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山走廊包含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道路,形成路網,製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請橫屏觀看)。天山卻在此架起了一條水的走廊。



我要上天……………………山


本文由 大衆進口汽車-新途銳 特約製作

天山

從來不是一座山峯

正所謂

(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治歸京》)

“天山雪雲常不開

千峯萬嶺雪崔嵬”

它以千峯萬嶺橫亙西域

東西逶迤2500千米

山勢雄偉

是全球屈指可數的超級山脈

(俯瞰天山山脈,圖片來源@NASA,請橫屏觀看)

我要上天……………………山


天山

又從來不是一條山脈

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

三列山脈分列南北

構成了一組大型山系

山系規模巨大

在新疆中央虎踞龍盤

堪稱西域軸心

(天山位置,製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我要上天……………………山


然而

山峯也好

山脈、山系也罷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

天山甚至不止是山

正所謂

(李白《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它以天爲名

與日月同輝

華夏神話、武林玄幻

無不以天山爲神聖所在

它早已超越了自然界

成爲中國人心目的神山

(月下天山,圖片來源@NASA)

我要上天……………………山


天山

爲何地位如此重要?

千萬年來

這裏水汽匯聚、生態繁盛、文明交融

如同一條巨大的走廊

橫亙東西、連通一切


01

山脈走廊

在組成天山山脈的三大山鏈

北天山中天山南天山

尤以南天山最爲高聳

主峯托木爾峯海拔7443米

亦爲天山山脈的最高點

(從阿克蘇方向看托木爾峯,攝影師@宋文君,請橫屏觀看)

我要上天……………………山


與之遙相呼應的第二高峯

汗騰格里峯

海拔也達到6995米

(遙望汗騰格里峯,攝影師@小強先森)

我要上天……………………山


兩峯並立

坐鎮南天山中央

由此向東山勢一路下降

至最東側的庫魯克塔格山

海拔僅剩1000-2000米

高差不足300米

儼然一片丘陵地帶

(庫魯克塔格山,攝影師@文興華)

我要上天……………………山


北天山分爲兩段

其西段的依連哈比爾尕(gǎ)羣峯競秀

(依連哈比爾尕山,攝影師@陳劍峯)


我要上天……………………山



東段主峯博格達峯

海拔5445米

自古以來便被視爲神山

受到周邊各民族的祭拜

(博格達峯,“博格達”在蒙古語中意爲“神靈”,攝影師@鍾躍)

我要上天……………………山


南、北天山高聳挺拔

相較之下

中天山就沒那麼巍峨了

這裏平均海拔僅有3000米

山勢平緩、山頂渾圓

(烏魯木齊南郊,中天山東段,攝影師@葉長春)

我要上天……………………山


南、北、中三列山脈依次排列

構成了天山的主體

而在高山的夾縫中

又遍佈着大大小小的山間盆地

有的海拔可達2000餘米

遠超過泰山山巔

(尤爾都斯盆地內,攝影師@王漢冰)

我要上天……………………山


有的則極爲低矮

吐魯番-哈密盆地中的艾丁湖

甚至以-154.43米的“負海拔”

成爲中國陸地的最低點

(以上數據爲湖面海拔;下圖爲新疆哈密盆地南沙窩雅丹地貌,攝影師@魯全國)

我要上天……………………山


盆地與山脈交織錯落

構成了天山錯綜複雜的盆山體系

令其南北平均寬度達300千米

(拜城盆地遠望天山,攝影師@文興華)

我要上天……………………山


至此

一座橫貫東西的大走廊已落成

接下來該輪到主角們登場了

02

水汽走廊


天山深居內陸、距海遙遠

太平洋的水汽鞭長莫及

正所謂

(出自唐 王之渙《涼州詞》)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山脈東側

吐魯番盆地乾燥而炎熱

如同火焰炙烤大地

(吐魯番庫姆塔格沙漠與火焰山遙相呼應,攝影師@魯全國)

我要上天……………………山


而在南側

青藏高原猶如屏障

攔截了自印度洋北上的暖溼空氣

於是在塔里木盆地中

催生了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

塔克拉瑪干沙漠

這裏終年乾旱

年均降水量不超過100毫米

最低記錄只有約5毫米

這樣看來

地處乾旱之極的天山

基本算是”與水無緣“了

而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天山位於中緯度地區

常年盛行西風

氣流途經一馬平川的中亞草原

到達天山附近之時

仍保有大量水汽

一條由西向東的水汽走廊就此形成

水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裏的環境

天山面積僅佔新疆的16%

年降水量卻接近全疆的一半

豐沛的降雨匯聚成流

在近乎垂直的谷壁上

留下密密匝匝的溝壑

或在大地上劃出一道道

張牙舞爪的“紋理”

