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元

编辑 | 王玮

各大奢侈品集团往往自带神秘色彩的,撩拨着大家的好奇心,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纵横奢侈品界的三大“巨头”:LVMH集团、Richemont(历峰)集团和Kering(开云)集团。然而有意思的是,这三大集团没有一家是做奢侈品起家的。

之前我们盘点过做房地产生意起家的阿诺特家族和LVMH集团,也说过做木材生意起家的皮诺家族和开云集团(点击可深度阅读),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做烟草起家的鲁伯特家族和历峰集团。

历峰集团(Richemont)成立于1988年,由南非亿万富翁安顿·鲁伯特( Anton Rupert)创立,经历了鲁伯特家族两代人的努力才走到了今天。如今,历峰是仅次于LVMH的第二大奢侈品集团,

拥有众多世界顶级品牌:让女人醉心的珠宝,让男人钟情的腕表——伯爵(Piaget)、积家(Jaeger-LeCoultre)、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卡地亚(Cartier)、万国(IWC)、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万宝龙(Montblanc)、登喜路(Dunhill)等等。这一切让历峰集团赚足了全球时尚界的眼球。坐拥如此多的顶级品牌,如果是按盈利能力来给奢侈品集团排次序,历峰集团绝对会把另外两个对手甩在身后。

1916年,安顿·鲁伯特出生在南非东开普省古老的小镇赫拉夫·里内特,完成学业后迁居至斯泰伦波斯,开始了家族生意。随着卷烟的风靡,安顿·鲁伯特瞅准商机,在1941年投资了10英镑生产香烟,最初公司名叫“Voorbrand”,不久改名为伦勃朗(Rembrandt)公司,很快就把自家烟草生意扩大到整个南非。上世纪60年代,伦勃朗占据了南非近八成的烟草市场。

生意越来越好,公司的业务也开始延伸到酒类、矿业和资源领域。鲁伯特家族由此成为南非第二富家族,仅次于控制着钻石矿的南非矿业巨头奥本海默家族。

老鲁伯特不再满足于独霸南非市场,开始向国际市场进军。1954 年,伦勃朗公司取得了英国老牌烟草公司乐富门的控股权。1967 年,伦勃朗通过乐富门公司收购了登喜路集团 51% 的股份,有趣的是,当时伦勃朗看上的是登喜路旗下的香烟、打火机以及烟斗。

上世纪70年代,伦勃朗集团又瞄准了以制造钢笔为主的万宝龙公司,并历时近10年,将万宝龙的全部股权揽入囊中。在安顿·鲁伯特将登喜路和万宝龙收入麾下后,他看到了烟草与奢侈品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开始增加对奢侈品收购的关注。

与此同时,南非依旧笼罩在种族隔离制度的阴影之下,白种人虽然享有种种特权,但也有着被推翻和绞杀的风险。风险意识强烈的安顿·鲁伯特开始为家族准备后路,源于避险的需求,伦勃朗公司的海外业务被剥离,1979年在卢森堡成立国际矿业与资源集团(即IMR集团),独立管理鲁伯特家在海外的资产。

随着集团的拆分,安顿·鲁伯特的儿子约翰·鲁伯特开始在公司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集团业务层面开始慢慢转换。

约翰·鲁伯特对奢侈品的兴趣远比父亲要浓厚,20世纪70 年代中期,约翰从开普敦的斯坦林布什大学辍学后,并没有进入家族企业工作,而是去了美国在大通银行工作了五年,为日后自己创业做准备。

在美国期间,他遇到了卡地亚一位股东的女儿,当时卡地亚正在寻求新的投资,约翰说服父亲买下了一些股票。卡地亚创建于1847 年,号称“珠宝商之王”,以向富人和王室提供钻石项链和装饰著红宝石的冠冕著称。但到了20世纪中叶,公司的创造力和财务状况已经黯淡无光。没过几年,阿兰·多米尼克·培朗(Alain Dominique Perrin)推出了Le Must打火机系列,使卡地亚再度兴盛起来。

1979年,约翰·鲁伯特回到家乡南非,先后创立了兰特商业银行和兰德综合投资公司,还管理南非最著名的两个葡萄园Rupert&Rothschild和 L’Ormarins。显然,约翰并不愿意去子承父业,理由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一个创办了自己企业的创业者工作是艰难的。”

1984年,约翰还是决定听从父亲的召唤,把自己创立的两家公司合并,回到了伦勃朗集团。有了在资本圈积累的经验,约翰为公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整合各类资产。他亲自上阵,将海外资产从家族企业中剥离出来,并把集团重心转移到南非以外的奢侈品业务上,以防止家族产业受到国际上对南非种族隔离政权制裁的影响。1988年,IMR集团更名为历峰公司,约翰·鲁伯特出任董事会主席,并一手促成了其在瑞士证券交易所的上市。

