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8月5日文章,題爲《數以百萬的中國人爲何想要成爲“精芬”》。以下是文章內容:

“隱私權”或“私人空間”等概念曾遭到敵視。如今在中國各地,人們在幾乎任何場合都能心情愉悅地躺下來小睡一會兒:無論是在辦公室的儲藏間內,還是在公園的長椅上,甚或在博物館或音樂廳的休息室內,人們都能愜意地進入夢鄉,好像公共空間就是他們的起居室。

因此,當看到馬蒂——芬蘭系列漫畫《芬蘭人的噩夢》(如圖)中害怕社交的卡通人物——成爲中國網絡空間的“名人”着實令人感覺意外。爲描述像這位芬蘭“英雄”的中國人,一些中國網民甚至創造出一箇中文新名詞:精芬。按照中國社交媒體對該詞的定義,“精芬”是指那些不喜歡社交——就像芬蘭人那樣——且對其私人空間極度重視的人。芬蘭卡通人物馬蒂對人羣和聊天的恐懼及其容易感到尷尬的傾向,已引起衆多中國讀者的共鳴,他們似乎如釋重負:終於有人通過一位來自遙遠國度的剪貼畫人物表達出他們對隱私的渴望。

▲嘗免費樣品,可又不想和銷售員說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在馬蒂的身上看到自己?善良又堅持,害羞又內省,日常生活中的紛紛擾擾也許不僅僅是馬蒂的噩夢。人是羣居動物,我們都害怕孤獨,但我們更渴望自我空間和個人隱私得到最大的尊重。在中國,這已成爲一種引發很多人共鳴的觀點。

弗娜·俞,王會聰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