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殘垣斷壁的碉樓牛角邊西麓雖然有霧霾,也可遙望正北樓。可我去了幾十次,胤煜道長叫我箭扣小王子,元旦我帶外地朋友去了一次慕田峪景區,當我看到那熟悉的城牆,已不是幾年前的模樣,我要紀錄這裏的每一步每一個樓,我想記住它的樣子。

牛小獸 綠野視界

天啊,好龐大的帖子!

最近又看了一遍《權力的遊戲》,因爲今年出完結篇。劇裏有個地方專門收留那些不該活在世上的人,他們習慣稱它長城。

每次別人跟我提起八達嶺、居庸關,我腦子裏都出現一羣人,當初和我一起瞎跑胡顛的人。

自打來北京,就有人不斷跟我提起,有個地方你別去,好多小姑娘都在那嚇哭了,好多老外都跟那迷路了...

近年來,每次都有人找我:”獸,給我說說箭扣唄,我想去呢!“每次我都拿客套話揶揄過去。

鹽打哪鹹,醋打哪酸。

我也說不清楚,潮人說箭扣這地方我去一次就不想去第二次。可我去了幾十次,胤煜道長叫我箭扣小王子,元旦我帶外地朋友去了一次慕田峪景區,當我看到那熟悉的城牆,已不是幾年前的模樣,我要紀錄這裏的每一步每一個樓,我想記住它的樣子。也讓那些沒來過的人看看,這不正經的長城。

箭扣是明長城中的一小段,距今最久遠的已經600餘年,因爲全段形如一張張開的弓-滿弓扣箭,故得此名。常規徒步線路東起慕田峪長城景區,西至旺泉峪村,北至九眼樓景區。中間交叉點是一個三叉口,也是箭扣比較出名的一個地標,由於它蜿蜒出來的三條線分別處於懷柔、延慶交界,同時也是長城內線和長城外線的分岔點。所以被命名北京結。

不正經的長城

2015年的正北樓-拍攝人:牛小獸

一提起長城,你想到的是什麼?肅穆、雄壯、可是這裏:破舊,垮塌,怪石嶙峋、殘垣斷壁、垃圾遍地。。。和正兒八經的長城不一樣。

“人家那活佛、都那樣兒,一個個大眼兒溜睛的。您這樣兒的,沒瞧見過啊!”

--郭德綱《濟公傳》

那、要不...您跟我來瞧瞧~

東起點

大部分徒步東線的長城段起終點是慕田峪景區20樓,下面是景區大門,西側是渤海鎮營北溝村。上山的路很明顯,40分鐘左右到城牆。當年賣水賣紅牛的大媽沒變,城樓變了。多了四周的攝像頭,還有就是門被堵上了!

大部分遊客會在這裏翻牆過來看看後邊的景色,後面是景區的外的野長城,也是箭扣的開端。

慕田峪第21敵樓,後邊就是牛角邊,這裏保存相對完好,城磚以小型磚爲主,秋季很多人在這裏拍秋景,後邊山上樹木灌木分爲紅、黃、黑、綠幾種顏色,非常漂亮。

慕田峪21樓內部

向東回望22樓

回望慕田峪22樓

箭扣的東起點-慕田峪23樓,也有人叫將軍樓(無從考證)

到此能遇到東線最後一個賣東西的山民

箭扣東端第一樓東正面

第一個碉樓背面

東線第二樓東面

東二樓西面,東二樓很有特點,它底部有甕城,就是電影裏經常看見的那種突破了第一道城門後的一個坑一樣的地方,四面牆上有通道,即使有人進來了也可以坑殺敵人,可見出口極窄而下沉很深。

