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话洛阳】到今年年底,洛阳市博物馆数量将超100座

前段时间,孩子在网上看了洛阳博物馆的直播节目,对夏商周时期河洛地区出土的文物产生了浓厚兴趣。”近日,得知洛阳博物馆恢复开馆的消息后,洛阳市民李娜女士迫不及待在网上预订了两张门票。她计划带孩子到洛阳博物馆转一转,近距离了解古都洛阳的文明变迁、发展脉络,领略洛阳的文化魅力。

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明生活,洛阳博物馆在疫情期间闭馆不闭展,持续推出“线上”直播活动,为疫情中的“游客”提供“云春游”体验,也为博物馆数字化平台的搭建开辟了新路径。

此举,是该馆落实《洛阳市坚持文化保护传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行动的生动实践。

2020年至2025年,洛阳市将坚持“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方针,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利用行动,通过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

洛阳市将提升洛阳博物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展示开放水平。全面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规划纲要》,重点推进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建设。同时,加快建设丝绸之路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牡丹博物馆等专题和特色博物馆,整体提升古代艺术博物馆、洛八办纪念馆展陈水平,重点打造15座精品博物馆。 2020年,洛阳市博物馆总数将超过100座,实现九县(市)博物馆全覆盖。此外,洛阳市还将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博物馆陈展和服务形式,提升陈展服务水平。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洛阳市将主动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研究,加快推进苏羊遗址、二里头遗址和偃师商城的考古发掘,组建早期中国和夏文化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丝绸之路和隋唐大运河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提升保护能力、展示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着力构建“ 华夏之源、河洛之根、丝路起点、运河中心”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此外,洛阳还将办好世界古都论坛,建设世界古都论坛永久会址,讲好洛阳故事,传播洛阳声音。

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洛阳市将支持文物保护由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整体保护并重转变。做好《隋唐洛阳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修编,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打造国际大遗址保护范例和国际文旅融合示范区。持续推进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回洛仓、含嘉仓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利用。加强汉魏洛阳故城、偃师商城、宜阳韩都故城、邙山陵墓群等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此外,洛阳还将保护利用好深厚的革命历史和丰富的红色资源,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

(来源:洛阳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