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寶媽發現寶寶在熟睡的情況下,面部表情也會不停變化,時而蹙眉,時而微笑。老一輩這時也會開玩笑說,寶寶在夢裏搶花呢!那到底什麼纔是真相呢?剛出生的寶寶連寶馬寶爸都沒法分清也會做夢嗎?小樂這就帶你來探究一番。

寶寶在母體就會做夢了

聽上去是不是很神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做夢。通過腦電圖監測睡眠過程,發現睡眠的全過程可以分成了兩部分:“快速眼動期”和“非快速眼動期”。

在快速眼動期的過程中,腦部在處理白天的記憶,在不斷的處理過程中就會產生夢。科學研究表明,寶寶尚未出生還是胎兒時,眼球也有高速轉動期,而眼球高速轉動就代表着處於快波睡眠狀態,即做夢狀態。

寶寶做的夢多嗎?

寶寶雖然睡着了,但是小小的腦袋可依舊活躍。據統計,寶寶做夢的時間是成年人的兩倍,這是因爲寶寶在一天中接受了太多太多信息。在寶寶做夢的時候,腦電波相當活躍,會消耗大量能量——蛋白質,因此寶寶夢醒後容易覺得餓。

寶寶會做很多夢,是因爲睡眠是寶寶把短時記憶轉化爲長時記憶的過程,是寶寶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做夢的時候,寶寶白天接收到的信息和知識在夢境中轉化爲長時間記憶。

寶寶常做夢影響發育?

成年人若是睡着時做了夢,醒後會覺得特別疲倦,感覺自己一晚上都沒休息好。那寶寶也是這樣嗎?

快速眼動期的睡眠對寶寶發育中的大腦特別重要,能促進神經系統的發展,使寶寶在發育時期的神經系統得以成熟。所以寶寶的睡眠過程中,做夢睡眠的比例非常高,這恰恰是腦神經系統發育必需的一個生理過程。

在有充分的做夢睡眠情況下,神經系統才能夠比較健康地發育。如果寶寶睡眠時做夢很少或幾乎不做夢,在臨牀中可以看到這個寶寶的智商比較低。所以寶寶做夢不但不影響睡眠質量,還有助於寶寶智商的提高哦。

新生寶寶睡眠時間有多長?

寶寶每天睡眠18-20個小時,除了喫奶、大小便外,白天、晚上大部分時間在睡覺。大多數寶寶一下子睡2個小時,然後飢腸轆轆地起來喝奶。

寶寶兩個月的時候,睡眠時間稍微縮短,一般15-16個小時,白天的睡眠時間也相對於晚上少點,即寶寶晚上睡眠時間稍微長了,白天清醒的時候長了。當然,如果寶寶將近傍晚時開始哭鬧不休,寶媽寶爸不要感到喫驚,這是常見現象。當寶寶安靜下來的時候,往往可以睡上一個比較長時間的覺。

新生寶寶不是睡,便是喫。寶媽看着寶寶睡覺時還有N種表情,還要擔心寶寶睡覺做夢是不是會導致沒睡好。哎,當媽可不容易,不過媽媽放開心,寶寶做夢可不是壞事,也是寶寶在成長的表現。倒不如趁着這寶貴的時間,和寶寶一起睡個覺,纔有精力面對醒後鬧騰的寶寶呀。

【轉自太子樂快樂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