牛角邊(牛犄角邊)也叫牛角鞭,單側看像一支揚起的皮鞭,站在最高點,兩側的長城像一對牛角一樣,張揚向下。牛角邊下面有個橫切的山路,可以完全繞過這段爬升下降。

城樓東面

城樓西面

碉樓東側

碉樓西側內部

東側仰望牛角邊

殘存的城樓,可見地上的碎磚,此處的城磚尺碼較小。

石頭地基很平滑,坡度較陡下坡有點費勁。

牛角邊最頂端城樓,據稱遭過雷擊導致頂部全塌。

殘垣斷壁的碉樓牛角邊西麓雖然有霧霾,也可遙望正北樓。

牛角邊頂部碉樓西側

牛角邊西麓,表面看起來是平地,其實底部是個碉樓

低平碉樓西側

遠眺鎮北樓,樹枝擋住的就是東側最高點鎮北樓、也稱正北樓

此處垮塌較爲嚴重,可見地基由石塊堆積而成,而且較高。

牛角邊西側最後一樓東側

牛角邊西側起點

這塊石頭還記得吧!這裏是繞過牛角邊的上城牆位置,城牆下有個可以容納40人左右的營地,沒有水源。

2015年的同位置

刀把碉樓東面

刀把樓背面,因爲有一半在城牆外,像刀把一樣。

牛角邊向西就是月亮彎,如新月一般的彎彎的城牆。這裏還有個金牌宿營地,有牀有棚,得棚者得天下~

鎮北樓(正北樓)、箭扣東段的標誌性建築,很多知名航拍都是這裏出來的。每次預報第二天有雪或者大雨後第二天晴天,會有很多人在這裏露營,等着第二天的日出、薄霧、雪景。

大部分時候都是在這裏路餐,這裏可以登上城樓,是箭扣東線野長城唯一鋼筋加固的城樓。

此次的裝備。

鎮北樓西側,可見地基如此堅固,這裏有向北下撤至西柵子村的路,很明顯。

西行回眺-鎮北樓

正北樓西側第一樓東面

隱匿在樹叢中的碉樓,可見此處的土壤含量較多。箭扣全線得樹木不少但是岩石很多,所以沒有大樹,同時海拔也在800-1100米左右,每年12-3月有雪,趕上寒冬11月就大雪封山,所以這裏植被並不茂盛,同理微生物得降解能力也有限,所以大家如果走到這裏了,也儘量不要扔果皮,雞骨頭,雞蛋殼等有機垃圾。

鐵梯子山頂西眺。這裏也是出攝影片子的地方,之所以叫鐵梯子,以前這裏有一段鐵管焊接的扶手,便於大家上下,底部一個木製梯子,每天一個老漢在這裏收費,後來懷柔政府嚴禁私設路卡破壞長城,就拆除了。然後這裏的事故率就直線上升,往上好爬往下坎坷啊!

鐵梯子山頂東眺

原鐵梯子崖壁。十幾米高可以練抱石。

遙望小布達拉

小布達拉城樓東側。爛的有味道。

小布達拉西側,平淡無奇

小布達拉正面,源自山體和碉樓結合一起的層次感,就像布達拉宮和前面的臺階一樣,層次分明。

小布達拉西眺

這長城不正經的一點,到處可見矗立於城牆中間的巨石。也是箭扣長城修建不易的寫照。

怪石嶙峋,層巒疊嶂。

回望小布達拉

東線保存較爲完好的碉樓,此處地磚以較小的長方磚爲主。

樓頂還有曾經露營者留下的鋁鍋,我想他們應該是要近期再來。

碉樓西側

向西遙看十八蹬

碉堡一樣的碉樓,易守難攻

這裏應該是發生過山體滑坡,一塊巨石擋住了門每次過這裏,都是爬着出來,還容易碰頭。

從裏面看,猶如巨石封門。這裏也是一個小型的露營點。

很多國際友人都會自行來這裏遊玩。還經常有新聞說有國際友人在此迷路的。

可見這裏的磚以方磚爲主。

我懷疑歐式的飄窗就是參照這個來的。閒時看看京城曬曬太陽,還能伏案喝酒。

這幾個椅子冬暖夏涼。

看、鎮北樓

孤獨的城樓見證了歷史和興衰。

孤獨的城樓和右下方的西柵子村,西柵子比較出名的是五隊,有很多知名的客棧,比如箭扣人家,趙氏山居。都有很好的山景房可以躺在牀上夜觀長城,深秋我在西柵子三隊村外拍到過銀河。

翻過這個樓子就能看到澗口,是整個箭扣長城的最低點。由於離村子比較近,這裏城磚基本丟失所剩無一。留下的只有石子堆成的地基。

這裏的險峻一目瞭然,當初建造長城的艱辛可想而知。

澗口上來向東第二個樓。

俯瞰西線

澗口上來第二個樓。

澗口爬上來就能看到東西兩邊,西側能看到北延的西大牆,往北能看見最高端九眼樓,也叫九孔樓、被景區修繕過後,面目全非。

最低點就是澗口,是箭扣長城的最低點,也是長弓的箭扣位置。

從臥佛山莊走上澗口來大概有1.7km耗時50分鐘左右,往北下撤至西柵子村僅需二十幾分鍾。

最正經的事

長城是我國智慧和文化的結晶,雖然它的工程龐大,耗費人力物力巨多。但是它的工藝一點都不粗製爛造。每個碉樓都有門楣、射孔,排污道、排水渠、、、不同的工匠,做出的形狀也不同。下面欣賞一下這些美輪美奐的工藝品。

較大的碉樓門口都有門牌。

城牆上的排水槽

險要碉樓的門內撐槓的槽,門外方向是平的,室內方向是圓的,這樣關上門以後,可以讓門完全貼合門槓,設計合理。

石質龍頭排水槽

故意照了個角度不對的,尖頂的城牆既能減少敵方從城牆下拋鉤固定的幾率,雨雪還能快速排出。

圓形帶花紋的射孔。

帶擋板的射孔,可以減少城外敵方弓箭射入的幾率。

我還是那個在長城上吹泡泡的少年。只不過已時隔4年~

沒來過箭扣的你大概就看到了箭扣東線的全景,恐高的就一定不要來了。

感謝大家的閱讀,後期我會整理西線段和西北線讓大家瞭解最真實的北京野長城-京郊十大奪命線路之首-箭扣長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