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画坛祭酒宋吟可先生早年山水画极佳,其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山水画作,出入宋元之际,最擅以线立骨,复用斧劈皴法强其体量质感,见出精湛的传统功力。然而,这并非先生绘画的旨归,成就最著名的当为人物画与晚岁多所创获之水牛与梅花。

自古写梅为文人墨客的雅好,为求精神之寄托,因故梅花为“四君子”之首,画梅者如恒河之沙不可数,若果欲在前人基础上有所突破何其难哉?宋吟可先生的梅花,于中国绘画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以形式言,先生画梅的积极意义在于布局时的精心策划而又不着痕迹,将自然状态下的梅花枝干提炼成线性元素,以书法用笔的方式完美地再现于纸,同时很好地把控着以墨线兼带情感地对宣纸进行合理合情而又符合视觉审美法则的块面大小不等,不齐三角之美的分割,使欣赏者在由初始欣赏到梅花本身点、线效果引人入胜的同时,继而深化到体悟画面错落有致的负空间效应的无限美感,亦即平常所言的“计白当黑”之具体应用。先生画梅,虽然画得满纸穿插,或者数枝扶疏,却是无论繁简,皆能做到“屈伸盤礴,纵横自如”。对于画得繁者,“粉葩烂漫,有空谷深林境界”。删繁就简者,则是“疏影暗香”“无不萧散幽逸”的。

就笔墨言之,吟可先生的梅花,尤为重视在表现老干与嫩枝时的笔法变化,不使其雷同。主干常回锋藏毫以显厚实稳重,并不张扬,几近沉着与舒展并举,内敛与婉转同张的楷、篆书意味极强的书法用笔。嫩枝则轻巧灵动,又回还往复,笔挂着纸而行,强调枝条间的顾盼自如与组织的妥帖适意,其用笔与署款常用的小字行书如出一辙。于用墨,更是先生绘画的亮点,谨以画梅花论,即“一幅之中,浓淡相间,一卷之内,燥湿并行”。点花之色,丽而雅。又惯以赭色和墨附着于枝干,腴而明。

先生的仕女画得极其到位,画梅又这样优美,似乎二者有些联系,原来古人就曾说过:“写梅如画高士,如绘美女,简淡冲雅,自见其高,幽静贞闲,自见其美”的话。

作者:仲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