约翰在参与家族资产剥离、重组,以及历峰在瑞士证交所挂牌上市等工作中,充分展示了他的经营天赋,也让父亲放心地把家族生意交托给他。

当时,历峰集团业务多元复杂,老鲁伯特的思路很简单,什么赚钱就投什么,烟草、金融投资、矿业资源、消费品、奢侈品业务都有涉猎。持股方式也很散乱,历峰直接持有卡地亚的股份,通过卡地亚持有伯爵和名仕;还通过乐富门烟草间接持有卡地亚股份以及登喜路公司,包括登喜路及其持有的万宝龙和蔻依。

乱归乱,但奢侈品帝国的雏形已经显现。约翰通过换股方式把奢侈品与香烟部门分开经营,设立了旺多姆奢侈品集团经营奢侈品,而原来的乐富门国际公司继续经营香烟业务。烟草的丰厚收入,给历峰集团输送了大量现金,为收购准备了弹药。

约翰·鲁伯特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财富要诀——“初涉人世的时候,你有必要凡事都懂一点,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你就得需要至少对一件事了如指掌。”而他运营奢侈品公司的杀手锏,就是架构“奢侈品+现金流业务”的双重业务模式,以现金流业务支撑奢侈品业务收购所需的庞大现金流。

约翰对奢华腕表和顶级珠宝品牌有疯狂的偏爱,因此在收购时,尤为偏爱那些历史悠久、有皇室渊源的“血统纯正”的珠宝、腕表品牌。1996年,历峰将瑞士顶级腕表品牌江诗丹顿纳入麾下;1997年收购意大利腕表品牌沛纳海;2000年,从竞争对手LVMH的伯纳德·阿诺特手里抢到顶级腕表品牌:积家、万国和朗格;随后的2001年,收购法国百年高级珠宝品牌梵克雅宝;2008年将独立制表师品牌罗杰·杜彼纳入帝国版图。至此,历峰集团成为了一家拥有数十个奢侈品牌的企业,在奢侈品王国里光芒四射。

接下来,约翰开始剥离传统的烟草业务以及其他资产,建立一个纯粹的奢侈品帝国。他的金融背景让资本腾挪这事做起来游刃有余。1999 年,历峰以换股方式将乐富门出售给英美烟草公司,完全退出香烟的日常经营。换股完成后,历峰持有英美烟草公司 19.6% 的股权。约翰·鲁伯特重塑了父辈的商业版图,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尽管手握历峰的生杀大权,但约翰·鲁伯特对权力并不痴迷,他更习惯于隐于幕后,而把历峰集团的管理权交与他人,只有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他才会重新回到操控台上力挽狂澜。因为他将自己定位在集团下各品牌的“平衡器”这个角色上,平衡各个品牌的特性及市场策略。

2002年,历峰集团遭遇危机,公司问题成堆,运营成本失控。为了迅速挽回颓势,约翰第一次重返CEO位置,他将部分英美烟草公司的股票套现,偿还了近10亿美元的债务。同时在集团内部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大幅消减成本,招聘新的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以及几个品牌经理,并关注创新推出新款系列。在约翰的带领下,历峰两年内便扭转了困境。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奢侈品行业受到严重打击,市场萎缩,股价跳水,约翰再次回到集团,将集团的发展目标锁定在中国内地市场。同期,以中国内地为主的亚太地区销售增长均居集团首位,成为继美国和香港地区之后历峰的第三大市场。

与LVMH集团阿诺特“生猛收购,松散管理”的宗旨不同,同为掌舵人的约翰·鲁伯特更加奉行“精耕细作”的标准。他曾经明确地说过,“历峰将保持组成这座大厦每一部分的特性与风格,我们相信多样性的力量。”

历峰集团在规模扩大的过程中,十分精准地对品牌进行了“舍与得”,逐步剔除了表现低迷的、与集团核心业务不相符的品牌,但对于那些经典品牌,即便在集团最困难的时候,约翰依然拒绝出售暂时表现不佳的经典品牌。在他看来,每一个品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如果只因为它们一时的不好表现就决定放弃,那么也许会毁掉一段传奇。

约翰·鲁伯特的成就注定了他的生活是忙碌的,但是,他始终认为只有惬意而悠闲的生活才能充分体现他商业上的成功与荣耀,因为生活的目的并不是工作。他对高尔夫运动情有独钟,不遗余力地赞助高尔夫赛事,拓展高尔夫市场,在奢侈品与高尔夫之间享受着成功与喜悦。

如今的约翰·鲁伯特依然忙碌着,为了他的商业帝国,也为了高尔夫。他以不懈的坚持让旗下那些经典品牌不断演绎着辉煌,使家族生意节节攀升,也因此被评选为南非十年间最优秀的商业领袖,《财富》杂志则更称赞他是“未来的奢侈品之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