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阿里、華爲都在競速的新基建:釋放更多產能的同時警惕大躍進)

在疫情防控“攻堅”的那段時間裏,消殺產品生產企業廣東好順歐迪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下了兩項行業“速度紀錄”。

“第一,7個小時通過了乙醇生產備案審批。第二,一款氣霧消殺酒精產品從接到需求信息到上線銷售,僅用3天時間就完成了。”作爲好順歐迪斯的總經理,曲維好對記者講到,通常情況下,上述兩項流程分別需要6個月和45天。

除了政府開闢的“綠色”審批通道,產品能在特殊時期如此快速地上線,曲維好覺得,這完全得益於加入了淘寶的C2M超級工廠計劃。

一個在過去研發流程需要歷經3個月的產品,在阿里巴巴提供的精準數據支持下,“只花3個小時就初步定型了”,讓曲維好開心不已的是,產品上線淘寶後,短短几天時間便銷售近百萬筆,“最高的一天銷售達8萬筆,這在過去是一個月都很難實現的。”

新基建下的工廠

如今,曲維好的工廠每天可以生產銷售17.6萬支氣霧酒精,既能充分滿足需求供給,他的工廠也實現了逆勢增長。

對產業帶工廠而言,“數字化不僅是免疫力,更是增長力。”在3月26日淘寶舉行的C2M戰略發佈會上,阿里巴巴副總裁、淘寶C2M事業部總經理汪海認爲,相較傳統工廠,C2M工廠的數字化程度更高,展現出來的韌性也更強。

經濟觀察報記者看到,曲維好的經歷並非孤例。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突發疫情考驗着不少像他一樣的產業帶工廠“廠長們”。

董豐豪便是其中一位。他是溫州金馬文具用品製造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其工廠以生產水彩筆、蠟筆等學生文具爲主,每年的產值高達5億。

身爲“廠長”,在生產效率和經營週轉問題之上,董豐豪最擔心的是庫存和產品滯銷。“原來需要準備43天的可售庫存”,而在產業帶數字化轉型後,藉助淘寶C2M系統,“目前的產銷協同只需要31天。”

千萬別小看這被縮短一週時間,董豐豪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可以幫我們盤活34%的資金佔用,大大降低了滯銷風險。”

儘管疫情給金馬文具的生產帶來較大影響,但在數字化平臺的扶持下,董豐豪終於不用頂着庫存和滯銷風險的“定時炸彈”,產品依然能通過平臺滲透到三四線甚至更小衆的市場,同時基於數據反饋還實現着產品改進、老客引流等。

據汪海介紹,爲進一步幫助產業帶邁向數字化,淘寶在推出面向消費者展示好貨的特價版時,與之並行的,還針對供應鏈上游推出了“超級工廠”和“百億產區”兩個計劃。

在汪海的展望裏,淘寶C2M戰略在三年後要完成目標:不僅幫助1000家產業帶的工廠實現產值過億,更關鍵的是在全國範圍內構建起10個產值過百億的數字化產業帶集羣。“這也就意味着,我們要重新去創造10個‘線上的義烏’。”

基於當下加快新基建的大背景,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認爲,淘寶C2M的意義在於,通過數字化生態系統的建設和優化,持續改進消費互聯網和工業物聯網互聯互通的效率。

其實,汪海團隊在做的事情,正是將數字化的新基建帶到全國的各大產業帶中去,通過推動新基建發展新供給,從而拓展新消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巨頭們競速新基建

經濟觀察報記者梳理發現,從3月17日至3月23日,短短一週時間裏,從發改委到國務院,四次提及新基建,均在強調要加強包括5G、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在疫情得到有效防控的當下,2020年的暖春三月裏,“新基建”成爲了熱門詞彙。

這一頂層設計,不止激發着以電信運營商爲代表的國家隊的參與活力,記者看到,更多像阿里巴巴、華爲、京東、聯想等在內的民營互聯網科技巨頭們也躋身其中。

除卻推動產業帶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戰略發佈,在前期戰疫期間,阿里巴巴數字經濟體通過跨行業、跨空間,與產業、社會及民衆實現着數據共享、技術防控、復工復產等多項成果,更反映出“新基建”下數字經濟的重要性。

而在城市建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華爲這朵雲也在爲江蘇、安徽等地建設工業互聯網發展示範區,推進企業轉型升級等提供助力,從而實踐推動“新基建”。

在打造新一代基礎設施,爲更多行業提供數字化升級的支持和路徑方面,京東也在開放核心能力和資源,像聚焦解決企業復工物資採購難題,而打造的“京東慧採SaaS專屬採購平臺”,以及藉助智能供應鏈和智能物流的基礎優勢幫扶上下游供應商等,都成爲推動新基建的一部分。

從國家大力推進的“新基建”思路來看,聯想集團相關人士認爲集團在2019年提出的“端-邊-雲-網”的智能基礎架構,“最終要實現的是通過智能化應用去賦能各行各業,這與新基建的方向也十分一致。”

當前,新基建炙手可熱,可相關產業在推進的過程中究竟會起到怎樣的作用?爲便於理解,量子位聯合創始人李根爲記者做了一個形象比喻。

“如果說‘數字化’和‘智能化’是要讓所有企業都被數據和智能灌溉,那被廣爲談及的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就像是其中的‘水渠’,而數據中心則是數據存儲、使用和分析的‘大水池’。”在李根的理解中,新基建就是以數字化和智能化爲核心的傳統產業升級。

