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找工作不慎重,對自己未來沒規劃,跳槽就更不慎重了。一年換幾次工作的都有,更別說入職不滿三年就跳槽。

一份對1984名職場人士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0.0%的受訪職場人士指出周圍入職未滿3年就跳槽的年輕人多。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多大的人是年輕人?百度上對年輕人的年齡劃分爲18—35歲之間。第一批90後將在2020年邁入30歲,在而立之年邊緣徘徊的人,想必大多已經在職場上穩住了腳。相對來說,跳槽的主力還是分佈在95後及初入職場的00後。

年輕人是一個動態的羣體,它是相對的。以前社會上總有一種言論,稱90後沒有老一輩的踏實,跳槽頻繁。但實際上,若是將80後和70後比較,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社會在發展,如果每一代人都是相似的風格,那這個社會是沒有爆發力的,這個國家便也談不上發展。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跳槽並不是一件壞事,但得有個度!有的人跳出了人生新高度,有的人則跳到了人生低谷。究其背後的原因,還是在於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和把控。

在對跳槽原因的統計中,最常見的是薪資福利待遇、工作內容、人際關係和職業發展。當然還有其他,比如公司經營狀況太差,加班太多,離家太遠等等。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從縱向比較來看,年輕人在工作的前幾年所承受的生活壓力確實要小一些,不用還車貸房貸,沒有太多的負擔。但是橫向比較來看,年輕人所承受的壓力也並不小,收入在和在大城市裏的生存成本面前,並不佔多少優勢。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現在的年輕人普遍個性較強,思想和行爲比較獨立。相對於老一輩或者老幾輩的人來說,可能是所處的社會環境以及接受的教育不同,在90後的身上尤爲明顯。我身邊一個朋友在4S店工作,有一天,他們店裏來了一個新員工。也就工作了一年左右的時間,就辭職了。朋友問他之前是幹什麼的,不問不知道,一問嚇一跳。他之前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上班,幹了一年後覺得工作太枯燥了,他不想一畢業就這樣呆一輩子,於是就辭職了。聽着有多麼的不可思議,這麼好的工作不要,辭職後選擇了更加辛苦的4S店銷售工作。

之前網上有個辭職的段子:

以前別人總問我:幹活累還是讀書累?一直不知道怎麼回答.直到遇見一幫人卸貨,他們擦着汗,有說有笑,不停的推卸和整理。突然明白了答案:不快樂纔是最累的。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每個人都需要在生活中找到平衡,有些人的平衡點高,有些人的平衡點低。平衡一旦被打破,跳槽是必然的。年輕人相對於生活壓力更大的中年羣體來說,無論是職場的心態還是工作壓力,平衡點相對都會低一些。

我之前在一家影視公司工作,那是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我入職的第二週,部門又來了一位新同事,大概三十多歲左右,他之前在某電視臺工作。因爲都是剛入職,我們走的比較近。工作了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工作內容和麪試時說的有比較大的出入,有時偶爾和他吐槽一下。結果沒想到,他比我吐槽的還厲害,比如業務模式不行,領導有多傻逼等等。然後就給我說自己準備離職,前前後後大概吐槽了半個月。結果他沒走,我走了。當然,這倒不是受了他多大影響,但神奇的是,他一直說要辭職,結果在我換了下家工作了快一年的時候,發現他還在原來的公司上班。見面寒暄幾句,他還在吐槽說要辭職!

留給90後跳槽的時間,不多了

跳槽不可怕,更不丟人。只要自己有方向和目標,每一次跳槽都可能會是一次機會。當然,也有很多年輕人,找工作不慎重,對自己未來沒規劃,跳槽就更不慎重了!一年換幾次工作的都有,更別說入職不滿三年就跳槽。

現在的年輕人,對公司的歸屬感普遍較低,也就顯得比較務實。大家經常有句話叫:我是來掙錢的,你卻和我談理想。年輕人並非懶惰,不願奮鬥,其實許多90後工作起來十分努力。這種努力僅限於把全部熱情放在做事上面,如果公司或者老闆整了太多的套路,逐漸便抹掉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奮鬥動力。

若是以30歲爲中年危機的年齡門檻的話,對於那些還沒有找到合適方向的年輕人,留給他們跳槽的機會似乎不多了!

你對年輕人跳槽有什麼看法?留言評論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