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津地铁老照片。天津地铁老照片。

天津地铁老照片

众所周知,中国第一条地铁是北京地铁,1969年10月试运营。香港地铁1979年开通。资料记载,天津地铁是中国第三条地铁,1984年12月通车,全长7.4公里。实际上天津地铁曾在1976年1月试运营,当时只有四站,3.6公里,不过很快赶上唐山大地震,只好长期停运。

天津最初决定建地铁是在1970年。当时出于人防工程的考虑,计划改造旧墙子河、修建备战通道,对外称“7047墙子河改造工程”,把墙子河里的污水排净,深挖河道,改成地铁隧道,上面盖上盖儿,平时走车不走人,战时走人不走车。最初的设计,是从双林站到柳滩站,全长26公里。

在计划经济时代,天津地铁工程未能列入国家计划,只能靠天津市自筹资金。最困难的还不是资金,而是由国家统一调拨的建材和施工设备,不好解决。那个时代的天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与京沪齐名,人都有自信,也习惯了自力更生,工程师设计组到市图书馆找资料,发现了日文版地铁建设方面的书刊,也不可能出国考察,愣是照着书本,一边琢磨一边设计,一个一个攻关。

天津地铁老照片

1970年6月5日,天津地铁工程动工。由市政公司和第六建筑工程公司负责施工,各区成立7047分指挥部,各系统职工、大专院校学生和机关干部都参加了义务劳动。没有挖掘机,就靠铁锹、镐头;拖拉机和汽车不够用,就靠肩挑小车推。最高峰时每天参加义务劳动的有上万人。

海光寺到鞍山道,是最早动工的路段,长700米,挖土7万立方米,还土也在5万立方米以上,1970年年底完工。三年后,地铁工程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有1400多名职工,专门负责地铁施工,到这时候就不再组织义务劳动了。

1974年,墙子河改造基本完工,上面的路暂时定名为“胜利路”,后更名为“南京路”。1975年地下隧道开始铺铁轨,建临时变电站,准备试通车。

天津地铁老照片

北京地铁工程指挥部调剂给天津四辆长春客车厂制造的DK—3型电动客车,1975年11月运抵天津。运输时,电动客车只能走铁路,而铁路线只能通到天拖,再从天拖运到长江道南丰桥地铁临时车场,这一段路没有轨道,只能一边铺装临时轨道,一边用人力推客车。

1976年1月23日,天津地铁试运营,开通了新华路、营口道、鞍山道、海光寺四个车站,全长3.6公里。一列地铁有两节车厢,每节车厢长20米,定员80人,最多容纳200人。车厢内有靠背软椅,车门自动开关,封闭严密,行车时没有噪音。列车时速为50公里,每隔半小时发车一次。

这段地铁距离地面只有两米,时至今日,如果在这几个地铁站下楼乘车,还能发现离地面非常近。但不用担心这段地铁的坚固程度,因为开通不久,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大地震,天津受损非常严重,而地铁洞体并没有明显损坏。不过地铁还是暂时停运,南京路上搭起了无数地震棚。

天津地铁老照片

直到1979年,地铁再向北延伸1.6公里,开通了二纬路、西南角两站。1980年1月10日载客通车,距离达到5.2公里,但不是全天通车,而是早晚客流高峰,早上6点半到9点,下午4点半到7点,这个时间段才有地铁。这一年春节,2月16日到19日,地铁全天运营,从早8点到晚8点,普通职工歇班放假,地铁职工反而要加班。

1983年,地铁继续向北穿过南运河,在施工时打坝截流,拆除和重修大丰桥,一年后开通了西北角和西站两站,全程达7.4公里,至此,天津地铁的修建告一段落。1984年12月28日,天津地铁正式通车,时任市长李瑞环剪彩。

地铁车票

天津地铁站

从早晨6点半发车到晚上7点34分末班车,每天大约有5000人(次)乘坐地铁,春节曾高达1.3万人。家长们常在休假日带着孩子乘地铁,就像逛公园一样。地铁站厅相当宽敞,每个车站设计得都不一样。立柱、吊顶和灯具也是各式各样,装饰材料和色彩也不一样。水磨石镶铜地面有红有白,在辉煌柔和的灯光照耀下,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1987年12月,从日本“东机车辆株式会社”引进的六节电动客车,第一组三辆运抵天津。新引进的日本地铁客车与长春产的车辆相比,起动快、制动也快,运行更平稳。三节车厢贯通,每节车厢最多可容纳300多人。每节车厢有四对车门,车厢内通风装置、广播装置齐全。新车投入运营后,每趟车间隔可以缩短3至5分钟。在当时来说,虽然地铁车站里总弥漫着潮湿的气味,但不得不说,天津地铁是全国最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

天津地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