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雖然威望隆重,也仍然沒有能力完全掌握曹魏政權的內外軍政大權,反而是在政治和軍事經驗都很少的曹爽的威逼之下,不得不閉門謝客,隱居不出,韜光養晦,以求避禍。到曹丕時期,曹魏的軍權也還是主要掌握在曹真曹休等夏侯氏曹氏曹魏外圍宗親手中,司馬懿也還是沒有機會接觸兵權。

司馬懿爲什麼能篡魏?不能怪諸葛亮北伐,要怪曹操子孫無能

諸葛亮六出祁山,但前三次都是主要和曹真對陣,和司馬懿真正的正面對峙,主要是第六次北伐,也就是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星落五丈原那次。其它時間,司馬懿都在做別的事,包括擒斬孟達,在東線對抗東吳等等。

司馬懿在曹操時期主要是文官,沒有兵權。到曹丕時期,曹魏的軍權也還是主要掌握在曹真曹休等夏侯氏曹氏曹魏外圍宗親手中,司馬懿也還是沒有機會接觸兵權。

曹丕死時,按照曹丕的安排,應該是曹真曹休掌握兵權,陳羣和司馬懿在朝廷輔政。但是,曹休死後,曹魏有豐富軍事經驗的宿將比較少了,司馬懿纔開始逐漸接觸兵權。

即便如此,在曹真在世的時候,司馬懿也沒有什麼鐵桿支持者,在軍隊裏的影響力有限。更多的時候是充當救火隊長角色,哪裏出現嚴重軍事危機,他才負責率領臨時調發的部隊馳援。

{!-- PGC_COLUMN --}

原因很簡單,在軍中培養自己的親信,需要在一個戰區長期駐紮,提拔一大批中高級將領,形成勢力。司馬懿長期這樣調來調去,自然很難培養自己的軍事影響力。

司馬懿爲什麼能篡魏?不能怪諸葛亮北伐,要怪曹操子孫無能

曹真死後,司馬懿開始駐軍關中,直接承擔分陝之任,曹魏至少三分之一的精銳軍隊直接處於他的掌握之下。也是在此時期,司馬懿比較看重的郭淮,孫禮,鄧艾等人才開始在曹魏的軍事舞臺上嶄露頭角。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又奉命率軍遠征遼東,耗時一年,到明帝曹睿去世前夕,他才趕回洛陽,並且成爲受遺詔輔佐幼主的兩位大臣之一。

但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雖然威望隆重,也仍然沒有能力完全掌握曹魏政權的內外軍政大權,反而是在政治和軍事經驗都很少的曹爽的威逼之下,不得不閉門謝客,隱居不出,韜光養晦,以求避禍。可見,這時候司馬懿還遠沒有篡權的實力。

即使是到了高平陵之變時,司馬懿能夠動用的也只有他兒子司馬師偷偷招募的三千死士,而且是沒有太大勝算的政治賭博。也就是說,直到這個時候,他實際上也沒有準備足夠的能夠對曹爽的政治和軍事優勢。

政變成功時,曹魏的幾個主要戰區也都不是由司馬懿的親信掌握的。無論是關中的夏侯玄,還是江淮地區的王凌,都不是司馬懿的人。他能掌握的也只有朝廷和部分地區,通過逐步調整來實現對曹魏的完全控制。

司馬懿爲什麼能篡魏?不能怪諸葛亮北伐,要怪曹操子孫無能

不過,他在調夏侯玄進京時,夏侯玄作爲曹爽的發小和同盟軍,仍然選擇了服從,而沒有果斷採取抵抗行動,而司馬懿在之後派往關中彈壓的親信沒有得到牴觸,說明他在關中地區積累的軍政人脈資源發揮了一定程度的作用。

而在江淮地區,是王凌長期駐紮的地方,司馬懿的勢力沒有插進去,因此王凌才能發動叛亂。

諸葛亮死於公元234年,司馬懿直到去世之前的公元251年才基本上完成對曹魏軍政大權的控制。即便如此,也還是發生了毋丘儉和諸葛誕的先後兩次叛亂,公開反對司馬氏專權。

這就是說,諸葛亮去世的時候,司馬懿還遠沒有篡權的實力。這之後直到高平陵之變發生的公元248年,司馬懿也沒有積累起足夠的篡權資本。最終因爲司馬懿在高平陵之變中的政治賭博一舉成功,和他死前幾年的經營和佈局,他才控制局勢。

從諸葛亮死去到司馬懿死去,前後共有十七年時間,這些年都是歷史給曹魏加強皇權的機會,但是因爲曹丕曹叡連續壯年死去,留下的是一個還沒有什麼政治經驗切來歷不明的齊王芳,加之夏侯氏曹氏人才凋零,纔給了司馬懿篡權的機會。

所以說,諸葛亮北伐和司馬懿篡權之間並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更重要的還是曹魏政權內部出了問題。

甚至到高平陵之變的時候,只要曹爽處置得當,也完全有機會擊敗司馬懿,只是因爲曹爽無勇無謀,司馬懿的政治賭博才能成功,從而徹底扭轉了局面,開啓了司馬氏篡魏爲晉的步伐。

相關文章