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期間兩人一直都以書信的形式聯繫,施濟美總是鼓勵他,安慰他,可是俞允明親眼看見了太多戰友犧牲,所以每次給施濟美寫信時都當成最後一封來寫,將所有想說的話全部告訴她。無奈之下,她只好拿起筆寫小說來賺稿費,因爲施濟美是以自己爲原型的,帶有很濃烈的感情,所以作品也非常吸引人,她的第一篇小說《死的味道》在《青年週刊》上一經發表就火了。

施濟美是40年代著名的女作家,她寫的大多都是言情小說,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追捧。但細細讀完之後總覺得有一絲悲涼,因爲這都是以她自己的感情爲原型創作的,可想而知,她有一段不幸的感情。

施濟美出生於1920年,她的父親是一名外交官,乃是顧維鈞的得力助手,所以施濟美的家境尚好。由於母親是個才女,所以施濟美在母親的影響下頗有才氣,且能夠接受新事物,喜歡古典文學,也喜歡西方書籍,這對她的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35年,施濟美考上了上海培明女中,由於施濟美長得乖巧懂事,性格豪爽又講信義,是個不可得的好女孩,所以很快就結交了一羣好友,其中就包括俞邵明。俞邵明同樣出身名門,才學過人,再加上兩人性格相似,所以很快就成爲了好朋友,整日形影不離。

有一日,施濟美來俞邵明家中做客,意外邂逅了她的弟弟俞允明,俞允明就讀於上海浦東高中,一表人才,陽光開朗,施濟美對其一見鍾情,之後常常以俞邵明同學的身份來見他。三人逐漸成了好友,俞邵明看出了好友的心思,便撮合兩人,沒多久他們便成了戀人。

1937年,三人一起考入了東吳經濟大學,三人還和往常一樣,漫步在校園中,說說笑笑,可惜好景不長。因爲戰亂,施濟美和俞邵明帶着家人一起逃難,俞允明則投身戰場。這期間兩人一直都以書信的形式聯繫,施濟美總是鼓勵他,安慰他,可是俞允明親眼看見了太多戰友犧牲,所以每次給施濟美寫信時都當成最後一封來寫,將所有想說的話全部告訴她。

1939年,施濟美19歲,俞允明在日本慘無人道的轟炸中犧牲,施濟美得知後傷心不已,同時也很透了日本人。她本來想隨俞允明一起離去,但是她知道俞允明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父母,所以施濟美承擔起了這份責任,模仿俞允明的筆跡給他們寫信,向他們報平安。

1942年,施濟美的父親突然與她斷了聯繫,同時斷了經濟來源,施濟美一下陷入困境。這個時候日本人向她拋出了橄欖枝,表示願意出高價聘請她,她卻想都沒想就拒絕了,並說我就算是餓死,也不會替你們賣命的。之後施濟美一直過着清貧的生活,險些支撐不住。

無奈之下,她只好拿起筆寫小說來賺稿費,因爲施濟美是以自己爲原型的,帶有很濃烈的感情,所以作品也非常吸引人,她的第一篇小說《死的味道》在《青年週刊》上一經發表就火了。此後她又接連寫出了《藍圓之戀》、《紫色的罌粟花》這些作品,一時間聲名大噪,地位僅次於張愛玲和蘇青。

像她這樣有才華又漂亮的女性,身邊追求者衆人,其中不乏富商與富家公子,她卻一個也看不上,在她的心裏,俞允明是最好的,誰也比不上,所以她就這樣孤獨地生活了30年。直到1968年,她因爲“文化運動”受到了牽連,不堪折磨含淚結束了生命,年僅48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