走進"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新展館和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的展覽中心。航拍視頻與會場全景相結合,由場館相應位置圖點擊進入瀏覽,由遠及近全方位展現互聯網大會場館的新樣貌。於大會開幕前推出,微信閱讀量超2萬,用戶體驗較好。
2. 圖個明白
《最全最新!2019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詳細議程都在這了》
在峯會宣傳預熱階段,對大會亮點、會議議程、嘉賓名單等服務信息進行梳理,以手繪長圖形式全方位展現2019年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相關信息。兼具服務性與熱點性,微信閱讀量過萬,傳播效果較好。
3. 有理數
《圍觀互聯網大會,一組動圖帶你回顧"網事2019"》
過去一年裏,互聯網領域技術革新日新月異、產業格局風雲變化, 在圍觀互聯網大會之前,以動態數據圖的形式從不同側面捕捉中國互聯網引人關注且背後隱藏着大趨勢的新變化、新事物、新技術,邏輯脈絡清晰、信息量大,微信閱讀量超1.2萬,兼具知識性與熱點性。
4. 繪聊
《來考考你能認出幾個烏鎮峯會大咖?你品,你細品(答對有獎哦)》
以"找大咖"爲主題,選取參與烏鎮峯會的互聯網大佬作爲人物原型,讓讀者根據線索尋找原型。採用手繪長圖的形式,以寫意山水畫的畫風,將大佬們繪入烏鎮場景中。整體風格輕鬆詼諧,用戶留言參與踊躍,微信閱讀量超1.7萬,評論數超360條。
會刊封面設計暗藏着一個美貌的小祕密
Q: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刊的四期封面,聽說暗藏了一個小祕密,這個創意靈感來源於哪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設計?
梅棟:去年的互聯網大會,我首次擔綱封面,雖然大大小小的封面也做過很多了,但是對於這個頗受關注的峯會,還是會有點壓力,再沿用去年的思路肯定不行了,但“互聯網+烏鎮意向”這個內核依然可以延續,需要改變的是呈現方式而已。
接到這個任務,我就開始瀏覽圖片網站、互聯網大會官網,有一天我看到官網上直通烏鎮比賽頁面的banner,這張橫圖是拼接烏鎮的典型意向,不過筆觸是抽象的,帶有一些科技感的,所以效果還不錯。我看到這幅圖眼前一亮,這跟我的思路是高度吻合的。以往五年的會刊都是一期一期地做,彼此有呼應,但並不是很強。我想爲什麼不能是一幅圖裁成4期,拼到一期是一張完整的圖呢?
(直通烏鎮比賽頁面的banner)
更令我興奮的是,本次大會的主題是8個字:智能互聯,開放合作。本次會刊共4期,也就是每一期我可以消化兩個字,那個時候我腦中的想法是,每一期的圖是一個局部,圖上的兩個字也是局部,但四期拼到一起,就會得到一張完整的烏鎮風光圖和完整的8字主題,這幅圖融合了很多具有烏鎮代表性的建築和元素,但線條上採用的是類似芯片、電路板的線條,預想的效果是丐版的“清明上河圖”(笑)。基本上到了這個時候,算是初步確定了設計方向,目的就是創新,打破往年的套路,並埋下彩蛋,感覺會有點意思。
Q:封面設計與會刊整體風格如何保持協調、一致?封面能爲爲會刊內容提供什麼支撐與服務?
梅棟:每年的互聯網會刊,我們都要設計全新的模板,封面設計爲內版模板提供設計元素的例子已經發生過好幾次,比如去年內版的報眉報尾就用到了封面的水墨烏鎮的元素,今年依舊如此,內版的報眉報尾也用到了封面的元素,白牆黛瓦、電路板拼接的線條和拱橋。
Q:除了會刊的平面化設計,封面創意如何在新媒體端進行呈現?
梅棟:封面設計一開始就考慮到新媒體傳播,創意靈感也是爲了方便互聯網傳播,有噱頭,有包袱,才能說故事,現在不都要會講故事嘛(笑),大會結束後,我們拼成了一張長圖,相當於揭曉謎底一樣,在朋友圈傳播,現在接受你的採訪也是互聯網傳播的一部分。
Q:封面設計期望能達到什麼樣的效果?最終的呈現和傳播,是否達到了先期設想?
梅棟:期望達到的效果是讓讀者覺得有點意思,能感受到創作者的用心就好了,這就像說脫口秀一樣,有些包袱抖出來,觀衆不會都笑,看得懂的會笑一下,這次的封面單看一期,看不出門道,得是有心的讀者才能體會。
我對最終的呈現還算滿意,傳播上是否達到效果這個無法量化,我周圍的人是知道的,其他的人看沒看出我就不知道了。
Q:封面設計中最有趣、最棘手的一件事是什麼?製作過程中有什麼困難嗎?
梅棟:困難是有的,一開始我們畫的版本,底是藍光的,感覺這跟互聯網很契合,但是這個在手機上、pc上看還行,但放到報紙上,印出來可能效果不好,整個封面會顯得陰暗。後來調整了思路,底色調成淡一些的明亮色,這樣就解決了色調陰暗的問題,但還有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畫面是純線條的,放小了看還可以,如果印刷出來A3紙那麼大,畫面會很空,整個畫面的層次感,立體感不強,所以又在二版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陰影和渲染,使畫面立體起來。
(封面設計草稿圖)
這裏要非常感謝美編師春雷,他接手這個封面後,非常積極,數易其稿,不厭其煩,我算是挺能“虐”美編的了,去年封面美編趙斌就被我”虐到爆炸”。這次與師春雷合作很愉快,他在***很久了,後來去法國留學,現在又回來了,之前就是老相識,所以配合得很好。
Q:如果滿分是10分,您會爲這個封面設計打幾分?
梅棟:8.5分吧,還有1.5分留待明年封面設計時更巧妙的構思!
- E N D -
你能爲我摘一顆星星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