在流水的長期侵蝕下

溝谷逐漸拓寬、加深

最終形成壯觀的峽谷地貌

著名的安集海大峽谷

彷彿大地的裂痕

奧依塔克丹霞附近

紅色的地層被切割

成了一片血色的汪洋

衝出山區後

則在山前平原上

形成巨大的沖積扇

而在高山之巔

水汽凝結形成雪花飄落

冬季天山最多可積雪100億立方米

遙望之處一片雪山雪海

積雪不斷壓實

則形成大量冰川

僅中國境內山段

就有大小冰川7934條

尤以托木爾-汗騰格里一帶數量最多

堪稱天山冰川的大本營

天山東段冰川作用較弱

但在博格達峯周圍

每一條冰川都不失驚豔

冰川作爲固體水庫

孕育了新疆境內超過370條河流

其中西部的伊犁河流域

支流衆多、河網密佈

是全疆最爲溼潤的地區

而中部的開都河

在山間盆地中蜿蜒曲折

它一路兜兜轉轉

最終匯入博斯騰湖

形成了天山最大的淡水湖

而天山最知名的高原湖泊

莫過於海拔2071.9米的賽里木湖

溪流自周圍的高山上匯聚至此

讓其水位至今仍在上漲

聞名遐邇的天池

點綴在博格達山北坡

萬年前的冰川向山頂退卻

留下了這顆明珠

儘管位於中國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天山卻在此架起了一條水的走廊

而有水的地方

就有生命



03

生命走廊

山河在這裏搭好舞臺

生命纔是舞臺上的主角

植被首先登場

它們從南北兩側山前的平原

開始“圍攻”天山

海拔1000米以下的起始地帶是荒漠帶

生長着低矮的灌木

但穿越荒漠的河流

卻在這裏創造了奇蹟

天山南麓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

塔里木河緩緩流過之處

是40餘萬畝的輪臺胡楊林

(河邊的輪臺胡楊,攝影師@姚璐)

繼續向上

到達海拔1000米以上

就進入了山地草原帶

這裏的牧草優質

是最主要的牧場

(昭蘇草原,攝影師@劉辰)


我要上天……………………山



海拔持續升高

山地針葉林逐漸佔領地表

不同於中國東部的“百花齊放”

天山的森林幾乎由同一種樹組成

雪嶺雲杉

(雪嶺雲杉林,攝影師@秦建)


我要上天……………………山



雪嶺雲杉高大挺拔

如劍指蒼穹

從天山南脈直到哈密

東西綿延1800餘千米

形成一片浩瀚的綠海

(喀拉峻雪嶺雲杉林,攝影師@Donkey達達,請橫屏觀看)

我要上天……………………山


偶爾草原稍占上風

與森林交錯分佈

成爲“花斑森林”

(新疆和靜縣鞏乃斯國家森林公園,森林與草原交替形成所謂的“花斑森林”,攝影師@王漢冰)

我要上天……………………山


高大而深邃的雪嶺雲杉林也許過於肅穆

大自然又爲天山安排了更多的色彩

在溼潤溫和的伊犁河谷

野蘋果、野杏、野核桃競相綻放

宛若雲霞


而海拔升高至2000-3000米處

便進入了亞高山、高山草甸地帶

這裏的花草相映成趣

組成了天山最美的草原


其中以喀拉峻草原

山坡曲線最爲柔美

宛如美人後背


自高山草原繼續向上行進

植被逐漸稀疏

只剩下少量高山植被

和經年不化的積雪

傳說中的天山雪蓮

便在此盛放


荒漠、草原、森林、草甸

豐富多彩的植被

在垂直方向上依次展布

賦予了天山紛繁的色彩


數量衆多的動物

在這裏繁衍生息

著名的巴音布魯克溼地

聚集了7000餘隻野天鵝

是全國最大的天鵝保護區


雪豹、猞猁、赤狐、高山雪雞等

都能在這裏尋得一方天地


生命在天山這條走廊上來來去去

而其中最精彩的表演則來自人類

一條文明的走廊即將誕生

04

文明走廊

千萬年來

人類在天山南北開疆拓土

三條大道溝通東西

數條小路連接南北

形成一套龐大複雜的通道系統

(天山走廊包含東西、南北各個方向的道路,形成路網,製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請橫屏觀看)

我要上天……………………山


西漢時期

爲聯合大月氏、烏孫等國

共同抵抗匈奴

漢武帝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首先打通的便是天山南道

它也是“絲綢之路”的組成部分

(絲綢之路由敦煌出玉門關,一路西行;下圖爲玉門關遺址,攝影師@唐小六)

