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椿芽,方知春香;喫過春筍,才得春新。春筍是在初春時節最喜歡的美食。春筍味清淡而鮮嫩,營養豐富。春筍燉鹹肉、鹹菜炒筍、筍片煮黃魚……無論怎麼搭配都是美味的。

春筍

綠生生精神神的蔬菜一掃冬季菜場的萎靡,趕着趟的上市。驚蟄、春分、清明、穀雨,一個賽一個的水靈。在這萬綠叢中,最打眼的就是嫩黃、紫綠的各種春筍了。纖細的、短茁的、墩兒的,各地方的春筍各有代表,唯一相同的是,懂得春日嚐鮮的餐桌上,少了春筍這一口就一定不會完整!

現在這個時節的筍是最嫩的,無論哪種筍,揭去外面的幾片硬殼,用小刀子尖在裏面橫一道口,兩手反方向一搓,裏頭的幾層殼也就下來了。剝好的筍子切塊,先焯水去掉澀味,然後改刀成片,下到油鍋裏,快火拌炒,加點鹽就行,起鍋盛盤,味道是最接近清甜的。

焯水以後將筍片改刀成筍絲,麻油醬醋涼拌,同樣清爽可口。

油燜筍尖,多糖多油,要是換成其他食材,就不對付了,可是遇到不怎麼吸油的春筍,那算是合洽了。薄薄一層油鹽糖汁糊在表面,先嚐見了這種味道,再喫到春筍本身的青嫩鮮甜,分明、又融合,一點兒不浪費春天的自然滋味。

嫩生生的鮮筍,用來炒隔年老臘肉,也有一功!臘肉先刮洗幾遍,泡去些鹹味,也泡得稍軟乎一些,就拿來切成厚薄均勻的大片,或蒸,或炒,搭配上筍片,肥肉析出肥油,潤到嫩生的筍片裏,和瘦肉裏出來的鹽分一起,調和出一道恰好的菜的油鹽味,臘肉香,筍片鮮,還各帶着一股被自己吸收轉化了的臘肉香,怎會不美味?

鹹肉是後腿帶把的,砍成小塊,摻幾塊金華火腿,再來一塊上好的新鮮豬五花,然後是肥嫩的春筍塊,加少許黃酒入砂鍋慢煨,耐耐心心噗嚕嚕嘟成香氣四溢的一鍋子,湯白,筍黃,鹹肉紅,鹹香掉了眉毛,讓人抱鍋就不想撒手。這一味肉湯,在早春寒意尚在的時節上桌,喫幾頓過去,不着意間,就過渡到了綠肥紅瘦的江南好時節,好不愜意。

春筍燒肉,不帶湯汁,可紅燒可白燒,紅燒法子最常用,將帶皮五花肉切成方塊,照着紅燒肉的方子招呼,肉燉到快差不多了,加入筍子燜,紅燒的料汁亮晶晶裹着肉塊和筍子,看着膩,喫起來噴香。實在怕油的,丟幾個豆腐節進去吸油,泡軟乎了,筍味也吸到了,好一道硬菜。

不喜歡紅燒的,那就清炒筍片五花肉,除了熗鍋的時候加點辣椒絲和薑絲,直到收尾只加鹽起鍋就可以,嫩黃的筍與肉片,簡單直接告訴你什麼叫山野自生的新與鮮。

除了和肉搭配,雪菜春筍是素素搭配的絕佳下飯菜。醃好的雪菜再切得更碎些,去殼的竹筍改刀切片,先焯水,油鍋燒熱,放油先炒雪菜,再炒筍片,嚐嚐鹹淡,夠了就不用擱鹽,清新可人的一道菜就成了。如果不放鹽雪菜都太鹹,就炊點湯進去調和一下,鹹菜筍片素湯,也是不可小覷的純素下飯小當家

春筍和土雞,一起熬一鍋醇醇的土雞湯,那還說什麼,喝到撐都不會膩。

再轉回來,最清淡的喫法,還是喫淡筍。淡筍不是一種筍的名字,指的是淡嘴喫筍,最好用小苦筍,去掉硬殼,剩着幾片軟葉,直接放到清水裏煮,這就成了,去掉皮直接可以喫。正正的筍味,無任何摻雜,喫到第二棵,就開始能辨出筍的味道,有的淡一些,有的濃一些。當然也可以蘸蘸小米辣醬油調料喫,清氣十足。

等節氣再數兩個過去,到了春末夏初,苦筍大量上市,就好喫客家人的筍釀了。將苦筍去殼煮熟,放到清水裏浸泡去澀苦味,用牙籤把苦筍中間部分戳撕成縷,填入調好的豬肉餡兒,上籠蒸或是在炒鍋裏先煎再加醬油等調料煨入味即可,饞人

從清明後開始,將竹筍底部較老的部分切下,放在鍋裏稍微煮過;再放入整顆整顆的小紅辣椒和鹽,用冷開水醃製四天到一週。醃好的筍喫起很爽口、鮮酸,取出切片,可以喫上20多天。

春筍的季節過得很快,趁筍子新鮮的時候處理好保存下一批,那麼夏秋兩季也有解饞的好東西。一是可以做成筍乾,拿來燒肉那是沒話說的。二是可以泡筍,將鮮筍切絲,泡水,加鹽或者不加鹽泡酸,就成了酸筍絲。再不然整個筍子一剖兩半,直接浸到缸裏,用老壇水泡得透透的,從裏到外酸出水來,也是開胃到不得了,炒豬肉、牛肉,煲雞肉、煮魚、煲螺螄、拌螺螄粉、單喫,都很好。

竹筍是一年到頭不斷趟的,不過只有春筍和冬筍最得厚愛。春筍喫過一陣去,筍乾、泡筍再喫過一陣去,等霜下來,冬筍的季節來臨,再說回筍吧。現在,抓緊喫春筍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