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秦是我國最早一個一統大王朝,然而這個王朝的創造者不是一個人,它是經過了幾代秦王的不斷努力,纔有了後來的強大和規模的。而且我們也會發現,每一代強盛的秦王,必有一個有力的人才來輔佐他。

其中秦孝公和商鞅就是其中很傑出的一對。商鞅在秦孝公的時代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思想和執行力都如此超前的傑出人才,最終卻如何反成過街老鼠落得人人喊打,逃無可逃的境地?我們可以從《商君書》中找到原因,商鞅確實是個壞人,這個壞人確實死晚了!
其實商鞅本不姓商,他是當時的衛國人。我們應該稱他爲衛鞅纔對,只不過因爲後來他的功勞很大,被孝公封在了商地,人稱商君,所以大家才稱他爲商鞅的。而商君書也不是商君自己寫的著作,那是後人根據他生平的事蹟和言論整理出來的。

其實商鞅的治國理想,在《商君書》中有很明顯的體現。對於這一部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然而商鞅最根本的悲劇,其實在這本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大家都知道他的下場很慘,被處以車裂,而他被加刑的理由就是謀反。
當然,小編在這裏討論的,不是說衛鞅這個人物有多大的才能,關於他的故事,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們主要來探討的是,商鞅爲何最終落得如此悲慘的結局呢?這恐怕和他的信念有關係,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
就文化來說,那是一個各派思想流行的時代。當時各派學說十分流行,而且他們也有很多著名的典故,但是作爲法家來說,恐怕他們受到當時各國國君歡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爲他們推行以法來治國,可以強盛國家,而秦國正是給商鞅提供了這樣一個發展的舞臺。

我們可以看到商鞅在入秦之前的秦國現狀。作爲老牌的國家,秦國是被其他六國所看不起的,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處於蠻夷之地。而且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十分落後於其他山東各國。
而商鞅的到來,無疑是給秦帶來有效的手段。他推行法治,依靠完備的法治理論,讓秦在短時間內迅速強盛起來。
但是這是一種十分急功近利的做法。主要的原因是商鞅太推崇法了,他也甘於爲法來奉獻一切,包括當時的人情,包括官場上應該警惕的規則。而這樣的人物必定有強硬的支撐者,才能讓他的法度推行下去,而秦孝公無疑是這樣一個人,他對商鞅是十分信任的。

而商鞅的立足點,不在秦朝的某個人,或者某幾個人的利益。所以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當時的百姓,他們的利益和得失都不在商鞅的考慮範圍之內,他所有的手段都是爲了這個國家的強盛。因此在太子犯法的時候,他竟然處罰了當時的太子的老師,手握重兵的公子虔。
在商鞅後來的悲劇中,公子虔這個人物可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我們從《商君書》中可以看出,他是反對貴族的特權利益的。規定不管是貴族還是當時的百姓,都需要依靠軍功和耕種,才能獲得封爵和俸祿。這也讓他觸動了貴族地主利益,所以說上層的貴族們也是不支持商鞅的。

再來看看下層的百姓,商鞅也沒有得到他們的支持。商鞅所採取的獎勵耕織,雖然讓老百姓有了禁絕和獲得封賞的機會,調動了百姓作戰和耕織的積極性。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他的另一面,那就是嚴苛的刑罰。商君以他一人之力建立起了事無鉅細的完備懲罰制度。
這讓當時的百姓做事有法可依,然而觸犯刑罰的人也大有人在,他們無一例外都受到了應有的處罰。而且這樣一套完備的體系,在秦國的推行是十分完美的。
以至於商鞅在犯了罪後犯事,被下令捕捉,想要出關逃到魏國去的時候,竟然因爲忘了帶證明自己身份的證件,而被旅店所驅逐。

而店家不敢收留他的原因就在於商君之法,若是店家收留這樣一個身份不明的人物的話,自己是要受到處罰的。這是商鞅推行法令的成功,也是他悲劇的起源。綜合上述,商鞅一個人雖然完成了一件很完美的事情,然而他得罪了秦國幾乎所有的人。
事實上在秦國來說,除了國君孝公。沒有任何其他任何一個人是支持商鞅的,因爲商鞅制定這套法令的出發點,沒有爲任何一個人考慮過。說他是惡人的說法,也是毋庸置疑的。
往深了說,就是這個人毫無情意,是個徹頭徹尾的壞人。當然,他爲秦國所處出的功績也是無法磨滅的。凡事我們都要分開來看。

其實說商鞅謀反是毫無證據的,因爲在孝公在世的時候,就因爲商鞅的功勞太高,甚至想把自己的位子讓給他,但卻被商鞅拒絕了。我們可以看出,商鞅很像是一位繪製藍圖的繪圖師。他所追求的是他心中完美的一種理想化,以法爲尊。
後來秦國就是因爲完全按照商鞅的這套制度往下走,才激起了越來越強烈的矛盾,從而導致滅國的。所以說商鞅的這套辦法,在短時間內有效,但它的弊端也是很大的。

無論是什麼樣的變革,都得需要經過實踐和驗證。而商鞅成爲了自己信念的犧牲者,被自己所確立的信條而捆縛住,被秦國從上到下的人都追着喊打。
甚至商鞅在被處決的時候,秦國的百姓竟然歡慶。這不得不說是他最大的悲哀,所以從百姓們的角度來看,商鞅這個壞人是早就該死掉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