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他看到家鄉有的小孩很會讀書,卻因家貧無錢而輟學時,便發動羣衆沒收當地豪紳汪生髮的不義之財,置學田二十多畝,成立義學會,作爲貧寒子弟的助學金,解決了部分貧寒子弟讀書的困難。當後來的戰爭又一次爆發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孩子全部都送上了前線去支援國家,自己則是把身家財寶統統變賣掉。


饒思誠其人之怪,回鄉任教之時住破屋仍悠閒自在,從不與攤販討價還價。他認爲:

“破房子光線好,空氣流通,安靜、好看書。”他還經常與村農民拉家常,不光是聽聞,更是設身處地的去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覺。就算是小小的食物也懂得感恩。當他看到家鄉有的小孩很會讀書,卻因家貧無錢而輟學時,便發動羣衆沒收當地豪紳汪生髮的不義之財,置學田二十多畝,成立義學會,作爲貧寒子弟的助學金,解決了部分貧寒子弟讀書的困難。


1946

在報紙上看到兒子消息,寫信確認後纔敢相信。南昌解放後,陳賡帶人看望他並送上銀元。貧疾交加的饒思誠拒絕,並讓陳賡把錢送往前線。當後來的戰爭又一次爆發的時候,他把自己的孩子全部都送上了前線去支援國家,自己則是把身家財寶統統變賣掉。


最後要提的是,他的一生雖說沒有過特別大的榮華富貴,卻已經達到了自己所期望的目標。有的時候他細細想來,沒有愧對先父的囑託。而現在雖然已經走上平穩,他卻願意一直記着這個名字對他的意義,永不忘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