我要上天……………………山


天山南道一路向西

毗鄰庫姆塔格和塔克拉瑪干兩大沙漠

一路上風沙漫天、水源稀缺

(庫姆塔格沙漠,攝影師@水冬青)

我要上天……………………山


爲避開沙漠

古人又開闢了大海道

連通玉門關和吐魯番盆地

東方的公主曾沿此路遠嫁烏孫

大宛的駿馬也經由此路抵達長安

(新疆哈密一碗泉驛遺址,攝影師@魯全國)


我要上天……………………山



此外

還有天山北道和天山中道

一路沿着草原或河道行進

在唐朝時

一度是連通西域的主要道路

詩仙李白也曾寫下詩句

(出自唐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實際上

早在“絲綢之路”誕生前

這一帶就已爲遊牧民族所用

並與蒙古、中亞的草原道路相通

在漫長的歲月裏

東西方人種在此相遇、融合

如今

只有不起眼的土墩和石像

述說着他們的文明

(草原石人,攝影師@賴宇寧)

我要上天……………………山


三條大路打通西域

也打通了東西方的交流

大陸兩端由此連爲一體

中國的絲綢被送往地中海

西方的芝麻、胡椒等

則源源不斷地傳入中國

(在更早之前,小麥也是通過這條道路傳入中國,下圖爲收割後的麥田,攝影師@賴宇寧)

我要上天……………………山


隨着東西貿易如火如荼

來自西域的文化和宗教

也經由這些道路傳入中國

其中

龜茲以佛教立國

是當時佛教東傳的重心

源自印度的石窟壁畫、造像藝術

在這裏被髮揚光大

如今在其遺址附近

尚存千佛洞500餘個

佔全疆的80%以上

(天山一帶主要千佛洞分佈,製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我要上天……………………山


克孜爾千佛洞外

曾來此修行的鳩摩羅什的塑像

依然靜靜矗立

(克孜爾千佛洞,攝影師@方托馬斯)

我要上天……………………山


佛窟文化隨西域高僧東傳

廣泛分佈於天山南北

(火焰山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壁畫,攝影師@李文博)

我要上天……………………山


進而從敦煌的莫高窟

到麥積山、雲岡、龍門石窟

一條長長的宗教走廊逐漸形成

(龍門石窟,攝影師@李文博)

我要上天……………………山


而東方的僧侶亦由此西行

東晉的法顯、唐朝的玄奘

均通過天山走廊走向印度

來自印度的佛教思想

甚至塑造了整個東亞的文明形態

到了明清時代

伊斯蘭教再次沿着同一條走廊

從西到東傳入中國

造型獨特的伊斯蘭建築

就是其傳播路上的腳印

(香妃衣冠冢,攝影師@方托馬斯)

我要上天……………………山


駿馬香車

歌伎樂舞

古卷青燈

西域的一切曾令古人癡迷

在今天仍舊有着無窮的魅力

除了作爲東西交流的通道

天山亦是兩種文明的分界線

北麓和山中盆地內

分佈着大片的草原

養育了馬背上的遊牧民族

南麓則多爲沙漠

在星星點點的綠洲中

誕生了衆多以農耕爲生的城邦小國

(哈密市的五堡鄉,是一片被戈壁包圍的綠洲,綠洲內有拉甫卻克古城,爲漢唐時期城址,攝影師@陳劍峯)


我要上天……………………山



遊牧者與農耕者

在天山兩側鬥爭、融合

從而有了穿越天山的數條南北古道

博格達山附近

車師古道穿山越嶺

山北的匈奴王庭、山南的漢人勢力

曾在此長期對峙拉鋸

古道上不知發生過多少次血戰

(火焰山下的高昌故城遺址,攝影師@李學亮)


我要上天……………………山



此外

還有白水澗、烏骨等南北古道

如今它們大多已經了無痕跡

(車師古道,攝影師@在遠方的阿倫)

我要上天……………………山


天山中、西段山脈高聳

加上大量冰川、積雪

讓穿越這裏的道路危機四伏

其中最爲險峻的夏特古道

一路途經高聳的雪峯腳下

(夏特古道,攝影師@李文博)

我要上天……………………山


與之相鄰的烏孫古道

則在高山的積雪中蜿蜒前行

(烏孫古道,攝影師@劉靈波)

