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三十九):虎死不倒威。

在北洋王朝最後的三年時間裏,曾經稱雄一方的梟雄巨擘日漸凋零,這些曾經歷盡滄桑登上廟堂之巔的大佬們,最終都在固步自封的道路上走向毀滅。先是皖系軍閥被直係軍閥打垮,兩支北洋軍嫡系軍閥同室操戈,北洋軍旁支的奉系軍閥崛起,最終染指關內,面對南方軍聲勢浩大的北上討伐,奉系與直系兩大軍閥一起成了北洋王朝最後的看門人。兩湖地區是直係軍閥的大本營,直係軍閥的實際掌舵人吳佩孚在此陳兵十餘萬人,一代玉帥攜着北洋軍閥最後的銳氣與血性逆流“南征”,包括吳佩孚的嫡系部隊在內,以及作爲馬前卒的湘軍與贛軍共計三路人揮師南下,南北雙方硝煙再起。

但是吳佩孚也過於自信,以至於認爲這些拼湊的雜牌軍可以力克南方勁旅,然而在湘南一線接觸戰中僥倖取勝的湘軍各部迅速被南方軍的精銳援軍擊潰,喪師失地退守湘北的北洋軍殘部損失慘重,僅剩數萬衆。聞訊大驚的吳佩孚火速南下親臨前線,在前敵指揮部痛斥湘軍、鄂軍諸將無能,決定親自指揮戰鬥扳回敗局。這個已經年過半百的老頭兒,他不願相信曾經馳騁天下的北洋軍會如此不堪一擊,倔強中帶着一份執拗的無奈。丟掉兩湖,北方門戶洞開,北洋就真的完了!接着吳佩孚緊鑼密鼓地排兵佈陣,準備着困獸之鬥。他先是收縮殘部死守汀泗橋以及賀勝橋兩座天塹,接着電令河南、直隸兩省直係軍閥劃撥人馬迅速馳援,同時他也在等着一個人出手,此人就是直係軍閥中崛起的新秀孫傳芳,號令東南五省,麾下擁兵數十萬,但是也同樣面臨着同室掣肘的人心叵測。

其後,兩萬餘北洋軍駐守的汀泗橋,加上適逢雨季,成了南方軍難以逾越的天塹,損失慘重仍然久攻不克。北洋軍似乎還有希望,但是隨着南方軍援軍的迂迴包夾,北洋軍主要陣地被突破以至於全線崩潰,不得不退守賀勝橋。此處也成了無險可守的北洋軍最後的決戰之地,吳佩孚壓上了僅剩的兩萬人馬,分三條防線固守,同時親率軍官團以及親衛隊於前線壓陣,機槍隊和大刀隊於各處關口督戰。隨後兩個軍的南方軍撲向北洋軍陣地,其中主陣地三個團的北洋軍面對有死無退的鐵軍獨立團,雙方膠着肉搏,雖然給獨立團造成巨大傷亡,但是陣地最終陷落。兵敗如山倒的北洋軍潮水般向後方退去,萬餘人馬一鬨而散,督戰隊瘋狂射殺仍然無濟於事,吳佩孚自己手刃了九名潰退的北洋軍軍官,其中還包括一名旅長,但是三道防線如洪水潰堤一樣迅速垮掉,此時的吳佩孚,仍然收攏殘部決定死守武昌城,再做困獸之鬥。

​最終,雖然吳佩孚麾下的直係軍閥接連告負,損兵折將,餘部繼續收縮,只能依靠武昌城負隅頑抗,但在吳佩孚親臨湖湘前線之後,麾下嫡系人馬仍然打出了北洋軍的血性,直軍劉玉春部第八師損失最爲慘重,麾下三個團長全部戰死,三十九個連長只剩下五個,士卒戰損達到一半以上,在北洋軍閥後期,打出了暮氣沉沉的北洋軍身上少有的慘烈戰績與血性,一輩子不服輸的吳佩孚,困獸猶鬥也好,負隅頑抗也罷,只想說逐鹿天下的沙場之上,作爲一名北洋軍驍將,吳佩孚對得起北洋曾經的榮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