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符書箋

清代同光年間,緊鄰過雲樓顧氏怡園、俞樾曲園的聽楓山館曾爲風雅之所,江蘇巡撫張之萬時常造訪,與主人吳雲談經論古,鑑賞書畫古籍、青銅鼎彝。及至光緒初年,顧文彬辭職回到蘇州,與吳雲、張之萬、沈秉成、李鴻裔、盛康等老友們重聚一堂,聽楓山館、耦園、怡園、網師園、留園,一時成爲吳門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活動中心。

吳雲(1811-1883),浙江歸安人,字少甫,號平齋,榆庭、愉庭,晚號退樓。清代諸生。吳雲因考運不佳,屢試不售,道光二十四年得以捐納通判分發江蘇,署寶山、金匱知縣。咸豐年間,太平軍勢如破竹,攻陷東南諸省,吳雲因總理江北大營營務及籌措軍餉有功,升候補知府,做過鎮江知府、蘇州知府。同治三年,吳雲定居於聽楓山館,讀書、寫字、品鑑、會友,忙得不亦樂乎。他工於書法,雅好收藏,因喜愛王羲之的《蘭亭序》,收藏兩百種,故以“二百蘭亭齋”命名其室;又因收藏齊侯罍兩件,又命名其室爲“兩罍軒”,還有一室名叫“金石壽世之居”。作爲傳統文人,他追求格調高雅、富有情趣的生活,製作了多種個性化的信箋,令人愛不釋手。

《蘭亭序》和齊侯罍是吳雲最看重的藏品,所以他設計了二百蘭亭齋書箋、兩罍軒書箋,這是他與友朋交往時使用最多的兩種書箋,簡潔明瞭,彰顯了他的收藏特色。這兩種信箋形制雖普通但實用,朱絲欄,左下角分別落款“二百蘭亭齋書箋”、“兩罍軒書箋”。二百蘭亭齋書箋有四行、五行、六行三種,兩罍軒書箋有四行、五行、十行三種,不同行數的書箋有不同的用途,或寫詩或寫信,故有詩箋、書箋之稱。

魚符是唐代授予臣子的信物,是權力的象徵。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爲避其祖李虎的名諱,廢止虎符,改用黃銅做魚形兵符,稱“魚符”。魚符分左、右兩半,中間有“同”字形榫卯可相契合,左符存放於內廷,作爲底根;右符由持有人隨身攜帶,作爲身份的證明。吳雲將其收藏的唐代魚符視爲珍寶,特地製作了魚符信箋。第一種魚符書箋爲六行朱欄,整個信箋由魚符圖案與文字構成,右下角鈐“兩罍軒收藏吉金之印”。信箋上半部分爲魚符圖案,左符是魚的形狀,右符中間有字,上方爲“同”字,下方文字爲“凝宵門外左交”;下半部分是吳雲所寫關於魚符使用說明的文字:“唐銅交魚符,文曰:‘凝宵門外左交’,唐制左者進內,右者在外。左交者,交魚符之左也。兩罍軒主人記。”第二種魚符信箋的魚符圖案與第一種完全一致,文字部分則要簡潔一些,“兩罍軒收藏吉金之印”置於左下角。第三種魚符書箋,右上角有“雙魚”兩字,信箋上半部分爲魚符圖案,其右符與第一種第二種相同,左符則是另一種形制,“同”字下方刻着“左領軍衛道渠府第五”。下半部分寫着吳雲這個魚符的來歷:“唐銅魚符二,山左劉氏故物,今在歸安吳氏,收載《兩罍軒彝器圖釋》。”唐代實行十六衛制度,這是一種軍事組織,將禁軍與府兵系統融合起來,每衛設有大將軍,每衛統率若干府。山左劉氏,即山東劉喜海(1793-1852,字吉甫,號燕庭),清代金石學家、古泉學家、藏書家,這個魚符原爲劉喜海所藏,後爲吳雲所得。

吳雲還設計了漢銅鉤信箋,風格與魚符相似,由漢銅鉤圖案與文字組成,上半部分印着兩枚銅鉤,均有“長壽”兩字,一爲陰刻,一爲陽刻;下半部分爲吳雲撰寫的文字:“漢銅鉤二,其一陽款,一陰款,阮文達公雲:‘揣其制,必更有半鉤,陰陽相配,合作符券’。文曰:‘長壽’,漢人習用吉羊語也”。“阮文達公”即阮元,乾隆進士出身,著有《山左金石志》,創辦杭州詁經精舍,官至兩廣總督;“吉羊”即吉祥。

信箋是古人互通信息的載體,因文人風雅賦予了信箋深厚的文化內涵。吳雲的信箋圖案圍繞其收藏內容,文字涉及藏品知識及其流轉,且有吳雲的各種鈐印,頗具藝術欣賞與文獻價值。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