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曾經點撥雍正,大概意思是:“你以爲打仗打的是什麼?打的是糧草,誰掌握了糧草誰就有了話語權”,這也是爲什麼老十四在年羹堯任職陝甘總督時不敢造反的原因,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糧草在行軍打仗中的作用,隨着時代的發展軍糧也在逐漸改變。

二戰時期反法西斯戰爭中無論是各國都要有糧草儲備的,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士兵們只有喫飽了,養足了精神纔可以最大程度發揮出戰鬥力。日本在侵略中國的時候曾經放出豪言要在幾個月內佔領我國,所以就需要大量的軍糧儲備。

日本的軍糧大多是牛肉罐頭和紅豆糯米飯以及納豆。這些罐頭也不是一般人能夠喫的,當時只有高一些高級的官員可以喫到,他們最喜歡喫的食物就是納豆了,因爲這種食物更能抗飢餓,而且製造的成本也比較低。在廣島博物館裏面陳列着許多1944年生產的罐頭。

這些罐頭都是軍用物資,如今在這裏面展覽,日本的專家曾經做過實驗,想看看裏面的罐頭如今怎麼樣了,於是專家便打開其中的一罐罐頭,專家發現這罐罐頭裏面的紅豆和米飯還很新鮮。接着專家又打開了納豆罐頭,專家認爲這些罐頭是沒有副作用的,完全可以食用。

當詢問爲何這些罐頭能夠保存七十多年時,專家們說當年給前線準備的都是最好的物資,而且是用高溫殺菌消毒,然後經過密封處理的,這樣製作的食物保質期非常長,但是因爲過去了七十多年,仍然沒有人敢於去食用。雖然日軍的伙食不錯,但是還是被我們戰勝了,足以看得出當年我們的祖輩付出了多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