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位置效應是指記憶材料在系列位置中所處的位置對記憶效果發生的影響,包括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就是接近開頭和末尾的記憶材料的記憶效果好於中間部分的記憶效果的趨勢)。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讓大家讀一串比較長的數字,然後立刻複述,大部分人都只能記得前幾個和最後幾個數字,中間的大部分記不太清楚。

我們再來各舉個例子分開解釋一下

首因效應:我們高中的語文老師一直說:大家背離騷的時候不要老是從第一句開始,每次都是從第一句開始,然後每次我檢測你們背誦情況的時候,站起來只能張口就來第一句,後面背的啥都不知道。我相信大家都有這種感受,每次背課文的時候總是前幾句記得特別清,後面的就磕磕絆絆背不下來。

近因效應:一個人在高速公路之旅上看到了同樣多的紅色汽車和藍色汽車,但如果在下高速的時候他看到的是一輛紅色的汽車,那麼他會認爲這趟旅行中他見到了大量的紅色汽車。

按照記憶保存時間的長短 分爲瞬時記憶(0.25-2s)、短時記憶(1min)和長時記憶(大於1min),知道了這個分類我們來一起看一下心理學中對此現象的實驗研究及其解釋(以下研究來自本科生論文)

實驗通過被試在不同的實驗條件(1秒立即回憶、1秒延遲迴憶、2秒立即回憶以及2秒延遲迴憶)下,對漢字進行回憶的正確實記量的情況來驗證系列位置效應現象。

結果如下圖

解釋

近因效應來自於短時記憶,而首因效應則來自於長時記憶。由於在延遲時間中出現了分心任務,導致被試無法對系列的最後幾個項目進行復述而使它們轉到長時記憶中去,同時短時記憶的保持時間很短,以至於系列的最後幾個項目由於分心任務的干擾而無法保持在短時記憶中,使得在延遲迴憶中,近因效應消失。同時,由於系列的前幾個項目在呈現的過程中已經通過複述轉到了長時記憶中,因此回憶方式不影響近因效應。

瞭解了系列位置效應之後我想說一些具體應用:

對於學生:

1、在背誦語文課文的時候,不要每次都從第一句開始,如果第一段已經背熟了,就從第二段開始,建議分段背誦再進行合併。

2、、在背誦英文單詞時,不建議按照字母順序背誦,我相信大家一定聽過“亂序排列”,這就可以避免我們產生位置效應,畢竟每一次的順序都是隨機的。

(插個我個人的小例子給大家做個提醒:我之前背英語單詞的時候喜歡邊寫邊記,左邊寫上漢語意思,右邊一列一列的寫英語。這時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有的時候我並不是記住了做個單詞的英漢對照意思,我只是記住了下一個該是這個單詞,本來隨機排列的單詞被我改成了有序排列。這時建議大家可以找同學互相提問,做到儘可能的隨機。)

對於老師:

課程時間和內容的分配要合理,建議把重點放在開頭和結尾,切記不能一節課四十分鐘,前三十多分鐘在講一些不重要的,後十分鐘開始拼命講重點。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都是有限的,就算有近因效應,消耗了這麼多注意時間也會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不高。(反例:我們高中的生物老師有託塔李天王之稱,因爲他每次在快要下課的時候開始講重點,並且語速極快,但是下課鈴響了,他依舊講不完,於是每次都拖堂,我每次聽完都不知道自己記住了什麼,畢竟之前有那麼多精力被佔用,最後肯定效率很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