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作为中国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一生不凡,比如嫁了两个皇帝,是父子,即唐太宗和唐高宗;生了两个皇帝,是兄弟,即唐中宗和唐睿宗。关于她的三个“女主”预言,也体现了她的不凡。这三个预言,出处不同,说法不一,却都应验。

第一个“女主”预言:出自袁天罡对武则天刚出生时的面相,其父被惊吓

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一》记载,唐朝著名相师袁天罡被武士彟邀请至府中,让他帮刚出生的武则天看相。当时在襁褓中的武则天穿的是男衣,袁天罡初看时说: “此郎君子神色爽彻,不可易知,试令行看。”当他走近床前,看到武则天面目,颇感惊奇,说:“此郎君子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但当他转侧细看武则天面相后,却大惊说:“必若是女, 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意思是说如果是女的,将来必是“天下之主”。

可以想像,当时袁天罡说这番话时应隐含惋惜之意,而在一旁听到这话的武士彟,恐怕早吓得大气不敢出,呆立当场了。此时的他肯定已不敢向袁天罡言明武则天的女儿身份,因这种消息若传出去,绝对是自寻死路。一直蒙在鼓里的袁天罡走后,武士彟应还会在府内下封口令,以免走漏风声,给武家带来横祸。因而这次面相预言,除了把武士彟吓得半死外,对武则天应影响不大,甚至可能连她自己都未必知道。

第二个“女主”预言:出自民间流传的《秘记》,太宗动杀念

据《旧唐书·列传第二十九》记载,太宗之时,民间流传一种叫《秘记》的图谶预言:“唐三世之后,则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因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长安城出现了“太白(星)屡昼见”的天象,太史李淳风曾据此占卜得出了一个“帝传三世,武代李兴,女主昌(盛)”的卜象。因而对此预言深恶痛绝的唐太宗“密召淳风以访其事”,李淳风自然不敢有丝毫隐瞒。他和太宗之间关于“女主”预言的一番对话,颇耐人寻味——

“臣据象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逾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歼尽。”

这里所说的“其人”,应就是已被太宗召进宫做才人的武则天,她被太宗赐名“武媚”,当时还未过二十五岁。

“疑似者尽杀之,如何?”

太宗听说“女主”将会杀尽他的子孙,显然也怒了,因而以仁政治世的他也不打算再讲仁慈,而想要赶尽杀绝,以绝后患了。不过李淳风的回答却让他绝了这个念头——

“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当复生,少壮严毒,杀之立雠。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

李淳风这番话无非是这几个意思:第一,天命不可违;第二,她毕竟是陛下的眷属,这样做恐怕会枉杀许多无辜者;第三,王者是杀不死的,哪怕你现在杀她,她也会再转生回来当皇帝,那时她是个年轻人,会更狠毒,若这样恐怕陛下的子孙就会被杀绝了,而现在陛下不杀她的话,等三十年后她当上皇帝,年已衰老,老年人总究心肠软一些,不会杀得那么厉害,这样陛下的子孙也许反还有活下来的机会。

太宗最后“善其言而止”,不再为这预言大动干戈,说明他其实也是信“天命”之人。

最后事实证明,武则天当上皇帝后,确实大杀李氏一族,连自己的儿子也不放过,不过并未赶尽杀绝,到晚年,更是心慈手软了许多,以致死后还是将江山交回了李氏手中。

第三个“女主”预言:出自李淳风的《推背图》,金圣叹解读

李淳风是唐代著名的易学家。他所预言未来之事的《推背图》共有六十幅图象,每一幅图象旁都有《易经》的一卦,且配有一首诗和一首谶。《推背图》的第三象,就是关于武则天的“女主”预言——

“谶曰:

日月当空,照临下土。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颂曰:

参遍空王色相空,

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拨尽根犹在,

喔喔晨鸡孰是雄。”

所谓预言,自然不是一般人所能读懂。因而我们且来看看清代著名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解读: “此象主武‘明空’当国,废中宗於房州,杀唐宗室殆尽。先武氏削发为尼,故有参遍空王之句。高宗废后王氏而立之,故有喔喔晨鸡孰是雄之兆。”

据说《推背图》对未来朝代兴衰、更替的预言极精准,历代许多皇帝把它当禁书,严禁传播,以免祸乱人心。当然,所谓预言,说的自是未发生之事,也就是说,对已发生的事,预言里说的大多能对号入座,但若预言之事还未发生,那么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比如推背图的第五十九象——

“谶曰:

无城无府,无尔无我。

天下一家,治臻大化。

颂曰:

一人为大世界福,

手执签筒拔去竹;

红黄黑白不分明,

东南西北尽和睦。

金圣叹这样解读:“此乃太同之象,人生其际,饮和食德,当不知若何愉快也。惜乎其数已终,其或反本归原,还于混噩欤。”

这种解读说的是啥?让人也是看得莫名其妙。我们只能这样推断:要么是这预言之事还未来,要么就是这预言不准。其实金圣叹在最后一象的解读中也承认:“我以不解解之,着者有知当亦许可。”

其实对于预言,世人抱什么态度的都有。我却以为《推背图》的最后一象,倒也不失为一种明智态度——

“茫茫天数此中求,

世道兴衰不自由;

万万千千说不尽,

不如推背去归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