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演技競演類綜藝越來越火,也看得出來,沒有準入門檻的娛樂圈,越來越多的演員帶來的是整體演技水平的倒退,觀衆越來越渴望看到真正的演技派。

相比《演員的誕生》,《演員請就位》定位是“導演選角真人秀”,最開始的先導片更多的宣傳點在四位導師,也就是四位導演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身上,也就意味着,相比演員的演技pk,導演的點評也至關重要。


確實,第一季《演員的誕生》的三位導師章子怡、劉燁、宋丹丹,本人都是演員,點評選手演技時也只是從自身的角度來出發;第二季《我就是演員》的導師中多了徐崢這位導演,點評的格局和高度就很顯然不一樣了。

而節目中曾請來過陳凱歌,現場點評徐嬌和胡先煦演的《臥虎藏龍》,更是令人醍醐灌頂,不得不感慨大導就是大導,果然會調教人。


於是終於迎來導師全是導演、能夠真正在點評上提供不同視角乾貨的《演員請就位》。

作爲網絡綜藝,《演員請就位》還有一大優勢是,時長不受電視臺播出的限制,所以第一期時長就將近3個小時。


可相比真正的拍戲拍電影,3個小時也還是太短。即使節目中有很多關於幕後準備的故事,但也還是式的,畢竟真正拍戲,演員要做的準備工作比這多得多,節目只截取一個片段來演,演員來不及去搞清楚這段劇情前後的情境,來不及理清人故事和人設,也就很難真正還原原片的魅力。


所以這類節目在看熱鬧之外更有趣的,反而是導師的點評,就像炎亞綸說的,聽陳凱歌講戲才發現,哇,原來有這麼多細節可以看。


看過節目就會知道,一個好的導演是多麼的重要。

其實,雖然最近幾年雷劇越來越多、毫無演技的演員也越來越多,可我始終認爲,一部劇不好看、演員演得不好,最根本的負責人,在於導演,因爲他沒有調教好演員,他在演員演技明顯不過關的時候喊了卡,他沒有對自己負責。


真正的好導演,是懂得愛惜演員、也愛惜自己羽毛的。

看《演員請就位》就很明顯看得出來導演的意義,最明顯的一處是,陳若軒和明道演完《破冰行動》片段之後,陳凱歌現場指導後讓他倆又重演了一遍高潮部分,結果有了質的改變。


看下來你會發現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很多演員,不是不會演,而是不知道該演什麼。簡而言之就是,只靠他們自己,無法真正領會角色,不知道在這一情境下這個角色應該作出什麼樣的反應,需要導演來替他們拆解角色,教他們分析這個角色此刻心裏在想什麼,然後他們才能演出來。

比如陳凱歌指導陳若軒,就是讓他想明白,此刻他面對的究竟是什麼,是有可能會失去親生父親。


然後陳若軒馬上就演好了。

這到底算是好演員,還是差演員?

如果要說他們差,其實還有更多演員,就算導演已經講解清楚了,他們依然演不出來。


可要說他們是好演員,似乎也不夠格,因爲他們彷彿完全沒有“主觀能動性”。

爲什麼會缺少這樣的東西?

提起演員門檻越來越低,趙薇的態度是,無所謂,甚至按她的思路來說可能還是好事:“就是說池子裏面魚更多了,但你還是隻選十條魚這樣。其實我覺得多一點沒有關係,在一千條魚裏選十條肯定比在一百條魚裏選十條質量要來得高。”


可事實並非如此。

因爲整個社會都越來越浮躁,太多的人在太小的年紀就湧入五光十色的娛樂圈。

一方面,他們讀書讀得太少。讀書並非單純只是爲了學歷,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讀過書的人氣質是不同的,而且,在讀劇本的時候,他們更容易透過文字去了解故事背後所要傳達的感情乃至內涵。試問張口就是錯別字臺詞都讀不準的人,又怎麼能奢望他真的讀懂劇本?


另一方面,他們與真實的社會接觸得太少,他們過早的進入和普通人的完全不同的娛樂圈,成了所謂的“明星”,不懂得真正的人間疾苦,也就很難在演戲的時候,真正設身處地地去想象這個角色的心情。

或許大部分演員,都並不是不想演好,而只是,知識和經驗都不夠,所以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就只能等着導演將角色喂到他們嘴裏。


可是縱觀娛樂圈,且不提是否有這麼多足夠有耐心的導演,就說有這份能力的導演,又有多少呢?

陳凱歌拍戲如何暫且另說,但他調教演員的思路非常清晰,總能一針見血地抓住角色的重點,爲什麼?

因爲他讀過多少書,走過多少路,歷過多少事啊!


你看他不管什麼場合都不驕不躁不疾不徐心中有底娓娓道來的樣子,就會覺得他說的話是有力度的。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些沉澱實在太重要了,可惜現在的娛樂圈擁有這份沉澱的人越來越少——當然,不止娛樂圈,哪個不是這樣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