在中國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數據中心”的簡稱)行業觀察多年的張曉雪,最近也在緊鑼密鼓地與團隊挖掘及分析着新基建下產業會面臨的機遇點。

在她發來的一份《2019-2020年中國IDC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中,數據顯示,2019年整個IDC業務市場規模達1562.5億元,這一規模的絕對值雖然相比2018年增長超過300億元,但增速卻放緩了2.6個百分點。

不過,就在全國開展疫情防控期間,“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大量使用科技防疫、遠程辦公、遠程教育、電商生活等措施,培育起了更多新興客戶需求。”她認爲這一事實直接帶動了IDC行業客戶需求規模量級大幅增加,整個業務市場的增勢也相較穩定。

加之“新基建”的利好消息下,她不由感慨,“數據中心作爲基礎設施的底層,迎來了春天。”

結合疫情防控期間催生出的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孫會峯認爲,當下商業模式創新的力量來源,便是“雲與數”的結合,而數字應用催生的數據核爆與數據價值也在被放大,“這背後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做支撐”。

在他看來,“新基建”中涉及的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場景化應用,與5G商用一樣在加速落地,可以看到,不僅日常生產生活,就連金融、製造、醫療、零售等各行業都在趨向智能化、數字化,這也爲數據中心市場的發展與服務模式創新打開了成長空間。

警惕大躍進

記者看到,就在發改委副祕書長高杲3月23日作出“積極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各方面資金,加強包括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示後,第二天的股市早盤便有所動。

被李根比喻爲“大水池”的數據中心領域,該板塊裏的多隻股漲勢吸睛。其中引起記者注意的有,在全國佈局了50座數據中心,並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國內數據中心企業萬國數據,其大盤在3月24日開盤即漲5.75%,此後更是“紅旗招展”,截至發稿前,3月25日美股收盤價達57.04美元,漲幅高達12.37%。

拋開資本市場的反應,記者從萬國數據3月20日公佈的2019年全年財務業績中看到,其淨收入達41.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6%,其中服務收入就高達40.9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在48.4%。

在萬國數據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偉看來,業績創新高得益於中國乃至全球雲計算市場的飛速發展,使得一衆雲廠商對承載着海量雲計算、IT基礎設施集中的數據中心行業的需求持續高漲。

實際上,數據量和計算量呈現出來的指數爆發的勢頭,不止出現在數據中心產業。當前全球主要國家、大中小各具規模的企業等,都在積極投入到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願景不出其右,均是希冀通過信息革命推動大數據增長。

恰如3月20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勇談及“新基建”帶來的創新發展空間時所說,“‘新基建’一端連接着巨大的投資與需求,另一端連接着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

張勇認爲,數字基建作爲“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爲提升中小企業競爭力、消費驅動經濟增長、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等方面提供支撐。

在接受經濟觀察報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黃偉也對產業在“新基建”浪潮下會釋放更多產能予以認同。但“切忌大躍進”,他認爲,不止數據中心產業,與“新基建”相關的各產業參與者都需要合理規劃、科學佈局。

“這幾年中國的數據中心行業在大踏步成長,但不乏良莠不齊的行業亂象。”身在數據中心領域的黃偉告訴記者,數據中心領域屬於重資產投資,“是以15到20年的生命週期來衡量的,若佈局不當會讓投資無效”。

黃偉說,數據中心運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能否保持常年可靠和高效運營也是產業內各參與者面臨的巨大挑戰。何況,未來新興技術的變化巨大,在適應技術和業務趨勢發展下,企業的部署邏輯、技術門檻、投資前瞻性都會不斷變化。

而當各產業在新基建下競速發展,黃偉認爲更應保持理性,“產業全面能力的鑄就並非一朝一夕”,特別是在相關政策進一步落地之際,資源會向專業人士和相關企業傾斜,但“不能走傳統一窩蜂的老路”,他建議在擴大“新基建”中,充分調動民營龍頭企業的積極性,“讓這些企業發揮其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

選擇在大數據安全領域創業的海智,也早早看到了數字經濟的發展大勢,只是在他的商業邏輯裏,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的過程中,“數據量爆增更像一把雙刃劍”。而在新基建下,企業若沒有強大的數字技術能力支撐其從規劃到建設,再到後續的運維保障,“從數據中獲益”的想法也只是空談。

這點對董豐豪而言,深受體會。與他一樣在溫州經營製造工廠多年的“廠長們”,大多對信息化的理解較薄弱,總是照着傳統路子走下去,直到出現較大的損失,纔會痛定思痛,決定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

幫扶產業帶工廠實現數字化轉型,讓汪海團隊切實看到了中國經濟的縮影,同時也讓他們更堅定,基於阿里在數據、技術、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實力積累,通過洞察消費市場、供應鏈兩端的需求,以C2M模式對產業帶工廠進行升級,可以讓工廠離市場更近、離用戶更近。

於是,更多像曲維好、董豐豪一樣的“廠長們”投入到了數字化的大潮中,在生產效率提升,直接有效對接終端消費者的優勢下,董豐豪告訴記者,他心中有一野望,“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成像富士康、特斯拉一樣的超級工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