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2月6日,登陸納斯達克市場40余天的小牛電動(美股NIU)的股價收於7.85美元/股,仍在發行價9美元/股以下。這個早期以“顏值”和“科技”獲得市場矚目的電動自行車品牌被外界稱作“兩輪特斯拉”,以圓燈設計爲標誌,引領了行業新設計風潮,但在股市中仍未逃“破發”魔咒。

  “融資對於我們來說不是主要目的,因爲我們不是那麼需要砸錢的公司。”小牛電動CFO(首席財務官)張鵬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的目的是爲了品牌效應。面對公司股價的“破發”,張鵬則表示,市場需要時間熟悉小牛電動。

  中國電動自行車市場雖大,但在小牛電動誕生以前已是強手如林,在披露招股書後,外界就曾指出小牛電動銷量不足某些巨頭品牌的零頭。小牛電動面對同行品牌的鉅額銷量是否會有壓力?當記者向小牛電動CEO李彥拋出這一問題時,他並未立刻作答。“舉個小例子,蘋果在做手機的時候,諾基亞的銷量是它的不知道多少倍,這其實是動力跟機遇。”在李彥沉默期間,小牛電動研發副總裁胡依林搶先如是回應稱。

  存量市場“紅海”待突圍

  共享單車的“風口”轉瞬即逝,兩輪腳踏自行車的銷量急劇下滑,相較之下,電動自行車仍處穩定增長階段。工信部官網數據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兩輪腳踏自行車累計完成產量2918.9萬輛,同比下降31.3%,電動自行車累計完成產量2023.8萬輛,同比增長4.6%。

  然而,電動自行車行業也已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小牛電動CEO李彥則表示,此前行業中存在百餘個品牌,相互之間差異化不明顯,已經轉入“紅海”競爭,難以突圍。不過,鋰電池的技術革命給這個行業打開了一個新的窗口,市場有機會從存量市場升級爲增量市場。

  李彥將電動自行車市場面臨的情況與手機市場相比較:“智能手機銷量排在前幾名的企業,在功能機的時代,這些企業基本上都不存在,爲什麼?因爲都是彎道超車,都是沒有‘包袱’,都是用新科技來改變世界的。”

  小牛電動以25~38歲的年輕用戶爲主,產品設計獲得多項大獎,但銷售規模尚不能與行業巨頭相提並論。財報顯示,2018年前三季度,小牛電動智能兩輪電動車銷量約爲12萬輛,同比增長76.3%。而雅迪控股(港股01585)(01585,HK)2018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電動自行車銷量約爲104萬輛。

  股價仍處“破發”狀態

  11月底,小牛電動上市後首次披露季度報告,第三季度收入爲4.9億元,剔除股權激勵後實現淨利潤494萬元,單季度首次實現盈利。這是否意味着小牛電動過了“砸錢擴張”階段?

  “爲什麼公司會去砸錢?也是爲了建立自己強大的競爭壁壘,或者說搶佔非常重要的資源,因爲我們把資源佔了以後,別人就進不來了,或者可以提高進入的起點。對於小牛電動來說,如果需要砸錢的話,那我覺得這個錢肯定砸在人上。”張鵬表示。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小牛電動股權激勵開支達2.34億元。

  由初創企業變成上市的公衆企業,更多投資者的目光投向小牛電動。在上市之前,有報道稱小牛電動多次調低募資額。對此,張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回應稱,“大部分都是傳聞”。

  “我們上市肯定是一部分爲了募資,募資在產能擴張、品牌擴張上對我們會有一定幫助,但我們更多是想在國際市場上有所作爲、有所擴張、快速打開國際市場,一個上市公司的品牌對我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張鵬表示,小牛電動上市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取上市公司身份,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

  發行價9美元/股,截至12月6日收盤股價爲7.85美元/股,上市約40日,小牛電動的股價在經歷一番下跌和回升後於近日趨穩,但市場表現仍難言理想。對此,張鵬顯得並不急躁,“之前投資界關注兩輪車市場的人比較少,大家都會關注平臺化、新經濟、電動四輪車(像特斯拉)。”

  張鵬進一步坦言,很多投資者在沒有足夠的信心、能力支持的情況下,對公司的判斷會比較保守,相信未來市場會認識到公司的價值並給出合理估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