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已经结婚十三年的布木布泰终于如愿以偿,生下了儿子福临(将来的顺治皇帝),总算了了自己和蒙古贵族的心愿。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二女儿,她的姐姐正是清太宗皇太极一生的最爱——海兰珠。

回望人类历史,无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历史,我们都应当会被那份恢弘壮阔与崎岖坎坷所深深震撼,然后感慨:此时此刻,我能生于世、能长于斯,是多么幸运又多么艰难的一件事。人类的发展道路从不平静,自然灾害、国家战争、饥荒动乱,历史从未停止过斗争,人类与天斗、与人斗、与一切可争之物战斗,但我们最终还是活下来了,甚至形成了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多种文明和文化,这是天地间的奇迹!
清朝的孝庄太后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不但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还培养、辅佐了两位皇帝,是一位极为出色的女政治家。可是,孝庄的前半生对比后半生来说过得貌似并不算精彩,下面笔者就跟大家聊聊关于她的历史故事。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的二女儿,她的姐姐正是清太宗皇太极一生的最爱——海兰珠。
布木布泰这个名字的含义是“天降贵人”,虽然她出身高贵,但是能嫁给皇太极,并且终皇太极一生,她的地位却算不上“贵”。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她的姑姑哲哲说起。
清太祖努尔哈赤当政时,为了极力笼络蒙古,首开满蒙联姻之先河,不但自己娶了两位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女子,还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令八儿子皇太极隆重迎娶十六岁的蒙古女子博尔济吉特·哲哲为妻。因为当时的努尔哈赤年龄大了,没能与蒙古族的妻子生下一男半女,所以“为蒙古族人生下一位带有女真血统的继承人”这个重担就压在了哲哲身上。
可惜的是,哲哲婚后十年,别说生儿子,连女儿都没生半个,这可急坏了蒙古贵族。为了能生儿子巩固蒙古的地位,哲哲不得不考虑让家族中再送一女性过来替自己生子。于是她在本家内选来选去,就选中亲侄女布木布泰。
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十二岁的小姑娘布木布泰做为姑姑的“代孕工具”嫁给了三十三岁的、原本是自己姑父的皇太极。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运,布木布泰嫁过来后,姑姑哲哲竟开始怀孕生育了,并且生下了第一个女儿。没有儿子,还得加油啊!于是这姑侄俩像比赛似的,你生一个女儿我生一个女儿,九年内,竟各自生下三个女儿,依然没有完成最终目标——生下儿子。。。
皇太极如今早已经是汗王,蒙古的地位如此重要,生下有蒙古血统的儿子将来能继承王位就更重要。如此一来,身为大福晋和侧福晋的哲哲、布木布泰着急的心情可想而知。于是,天聪八年(1634年)十月,布木布泰的亲姐姐海兰珠又嫁过来,继续接力。。。不料,这成就了皇太极与海兰珠的一段旷世爱情传奇(今天海兰珠不是主角,她的故事就省略了)。
另外,就算皇太极没有宠爱海兰珠,布木布泰也没最受宠过。最初嫁来,布木布泰的地位是仅次于姑姑的侧福晋,而皇太极不断的迎娶其他妃子的时候,布木布泰在后宫的排名就越来越靠后。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自己登基称帝以后,姑姑是皇后,妹妹海兰珠和另两位妃子的排名都在布木布泰之前,可见其不是很受宠。
皇太极崇德三年(1638年),已经结婚十三年的布木布泰终于如愿以偿,生下了儿子福临(将来的顺治皇帝),总算了了自己和蒙古贵族的心愿。有了儿子的布木布泰不但在后宫的地位提升到了仅次于皇后的高位,并且她还充分发挥自己的头脑优势,参与到政治中来。
据野史记载,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被清军俘虏后誓死不降,布木布泰主动向皇太极请缨,要去说服其归降。于是,布木布泰亲自带着参汤,以嘴对嘴的方式喂洪承畴,又以深明大义的言论、耗费数天时间与其朝夕相处,终于劝得其归顺。。。这意思大家都懂吧?可是笔者我却不太相信。为什么呢?且不说当时孝庄的年龄都三十来岁了,还是个生了四个孩子的母亲,就单凭现存的孝庄画像来看,哎,洪承畴的口味有那么重吗。。。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布木布泰的儿子福临继位称帝,年号顺治。这以后她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不得不与摄政王多尔衮纠缠在一起,留下了数百年来“孝庄太后是否下嫁过多尔衮“的历史之谜。。。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太后病逝,享年七十四岁。临终前,她亲口对康熙皇帝嘱托:”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将我在你父亲的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然而,康熙并没有按她的意思将其陪葬在父亲顺治身边,而是将其棺椁停放在清东陵。
雍正三年(1725年),孝庄太后的棺木终于下葬,那时距离其去世,已经整整三十八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