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30年代~50年代,中國戰亂不斷,人民苦不堪言。當時的中國,實力孱弱,成爲了各大西方列強砧板上的一塊肥肉。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也正是在那個多災多難的時期,我國湧現出了許多的抗戰將領,他們爲我國最終獲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其中陳賡將軍就是抗戰將領中的一位傑出人物,陳賡原名陳庶康,1903年出生於湖南湘鄉。在14歲時,陳賡就加入了湘軍第6團第2營,並於之後參加了討伐吳佩孚等人的湘鄂戰役。

抗日戰爭時期,陳賡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的旅長,並率領着這支部隊,立下了無數戰功。

在抗日戰爭結束後,陳賡又參與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爲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新中國成立後,就被授予了開國大將的軍銜。

陳賡將軍戎馬一生,離世後被葬於八寶山公墓,瞭解這座公墓的人應該都知道,它是全國規格建制最高、聲名最著的園林式公墓,裏面長眠着衆多開國元勳和戰功顯赫的將軍。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50年後,陳賡將軍又被遷出了八寶山公墓,這又是爲什麼呢?
埋葬於八寶山是一種非常高的榮譽,而陳賡將軍爲國作出如此大的貢獻,長埋於此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之所以要遷出公墓,還是因爲他子女的意願。

陳賡將軍的子女希望能讓父親回到自己的家鄉,畢竟對於陳賡將軍來說,一生戎馬,四處征戰,很少有回到家鄉的機會。在他去世後,將他遷到家鄉泉湖村的後山上,也算是了卻了他生前的一樁心願,而與他一同遷走的還有他的夫人王根英之墓,希望他們二人都能夠在家鄉的土地上安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