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貧苦兒童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

  這是她正在做的事

  也是她爲未來所做的努力

   郝景芳在接受採訪。青和君 攝

  2016年8月21日,一名身穿水墨印花連衣裙的女子健步走上雨果獎的領獎臺,接過銀色火箭獎盃後發表了她的獲獎感言:“科幻作家很喜歡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慮到,不管好壞,是幸運還是不幸。”生於這個時代,她覺得,幸運的成分更多。

  這名女子生於1984年,在她看來,改革開放影響了她的家庭,影響了她自己,也影響了如今的中國科幻界。“一批80後科幻作家已經成長起來,(這批作家)基本上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引進的國外科幻作品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她是首位獲得這個被譽爲科幻界諾貝爾獎的亞洲女性,中國作家郝景芳。

  高考恢復家庭命運從此改變

  

  在郝景芳的獲獎小說《北京摺疊》裏,北京被分爲三個空間,由三個不同的階層佔據着。生活在第三空間,靠處理另外兩個階層的垃圾爲生的故事主人公“老刀”鋌而走險,穿越三個空間,只爲籌集讓女兒上一所能教音樂和跳舞的幼兒園的學費。郝景芳說,她寫作最主要的動力來自於自己的旁觀目睹。

  郝景芳把自己在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的工作形容爲“觸摸第一空間、爲第三空間搖旗吶喊”。工作讓她得以近距離接觸知名企業家和政要。她並不覺得和第三空間的人離得很遠。在她身邊,就有很親近的親戚因爲工廠倒閉而成爲了清潔工,或是要起早貪黑地賣早點和爆米花。

  郝景芳出生在天津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她的母親是家裏老五,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她的姨媽和舅舅們都參與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之後艱難返城進了工廠,但後來又下了崗。“除了文革之前就上了大學的大姨,其他人都沒能上大學。而在高考恢復後,我的母親很幸運地考上了大學。”

  恢復高考是改革開放伊始影響最大的事件之一。1977年冬天,停頓10年的高考得以恢復,570萬青年開始爭奪27萬個大學生名額。次年,又有610萬青年走進了高考的考場。

  高考恢復後,郝景芳的雙親都通過高考上了大學,後來成爲了大學老師。在她看來,這是改革開放給她家帶來的最直接最大的影響。“從後面大家的發展來看,舅舅他們的生活並不那麼順利,而我母親的生活就好得多。”

  儘管生活並不順利,但郝景芳的表哥表姐們都很“爭氣”,上了好的大學,進了好的企業。“所以這樣往回推,一家人的基因都很好。”要是都能參加高考,郝景芳相信,她的姨媽和舅舅們應該都是大學生,命運也會由此改變。

  外國文學啓蒙科幻寫作

   圖片來源:郝景芳微博

  在郝景芳千餘條微博裏,有一半是她對看過的書和電影的推薦及觀後感。她從小就是個特別喜歡閱讀的人,歷史、哲學、科幻等各類書籍都看了很多。“我可以像我父親一樣,從早到晚在家裏看書看12小時,特別開心。”她把幾乎所有的碎片時間都拿來看書,甚至會一邊跟女兒玩,一邊自己偷偷看書。

  “我小學的時候就能讀到很多外國文學,看到外國的電影,聽到外國的音樂。”改革開放讓西方文學藝術作品得以如潮水般湧入中國,成爲郝景芳的重要精神食糧。“所有的這些文學、電影、音樂都對我後來的人格成長和知識獲取幫助非常大。”

  在80年代,翻譯而來的西方偵探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都是廣受歡迎的文學作品。也正是在那時候,一位對郝景芳影響頗大的人,中國首位雨果獎得主劉慈欣在參加高考的那一年讀到了克拉克在60年代寫的現代科幻著作《2001:太空漫遊》,並由此產生了寫科幻的念頭。

  “一批80後科幻作家已經成長起來,(這批作家)基本上都是在改革開放之後,在引進的國外科幻作品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郝景芳很喜歡看翻譯而來的科幻小說,“它們就是我自己科幻寫作的啓蒙。”她坦言,不僅是科幻類的,她看過的許多西方小說和電影都對她科幻小說的寫作有所啓發。

  公平教育將改革再延續

  如果說雨果獎是郝景芳身上的一個光環,那麼,經濟研究員這身份則更接近她的日常。

  2016年8月,在動身前往美國領取雨果獎前,郝景芳隨單位到湖北出差,考察“免費營養包”項目的實施情況。起初,她以爲貧困地區最缺的是錢,以爲發優惠券大家就會來買營養包。考察後發現,當地最缺的其實是意識。如果醫生不通知,當地人不會想到孩子是否缺營養。

  “如果營養包能從醫院發到孩子手裏,那麼大腦的營養要怎樣才能發下去?”這是考察過後她問自己的一個問題。

  

  圖片來源:郝景芳微博

  從湖北歸來後,她曾寫下這麼一段話:

  

  “如果我有很多錢,我想建度假村,建五星級、堪比clubmed的度假村,建在這些少有人來的美麗的山裏,有兒童運動場、圖書室、遊樂項目,旅遊旺季給城裏的家庭帶孩子度假,旅遊淡季就給這些孩子免費讀書。

  可是我沒有很多錢,可能也不會有。”

  

  讓她意外的是,讓她得以儘早實現願望的人,不久就出現了。

  獲得雨果獎後,郝景芳拒絕了幾乎所有商業活動,唯獨接受了一家車企的廣告邀約,因爲這家公司願意資助她100萬元人民幣來實現她的公益夢想。她用這筆錢在貴州一個美麗的鄉村蓋了一座圖書館,她說:“得獎能夠讓一個人更早地開始啓動自己的夢想和計劃,但不管我拿沒拿這個獎項,我都會做這個項目。”

  2017年,郝景芳花費了巨大心血的社會企業項目“童行學院”正式運行。這是一個用旅遊的商業收入來支持兒童教育公益的社會企業。他們在貧困山區設立駐點,假期做旅行教育獲得收入,開學後爲當地孩子進行免費公益教育。

  郝景芳一直認爲,一個孩子只要有內驅力和思考能力,就一定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隨着項目的運行,她發現,這兩種能力對於貧困地區鄉村孩子比城市裏的孩子更加重要。

  在四川的一個鄉村,郝景芳讓“童行學院”的老師帶當地小孩做一些科學設計類的、搭建類的項目,又帶孩子們拍紀錄片並學着自己剪輯。“我們的老師帶孩子們拍攝紀錄片之後,真的有孩子說,以後要去做導演。”郝景芳笑道:“我想讓孩子們知道的是,對於他們來講,人生不只有進工廠打工或者修車這一條路,仍然有很多其他方向,只是看他們自己怎麼選擇。”

  作爲一名宏觀經濟學者,郝景芳看到的世界比一般人更大、更遠。令她擔憂的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數量龐大的農民工和他們的下一代要是教育水平、勞動力素質都無法得到提升,那在十年之內,這將有可能演變成經濟問題、社會問題。“這不僅是對這上億人的人道主義同情問題,甚至是影響中國的經濟結構轉型和下一步提升的經濟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郝景芳給出的答案是:投資於教育、投資於貧困兒童。讓貧苦兒童得到公平的教育機會,這是她正在做的事,也是她爲未來所做的努力。

  值班編輯:萬霽萱

  

  賀建奎現身香港基因編輯峯會發言,項目啓動時曾面對本刊表示“回國做大事”

  距離一流大學,你校還差一個簡稱

  被時代折磨得最狠的90後,最可能成爲金錢的主人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