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孔学堂听书 | 比电视剧更真实,来听听《人民的名义》原著结局

提到近年的反腐大剧,你一定会想到《人民的名义》。但你可能不知道,在开播前3个月,7万册的《人民的名义》还没卖完。开播3天后,不但7万册《人民的名义》被抢购一空,加印的107万册也迅速卖完脱销,出版社还在继续加印。因为该剧迷雾重重,悬念迭出,以检察官侯亮平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大风厂“九一六”事件为辅线,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正邪较量,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层层递进,许多观众急于知道故事进展,于是迫不及待买了原著小说来看剧透。

01

八年成书 六易其稿

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主要作品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人民的名义》等一批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小说,这些小说多被改编成影视剧,并屡创收视纪录。

2004年,在广电总局严加调控下,全国所有电视台黄金时段禁播反腐剧、涉案剧。直到2014年最高检影视中心邀请周梅森创作一部反腐剧,为了写出更贴近现实的作品,周梅森翻阅了大量案宗、卷宗,采访了大量案例,还去监狱和落马官员座谈,去检察院体验生活。经过两年多的创作,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横空出世。2017年3月,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背景下,《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首播,小官巨贪、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裙带关系、官场潜规则……尽显官场生态,上至副国级,下至小警察,腐败无孔不入,这部沉寂了十余年的反腐大剧尺度之大,令审核部门给出了“气势磅礴,石破惊天”这样的评价。

“我觉得一个时代,总要有一部分作家做见证人,要对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进行思索,进行巨量的思索,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周梅森说,“在正视现实的同时,一部文艺作品也一定要给人民以希望,让广大观众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看到党和政府铁腕反腐的决心和巨大成果,让人民看到他们的殷切希望在作品中得到反映。”

作为作者、编剧,《人民的名义》小说和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基本是交叉完成的,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章德宁透露,为了最终呈现给读者一部满意的作品,《人民的名义》一书先后六易其稿,每一次意见周梅森都会认真修改。

02

当代中国官场众生相

《人民的名义》塑造了几十个人物,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生动地刻画了当代中国官场上的众生相。有侯亮平这样无私无畏的反贪英雄,陈岩石这样与群众打成一片的老革命,李达康这样手段强势但踏实为百姓办实事的好干部。也有赵瑞龙这样倚仗权势为所欲为的官二代,高育良这样亦正亦邪的官场“老油条”,祁同伟这样从缉毒英雄转变为腐败分子的悲情英雄。他们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理想,然而,在政治的大染缸里,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正如书中高育良所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浩浩荡荡,每个人都身处洪流之中。其间,有人因为自身的努力或者幸运站到潮头之上。潮头之上风光无限,诱惑无限,但也风险无限,就看你如何把握。”有的人顶住了,但也有的人抵不住诱惑,放弃了信仰与尊严,为了一个“贪”字,落得家破人亡,身陷囹圄。

看书和追剧最大的区别就是,摆脱了镜头语言和演员表演的限制,能发挥你无限的想象力,你可以自己想象原著人物的表情和内心世界,还能看见许多无法通过影像来诠释的情节。想要了解幕后的大老虎究竟是谁,是谁给丁义珍通风报信,又是谁策划了反贪局局长陈海的车祸?敬请收听本期推荐图书《人民的名义》。

— 本期推荐图书 —

《人民的名义》

作者:周梅森

播音:李野默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一位国家部委的项目处长被人举报受贿千万,当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前来搜查时,看到的却是一位长相憨厚、衣着朴素的“老农民”在简陋破败的旧房里吃炸酱面。当这位腐败分子的面具被最终撕开的同时,与之案件牵连甚紧的H省京州市副市长丁义珍,却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侦察手段逃脱法网,流亡海外。案件线索最终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项目引发的一家H省国企大风服装厂的股权争夺,牵连其中的各派政治势力却盘根错节,扑朔迷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