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關於桂林學區制管理改革、學校之間成立聯盟和育才融創實驗學校新建奠基的消息在朋友圈流傳並引起熱議,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育才融創實驗學校奠基的消息引起熱議

學區制管理是什麼?跟學區房有啥關係?

根據桂林市教育局官網消息,從9月1日起,市直屬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全面實施學區制管理改革,以建立學校聯盟的模式,實現成員學校資源共享,提升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和質量,進一步促進我市直屬義務教育學校均衡發。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以七星區爲例,作爲自治區首批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試點,2015年9月就已全面實施學區制管理改革,已將城區公辦20所中小學劃分爲7個學區:育才教育集團、龍隱教育集團、匯通教育集團、穿山教育集團、火炬教育集團、華僑教育集團、東城教育集團

以育才教育集團爲例:

2010年5月,在桂林市委、市政府,七星區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強力推動下,桂林市育才教育集團正式成立,共有育才小學、英才小學、石油小學和躍進中心校四所學校。育才教育集團有89個教學班,4154名學生,專任教師208名。

2018年11月1日,育才融創實驗學校舉行奠基儀式,育才教育集團又添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即將在七星區動工新建。

目前,陽朔、全州、平樂、靈川、荔浦、恭城、秀峯等7個縣(區)已全面啓動公辦義務教育學區制管理改革。今年10月,秀峯區將轄區內9所中小學進行劃分,成立了4個學校教育聯盟(學區):榕湖教育聯盟、中華教育聯盟、樂羣教育聯盟、長海實驗學校教育聯盟。

市屬17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於今年6月全部納入學區制管理,我市17所市直屬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劃分爲4個學區,並相應成立了桂林中學教育集團、第十八中學教育集團、逸仙中學教育集團、中山中學教育集團四大教育集團

桂林中學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爲桂林中學,學區內學校有桂林中學初中部、十二中、十三中、十四中;

十八中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爲十八中,學區內學校有十八中初中部、一中初中部、三中初中部、田家炳中學初中部、八中初中部、十一中;

逸仙中學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爲逸仙中學,學區內學校有民族中學、十六中、十七中初中部;

中山中學學區的學區長學校爲中山中學,學區內學校有中山中學初中部、清風實驗學校、十九中初中部、復興小學。

實行學區制管理後,原則上,大學區內各學校的教學資源和設備要共建共享。對於教育資源薄弱的學校而言,通過學區制,他們可以共享到名校現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和配套,實現學校間優秀教師的交流與分享,縮小各校間的教育質量差距。

講了那麼多,顯然,學區制管理跟老百姓口中的“學區房”完全不是一回事,也沒有直接關聯。學區該咋劃分還是咋劃分,你住哪就上哪個學區的學校,這點沒變,變的只是以後你學校的資源會跟別的學校共享共建,簡單地說,就是富幫窮,強幫弱。所以既沒必要感到恐慌,也沒必要太過驚喜。

新建的育才融創實驗學校,什麼人能讀?

11月1日上午9點,桂林市政府、七星區委區政府、桂林市教育局、七星區教育局等相關部門領導,融創中國桂林公司領導和育才教育集團總校長共同爲育才融創實驗學校奠基培土,宣告一所優質的九年一貫制學校開啓奠基。

據瞭解,2018年七星區將啓動續建、新建11所公辦中小學,其中便包括了重點建設的育才融創實驗學校和育才融創和平小學。學校建成後,將爲區域居民新增優質學位約2100個,加上規劃中的育才融創和平小學,區域新增優質學位總量達到3180個。

早在2017年12月8日,融創就與七星區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書》,由融創中國投資約3億新建兩所學校——育才融創實驗學校和育才融創和平小學,以及改造光輝教學點。融創與育才聯手建校,高規格的硬件投入與優質教學資源的充分整合,以育才教育集團與融創的口碑效應,帶動更多名師彙集於此,在爲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提供完善教育配套的同時,還將豐富漓東片區教育資源,推動區域教育品質再度向前邁進。

育才融創實驗學校、育才融創和平小學

建設規模

育才融創實驗學校,佔地面積爲55畝,總建築面積約36908平方米,爲九年一貫制學校。啓用後,計劃建成擁有45個教學班(小學30個教學班、初中15個教學班)的公辦學校,爲片區適齡兒童提供高品質的教育和服務。

育才融創和平小學,佔地22畝,爲六年制公辦小學,計劃招生規模爲24個班。兩所學校投入使用後,桂林融創萬達文化旅遊城業主家庭的適齡兒童可就近入學。

計劃新建的這兩所學校都是公辦學校,所以仍是遵循義務教育階段就近入學的原則,也就是

被劃分到這個學區的適齡兒童纔可以就近入讀。

但是要注意,即使你家過去屬於那片學區,但你家孩子以後不一定就能入讀那個學校,因爲還涉及到別的條件,

比如學區有可能被重新劃分、戶口遷入問題及學位佔用三個問題。

所以,現在更多人關注的是“學位房”概念,

學區房和學位房一字之差可謂千差萬別。學位房原則上是,你買的那個房子被承諾會有相應的學位。而學區房卻不一定,學區房是由政府在每學年根據片區入學生源情況而劃分出來的,有些房可能上一年有學位,但在下一年則會因爲政府的規劃而失去學位;

學位房大多是開發商將名校引進到項目或和名校簽訂協議,送給符合條件的購房者子女就學的學位

但一般開發商送的學位是有要求的,比如房源類型、面積、房價總額、購買時間等,也就是說,不是所有購買贈送學位項目的房源都會得到贈送的學位,所以,具體在買房的時候一定要調查清楚關於學位名額、入學條件等等跟房子有多少直接關係,不要輕易被開發商廣告或銷售人員誤導。

綜上所述,七星區這兩所主要靠開發商投資新建的公辦小學,基本上適用“學位房”概念可以獲得入讀機會。如果非常看重學校,與其去買不一定有學位的學區房,不如直接到開發商投資建學的項目買學位房更靠譜。

桂林的學區房熱是否有可能“降溫”?

前面介紹的學區制管理,其實就是一種資源共享方式,在有些人看來,意味着不在名校就讀也有分享名校教育資源的權利。那麼,桂林的學區房熱今後是不是有可能因此“降溫”?

有分析指出,實際上,實行學區制管理對學區房的“降溫”並無影響,甚至,划進好學區的學區房含金量有可能再一次提升。

這是因爲,“學區房”這一概念,是購房者和開發商共同選擇下產生的結果。一方面,隨着社會競爭的日益激烈,家長們爲了使孩子不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不惜花費重金購置一切屬於教育質量好的學區的房產;另一方面,爲了儘快售出房源,樓盤位於學區內的開發商就會對“學區房”這一優勢進行大肆炒作。

桂林推行學區制管理雖然爲一些學校提供了優秀教育資源和教師分享交流的機會,但實際上優秀教師和優質教育資源仍歸屬於名校,比起有機會享受到優秀教師的授課,家長們還是更傾向於就讀名校所保障的教育資源和師資力量。

總而言之,望子成龍是天下所有父母的願望。古有“孟母三遷”典範,現代又有多少普通家庭在傾盡全力爲孩子爭取一個好的學區。但小編還是想說,學區房買不買,如何買,還是要取決於自己家裏的實際情況。同意的點

來源:桂林天天看、網絡

編輯:小松

居桂林轉載發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