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日,河北唐山舉辦紀念評劇誕辰110週年“評劇從這裏走來”系列活動,“紀念評劇誕生110週年報告會”“評劇新腔老調演唱會”吸引衆多評劇戲曲愛好者捧場喝彩,當地以此種方式紀念中國第二大劇種評劇“老樹發新芽”。“從2000年至2018年,唐山成功舉辦了十一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演出劇目191臺,共343場,推出了一批評劇佳作,造就了衆多藝術精英,培養了大量評劇新人,促進了評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

中新社唐山4月8日電 題:“蹦蹦戲”110載薪火相傳

中新社記者 白雲水

成貴民對着曾祖父成兆才的黑白畫像一直在想一個熱鬧場景:110年前的今天,座落在河北唐山小山的“永盛茶園”隆重開業,成兆才帶領“慶春班”進行開業演出,日夜兩場場場爆滿,一演就是四五年光景。

8日,河北唐山舉辦紀念評劇誕辰110週年“評劇從這裏走來”系列活動,“紀念評劇誕生110週年報告會”“評劇新腔老調演唱會”吸引衆多評劇戲曲愛好者捧場喝彩,當地以此種方式紀念中國第二大劇種評劇“老樹發新芽”。

在中國,評劇是有較大影響的地方劇種之一。早在19世紀末,河北唐山一帶的貧苦農民在農閒時以唱蓮花落謀生,1890年前後就逐漸出現了專業的蓮花落藝人。評劇亦稱“蹦蹦戲”或“落子戲”,又有“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評戲”等稱謂,但最終以“評劇”之名聞名。

成貴民頭頂着評劇鼻祖成兆才曾孫的“頭銜”,一直在爲弘揚評劇奔走呼號。1985年,他曾經拜訪了中國評劇名家新鳳霞。今年春節期間,他還和新鳳霞在法國的兒子吳鋼通了電話,雙方表示要共同爲發展和弘揚中國評劇作出貢獻。成貴民還告訴吳鋼,11月他的《中國評劇》攝影作品將在臺灣展出。

作爲攝影家,成貴民以手中的鏡頭傳承和弘揚評劇藝術。他拍攝的中國評劇作品分別在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和瀋陽國際報道節展出,並在國家級攝影大賽中獲獎。評劇誕生110週年的紀念日前夕,他把拍攝了20多年的評劇作品照片精選出13幅,出版了紀念中國評劇誕生110週年的掛曆,成爲親友、學校的搶手貨。成貴民還提議並督促老家唐山灤南縣繩各莊村成立了成兆才家鄉評劇團,使這個莊戶出現了人人愛評劇、人人唱評劇的喜人場面。

8日晚間,“評劇新腔老調演唱會”上,《楊三姐告狀》《花爲媒》等13出經典評劇唱腔再次唱響。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羅慧琴,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評劇傳承人張俊玲等名家名伶分別登臺亮相,將《綠珠墜樓》中的選段“悶悶憂憂坐牀頭”和《從春唱到秋》選段“青燈照白頭”完美演繹。現場觀衆感受到了以神傳情、以情潤聲,神情合一、聲韻相融的評劇藝術魅力。

當地文化名人、88歲的唐山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韓溪當日在紀念評劇誕生110週年報告會上,面對來自京津冀幾百名戲曲學者和評劇票友,引經據典,從評劇的生日、評劇創建人等5個方面系統講述了評劇的前世今生。

“從2000年至2018年,唐山成功舉辦了十一屆中國評劇藝術節,演出劇目191臺,共343場,推出了一批評劇佳作,造就了衆多藝術精英,培養了大量評劇新人,促進了評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唐山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領導小組副組長崔晗認爲,中國評劇藝術節已成爲中國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強的評劇藝術盛會,成爲中國評劇界開展學習交流活動、傳承民族藝術、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唐山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李麗表示,1909年農曆三月初三唐山永盛茶園開園慶典演出日確定爲評劇的誕生紀念日。成兆才在“永盛茶園”期間創作了50多部劇目,並在“永盛茶園”進行了首演,評劇藝術由此日趨成熟並從唐山傳播到東北及京津等地。以上重大事件無可爭議的證明成兆才是評劇創始人,永盛茶園是中國最早的評劇戲園子,農曆三月初三是評劇誕生紀念日。這是唐山人對中國戲劇藝術的重大貢獻。(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