我要上天……………………山


天山走廊在鬥爭中誕生

卻又在鬥爭中消亡

當滿清帝國建立新疆省時

民族間的戰事終於塵埃落定

但外面的世界早已改天換地

隨着西方帝國的崛起

海洋貿易時代來臨

絲綢之路逐漸走向了衰落

天山走廊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唯有沿途的古堡烽燧

見證着或繁花似錦、或金戈鐵馬的往昔

(新疆哈密墩墩山烽燧,攝影師@魯全國)


我要上天……………………山



05

大路通天山

然而

天山並沒有被歷史遺忘

經歷了百年的沉寂後

從20世紀中葉開始

日益先進的交通方式

正在重構天山走廊

1952-1962的十年間

蘭新鐵路全線貫通

成爲新中國的一條東西大動脈

2014年在這條線路上開通的蘭新高鐵

則是新一輪時代速度的見證

(蘭新鐵路,攝影師@鄭斐元)

我要上天……………………山


連接吐魯番與庫爾勒的南疆鐵路

成爲溝通天山東西的重要幹線

所過之處正是曾經的天山南道

(南疆鐵路奎先達坂的烏斯特展線,攝影師@王天成)


我要上天……………………山



鐵路快速而便捷

公路同樣四通八達

(天山附近的主要公路,製圖@鞏向傑/星球研究所)

我要上天……………………山


從上海直達伊犁的312國道

是最早的現代化天山公路

一路經哈密、烏魯木齊到達伊犁

儼然是現代版的天山北道

(連霍高速和312國道火焰山段,攝影師@李保民)


我要上天……………………山



314國道烏喀公路

則沿着天山南道

在山脈與沙漠中穿行

(314國道沿線,攝影師@宋文君)

我要上天……………………山


218國道從伊寧出發

一路穿越山間盆地

所經過的正是天山中道

(218國道鞏乃斯段,攝影師@文興華)


我要上天……………………山



1974-1983近十年間

從山北的獨山子到山南的庫車

解放軍築路部隊劈山開路

修建了難度極大的獨庫公路

公路里程的一半多

均爲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

(獨庫公路,攝影師@厚汝軒)

我要上天……………………山


曾經走在路上的駝隊馬幫

已然被現代化交通代替

2017年

大衆進口汽車途銳(Touareg)組成的車隊

曾穿越天山走廊

這個源於世界第一大沙漠

撒哈拉沙漠中Tuareg部落的名字

奇妙地在中國最大的沙漠旁找到了共鳴

天山走廊沿線路況複雜

但無法阻擋途銳一路前行

我要上天……………………山


2018年9月

大衆進口汽車更推出

豪華SUV領域又一力作

新途銳

新途銳配備4MOTION® 恆時四驅系統

以及敏捷的空氣懸架

無論遭遇崎嶇的岩石

還是鬆軟的沙土

各種路面情況都能輕鬆應對

我要上天……………………山


智能矩陣式LED大燈

通過自動切換的12種照明模式

輕鬆照亮夜幕下的山間公路

我要上天……………………山


作爲第一款攜帶夜視系統的大衆進口車型

甚至可以通過紅外攝影機

檢測到黑暗中的生物活動

大大提升了夜間駕駛的安全性

我要上天……………………山


數字化駕駛艙

將大部分功能按鍵集成在顯示屏上

實現了對道路信息方便、快速、準確的掌控

我要上天……………………山


新時代的科技碰撞上古老的天山走廊

彷彿道路兩端不僅連接着兩個地點

更連接着人類的過去與未來

我要上天……………………山


點擊下方卡片

即可進入預約試駕頁面

第一時間體驗大衆進口汽車-新途銳

我要上天……………………山


大衆進口汽車 預約試駕

“即刻啓程”

我要上天……………………山

小程序

隨着“一帶一路”的建設

天山走廊作爲沿途重要節點

將在這個嶄新的時代

重新煥發光彩

科技、財富、文明

將再次在這裏交流融通

未來

大路依舊出天山

(天山道路艱險,開路人精神永存;下圖爲穿越天山的獨庫公路及周邊景觀帶示意,製圖@張靖/星球研究所)

我要上天……………………山


我要上天……………………山


我要上天……………………山


我要上天……………………山


我要上天……………………山


創作團隊

編輯:楨公子

圖編:劉白&任炳旭

設計:張靖

地圖:鞏向傑

審校:王昆&風沉鬱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胡汝驥《中國天山自然地理》,滿蘇爾·沙比提《新疆地理》,黃劍華《西域絲路文明》,黃秀芳《絲綢之路》,劉彥羣《新疆交通》等

P.P.S. 星球研究所長期招聘城市規劃/建築(特別需要)、地理地質、天文生物、歷史考古等各領域撰稿人,以及平面設計師、商務策劃等,請在後臺回覆“招聘”即可查看

... The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